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十個保險九個坑”能說說你的看法嗎?

哥缺一億


保險產品是什麼?說白了不過是跟投保人簽訂的一份法律合同,它不會說不會道,怎麼坑?說保險坑,恐怕是人的認知裡有坑吧。

先舉個例子。

學平險,甲產品意外醫療5000,疾病住院10萬,乙產品意外醫療5000,住院醫療100000,坑在哪兒?看出來了嗎?

甲產品,如果是因為意外導致的醫療,只有5000,不管治療形式是門診還是住院,乙產品呢,意外醫療如果是門診是5000,住院的話還有100000,同樣的保費下,是不是乙產品的保障更全?因為乙產品不僅僅包含了意外住院和包含了疾病住院,只要是住院了就享受這個保障。產品說明書上很清楚啊,但是坑在哪兒,在人的意識裡。


無論哪一種產品都能給客戶解決一定的問題。


在保險常識上,保障優先於理財,保額優先於保費,在同樣的保費下,要選最大的保額。500塊可以買到1萬的住院醫療,也可以買到1萬免賠的百萬醫療,毫無疑問要買百萬醫療險,因為即使沒有保險,1萬塊的醫療費用自己還是能夠承擔,但是20萬的醫療費用卻承擔不了。


資金緊張的情況下買重疾險,能買消費型的,就買消費型的,觀念上過不去,能買單次理賠的,也別買多次理賠的,從概率上講,單次重疾的可能性比多次重疾的可能性大。


保險的坑在認知裡,有些自媒體經常用坑這種字眼,不過是博人眼球的手段,即便是他推薦的產品,也不可能沒有坑的,因為物有所不足,沒有完美的產品。


簡淨軒語


坑不坑,在於買的對不對。

社保與商業保險

社保有坑嗎?大多數人恐怕不會問這樣的問題,因為大家覺得國家提供的,有保障。不論是養老,還是工傷,符合手續,自然就會享受應有的待遇。

那大家為什麼會不信任商業保險公司呢?或許是因為它是個講求利潤的商業組織,或許是國過往的許多投保卻沒有得到賠償的案例,使得人們對保險公司失去了信心。


商業保險邏輯

把商業保險看作是社保的補充,是很不錯的做法。現在許多行業都希望能在商業模式中加入保險這一環節,把保險作為風險的兜底。

可能有人會問那保險為什麼會願意承擔風險呢,靠什麼盈利。事實上,商業保險公司都有精算師,每一種產品在面世前,或者每一個項目在合作前都需要通過計算,才能決定上不上。

說到底,是概率的問題。只要我的總保險收入大於賠付的金額,那麼這整盤的生意就不虧。


盯緊保險合同

  • 瞭解產品細節

除了產品要符合自己投保的方向,還要注意投保的限制,包括年齡、職業等。

  • 關注免責條款

為了限制自己的賠付範圍,保護自己不會虧的太嚴重,商業保險的合同都是經過法務部門嚴格審核並修改的,所有的文字都不是寫著玩的。

我們可以看一下某保險公司的提示部分。關注以下細節才能更好地達到買保險的目的。

尤其是現在保險的銷售許多都是走的線上,很多人對電子合同不夠重視,直接點擊確認,這種行為會直接導致你對產品賠付範圍不瞭解,當需要保險公司賠付的時候,可能會發生保險公司免責的情況。

或許有的人會說都是強制條款,看不看一樣。這種想法不可取。這家不滿意,你可以換一家呀。挑到滿意為止。相信自己勝過業務員,不要聽信太多的宣傳,多看看資料,貨比三家。


因此,單純的說十個保險九個坑過於絕對


木木財經室


什麼是坑?

只要保險條款明確約定能賠的,那麼理賠條件達到了就肯定能賠。這沒有任何問題,不是一成,不是九成,而是十成。

所謂保險的坑,首先因為不瞭解,不瞭解保險合同條款的約定。今天還遇到一個客戶,說以前買過保險,而且“什麼都管”。如果是這樣的心態,一旦需要理賠,世上又多了一個認為保險“十個保險九個坑”的人。保險是基於合同理賠的,不是靠想當然。

另一個原因是買的保險與需求不匹配,比如定期重疾險坑不坑?對於年輕、家庭責任大、積蓄少、交費能力差的人來說,簡直就是良心產品。可對於家庭富裕、壓力小、交費能力強的人來說,可能覺得不咋地。

放化療對人的傷害有多大,你會去體驗一下嗎?可放化療對癌症病人來說,卻是治病救命需要經歷的。很多被扔掉的垃圾,可能會被另一些人撿起來,為什麼會這樣?需求不同。

擔心什麼問題,需要解決多大問題,每年能夠承擔多少保費,就選擇適合自己情況的保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