為什麼公務員有些崗位無人問津?有些崗位卻千里挑一?

天然大飛魚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這裡主要原因有是設置了報考門檻限制。

一、年齡限制。觀察下公務員招考職位表可以看到,很多崗位都設置了年齡特徵,比如有些是30週歲以下,大部分是35週歲以下,個別邊遠特殊的崗位會再放寬些條件,如至40週歲,至多不超過45週歲;

二、專業限制。很多崗位都有明確規定需要哪些專業,如標註了行政管理、水利水電、漢語言文學等,有些放寬的也會標明專業大類,如公共管理類,法律類,金融類等;

三、崗位特點限制。有些崗位比較特殊,如要求經常出差,經常出海,經常需要加班等;

四、地域限制。有些是艱苦地區的崗位,如縣級以下崗位,邊遠地區崗位等,一般條件比較惡劣。

五、特長限制。有些較專業的部門如外交部門會要求英語要過幾級,比如專業英語八級;公檢法部門有些要求報考要通過司法考試等。

六、學歷限制。報考公務員一般都要求本科以上學歷,部分艱苦地區會放寬至大專,部分省、中央部分則一般會要求要有研究生以上學歷。

這些限制疊加在一起,或幾個限制同時疊加,就會刷掉很大一部分報考者,如既要35週歲以下,又要經常出差,又要研究生學歷,還要英語過專業八級等,這樣就沒有幾個符合條件的,自然報考的人就少了,甚至沒有符合條件的;反之,如果將上述條件都放寬,如年齡45週歲以下,專業不限,大專以上學歷即可報考,自然報考的人就有可能成百上千甚至上萬。這便是原因所在。如果你想報考公務員,建議你從以下方面反覆比較,研究出自己的最大優勢後謹慎報考:

1.自己的專業,是冷門還是熱門,如果冷門又恰好有招人,那一般要先選上這個優勢,這樣已經刷掉了很大一部分人;

2.自己的學歷,如果自己有研究生學歷,自然就不要報本科以上學歷即可的崗位了,這樣無形之中即已把沒有研究生學歷的報考者刷掉了;

3.自己的工作地點。如果只是先想上岸,能當上公務員,在哪上班都沒關係,則要有意避開熱門的大城市,如深圳,上海等,這樣城市的崗位都競爭激烈;

4.自己的性格。如果自己不怕加班,不怕出差,那就優先選擇這些比較辛苦的崗位,也能刷掉一部分人。

這些條件很少能同時實現,但幾個條件如果交集越多,則被刷掉的人越多,你勝算越大。可能到最後就還有幾個人和你競爭了,說不定你考出來的分數不高卻能成功上岸,而你的朋友比你考的分數高很多卻被刷掉了,這就是奧妙所在。

最後,在報考時,不要過於急躁,要隨時關注官網上報考人數的變化,做為基本參考,謹慎報考,不報則已,一報就妙!祝你早日上岸!


職場憨僕


公務員無人問津的崗位大致有以下幾種原因。

崗位要求太高許多人不符合,所以無人問津。

1.有的崗位要求特別高,能報考的人比較少。

有的省直部門和市直部門崗位要求:全日制研究生—專業為本科和研究生所學一致—本科也必須為全日制—中共黨員—兩年基層工作經歷——英語四級為XX分—取得某某資格證書,這一套要求下來的話沒幾個人符合的所以很可能出現沒人報考或者達不到開考比例,崗位取消的。

2.有的崗位要求專業比較冷門。這種呢有人會懷疑是蘿蔔招聘啥的,有時候也達不到開考比例,被取消崗位。

3.法院、檢察院招考業務助理的時候一般都限制:全日制法律本科,取得司法考試(法律職業資格考試)A證,這樣的崗位縣級法院、檢察院很可能招不到人,尤其是落後地區的法院、檢察院,所以崗位要不然達不到開考比例,要不然就是減少招錄崗位。

因為全國通過法律職業資格考試的人也不多,2018年的數據是全國自從有了司法考試才70多萬人取得了證書,證書還包括C證。

4.相對偏遠的縣偏遠的鄉鎮,又限制專業,又限制全日制本科學歷的崗位。

這樣的崗位,本來就沒啥人想去,考公務員熱門的專業的人也不想報考這裡,不是熱門專業的那些理科專業的人還報不了,所以會導致報考的人特別少。

千里挑一的崗位多數是限制少大多數人都能報或者是在好地方、大單位

1.千里挑一的崗位,報考要求比較低。

例如:監獄和普通基層民警,有許多地方報考條件是:全日制大專以上學歷,不限制專業。這個時候能夠報考的人就太多了,那些專業是理科專業的,比如:材料、模具、工藝、測量、養犬、獸醫等等普通崗位不要的專業,這個時候他們只能報考這些三不限崗位。這些崗位才是真正展開了競爭,往往筆試、面試成績可能在這個地區是最高的。

2.比較有吸引力的崗位。

省、市、縣的黨辦和政辦、組織部、紀檢委、宣傳部、人大、政協、財政局等這些大家都知道比較好的大單位,肯定競爭比較激烈,雖然限制專業和學歷,達不到千里挑一,最起碼也得百裡挑一。

3.招考專業過於寬泛的崗位,也容易形成巨大競爭。

例如:招考條件不是按照某某專業,而是某某類專業,如:中文類、文史類、經濟類、法律類,這樣的崗位肯定就人多,每個類下面有許多專業的人都能報考,如果是崗位在省直部門或者市直部門那人就會更多。


夜風驚起


公務員考試經歷了前些年的火爆以後,近兩三年熱度有所降低,究其原因,跟公務員的收入有很大關係,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各行各業的薪資待遇水平普遍增加不少,尤其是經濟發達地區,人力成本居高不下,直播等各種新型創業渠道越來越多,給廣大求職者的選擇很多。

而公務員的收入並沒有太大增長,長期看來也不會有很大的增長預期,所以,千里挑一甚至數千人挑一的公考盛況已經成為明日黃花。


但是疫情給社會帶來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在疫情以後,很大可能報考公務員的人數會出現反彈,畢竟公務員有一定社會地位,工資待遇有可靠保障。

公務員考試中的崗位冷熱不均現象一直存在,數千人爭一個崗位的情況屢見不鮮,而有些冷門崗位甚至因報考人數不足被迫調減。漫談君分析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崗位所在地域偏僻

有些崗位直接說明要求在基層鄉鎮工作,相比大城市或者區域中心城市,基層鄉鎮位置偏僻,條件艱苦,很多大學生還是不願意到基層去。這個屬於人之常情,也能夠理解。

2.報考的條件苛刻

有些崗位設定了很苛刻的報考條件,符合條件的人很少,其實不是大家不願意考,而是沒辦法報名。有些限“三支一扶”,有些限碩士研究生、黨員 ,還有些限小眾專業,比如,海關近年來大部分要求條件為海關管理專業,但是全國設置該專業的僅有上海海關學院,一年畢業生幾百人,其實基本上是為海關學院畢業生定製的崗位,其他專業自然無法報考。再比如,海事局等單位要求條件為航海或者輪機工程專業,設置這些專業的高校很少,而且很多畢業生已經成為船員,報考人數當然很少。

3.工作環境艱苦

因為整體經濟發展水平較低,西北、西南各省的基層崗位報考人數都不多,比如青海、西藏等地,很多人視之為畏途。還有工作性質的艱苦,比如鐵路警察、地質勘探等。

其實,世間萬物都是相對的,充滿了平衡,有些崗位不限專業,報考人數自然很多,競爭就會非常激烈。有些崗位因為上述原因,競爭壓力小很多。考生不妨換個思維,選擇競爭不太激烈的崗位報考,這樣成功的機會很大,先進門再圖發展。只要你不放棄上進,獲得了公務員身份後,可以通過遴選等多種渠道走出原單位,這也是一種思路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