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油企原油一百美元一桶它賠錢,跌到二十美元時也賠錢,這是什麼樣的企業?

指尖上的大山


感謝邀請

一個油企原油一百美元一桶它賠錢,跌到二十美元時也賠錢,這是什麼樣的企業?

題主問題的核心是一個油企業一百美元一桶他賠,跌到二十美元也賠錢,這是什麼樣的企業?就是兩桶油,中國石化和中國石油,實際兩者的工作範圍和指責還是有區別的,我們簡答來說一下,當然同樣我們也要說一下他們為什麼一樣的虧損,也就是不管價格多少。


1.中國石化和中國石油的區別:

第一,中國石油。他其實就是開採為主,冶煉為輔,簡單一點來說就是產業鏈在最頂端位置,直接就是自己找原材料,自己加工。


第二,中石化。其實中國石油的冶煉就是成品油,而中石化是直接原油的冶煉,也就是以原油冶煉為主的石油化工企業。

兩者的方式是一樣的,只是說結果和過程的區別,但是都已以原油為基礎,所以當然油價的漲跌確實對於他的利潤都有影響。


2.我們來說說為什麼說漲價和跌價對於他們都有影響呢?

第一,暴跌的時候,跌到20美元的時候。其實簡單一點來說就是本身油價開採的成本很高,其實是固定的,基本在40-50美元之間,很多人說國內價格暴跌不是有保價嗎,確實有這樣的政策。

但是出口不同,因為國內保價和出口沒有關係的。簡單一點來說我國出口的石油只能按照暴跌的價格虧本出口。國際原油暴跌,國內石油也就只能虧本出口,本身就是虧本的,你在加上人工,運費等等這雜七雜八的酸在一起,所以虧損確實很正常。其實你可以看到油價很低了,特別是過年的一段時間,因為出行受到影響,需求量確實下降了。


第二,漲價的時候,他也賠錢這個界限是130美元。這個其實是相對的:同樣是政策的問題,因為國家規定油價如果出現高於130美元以上的價格,那此時按照國家發改委的成品油定價規則,成品油價格開始執行封頂價格。也就是不再上漲,這個時候確實是賺錢的,因為成本其實在哪裡擺著的。

但是如果高於130美元的話,假設國際油價上漲到200美元一桶,兩桶油進口的原油也在200美元左右,但他只能以130美元的價格在國內銷售,這個時候,兩桶油也會出現虧損。


總結

實際上很多人這樣的擔心是多餘的,因為我們都知道兩桶油是壟斷的,你加油除了這兩個還有去別處嗎?估計你也不放心,所以雖然疫情導致了油價下降了很多,但是也只是相對的,而且這一段時間隨著疫情的控制,基本上已經開始恢復,而且人家國外基本上對於疫情都不怎麼去管理,所以不管是進口還是出口其實都不會虧損的。


回答完畢

歡迎留言發表不同的看法和想法:

科技數碼隨時答


這樣油企真實存在,也就是我們國內的中石化和中石油這“兩桶油”,不過兩桶油出現油價漲賠錢,油價跌也鉅額虧損完全是正常行為,這是兩桶油的企業自身性質以及國家政策所決定的。

油價高企時兩桶油賠錢大家應該都能理解,畢竟進來的原油價格較高,過高的成本負擔必然會讓油企賠錢,那為何油價大跌時兩桶油還是會虧損呢?這點其實和中石油、中石化的業務相關,大致有幾下幾點吧!

1、兩桶油自己有勘探採油業務

其實我們國內是有石油的,儲量雖然不如中東等產油國,但也是有不少量,這些石油基本上就由兩桶油去勘探和開採了。而進行這些操作是有成本的,一般我們國內的採油成本在60~70美元。

這個價格在油價高企的時(比如100美元)就有利潤可賺,但是當油價跌倒現在的40美元都不到時就沒法賺錢了,還得倒貼進去,開採越多你還虧越多。

目前兩桶油在這塊業務上佔比不低,中石油達到了50%的比例,中石化也有近30%的比例。因此,當前國際油價大跌時,不得不面臨重大的虧損。其實,也就是兩桶油是國企,如果是類似美國這樣的私企,經歷這種大跌就得申請破產了,現在美國不少頁岩油企業就已經破產或即將破產。頁岩油開採成本在40美元附近,而沙特和俄羅斯的成本在20和30美元,國家油價長期低迷的話,美國這些企業都將完蛋。

2、地板價限定了兩桶油賺更多利潤

2016年的時候我們設定了一個地板價,也就是油價跌倒40美元之後兩桶油不再調價。這表面上看起來是利好中石化、中石油,很多人也以為這其中的差價被兩桶油給拿去了。

事實上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因為真正拿走這其中差價是國家,跌到地板價之後兩桶油賺取的利潤統統都上交給國庫,相關部門這邊對這筆資金將會專款專用,主要用於能源改革,空氣汙染治理等方面。

一句話來說,這部分資金用於國家建設了,而非兩桶油私吞了。當然,我們也可以說車主們在國際油價大跌時為我國的能源和汙染治理做出了巨大貢獻。

3、其他因素導致兩桶油會虧損

以上兩項在我看來是導致油價暴跌時油企虧損的主因,同時還有其他短期因素也會導致了兩桶油賬面上的虧損,其中一個就是庫存。

當油價暴跌時,油企庫存的油其實就是變相貶值了,這一貶值反映到財報上就是鉅額的虧損。當然,這個原因相對還好,因為一旦油價恢復之後,庫存油價就又升值了。只是如果長期是低油價,這個數據就會很難看了。

Lscssh科技官觀點:

綜合以上的信息來說,兩桶油出現油價漲賠錢跌虧損完全是一種正常現象,他們特有的運行機制和業務範圍(上中下游均有相關業務)就決定了這種情況的出現,這點其實是和其他國家油企有區別的地方,畢竟中石化中石油承擔有自身的任務。

所以,單純的諷刺在兩桶油的做法要不得,還是要正確看待!



Lscssh科技官


知道你想說“兩桶油”,但是……。那就通過我說出來吧!知道你們對“兩桶油”虧損心存不滿,不理解,但是其實造成原因是很明確的,沒有什麼奧秘,說說也無妨:

1、壟斷企業基本是一個板封閉的閉環,獨立王國內難免腐敗,前面幾任領導接連出事就是實例!舉個例子:“兩桶油”的採購體系是自己建了一個所謂的合格供應商平臺,根本不是面向全體有能力的企業開放的,一般的採購成本相較外面貴幾倍乃至幾十倍。特別是那些“洋買辦”代理的進口貨,一般都會比此品牌國際價格貴到髮指的地步!而這些“洋買辦”公司主要幕後的人一般就是“兩桶油”的高層或者關聯人!這就是典型的壟斷導致腐敗的赤裸裸體系!當然,這也不是他們獨有的,菸草、電信、各大國企央企都是這個毛病!

2、當然,“兩桶油”不止是買進口油來煉化,他們自己還有探測、開採、銷售一系列的全產業鏈。前產業鏈是非常的造錢的,而且呢很多時候都得不償失,因為我們國家的石油開採難度不小,而且品質也不是特別理想。但是,“兩桶油”還承擔著國家能源安全的重任,不能完全依賴進口,所以這部分支出是不能少的,也會分擔進成本。而且,前面說的那個問題存在,探採的成本就更加高企了,分進去的就更多了!

3、“兩桶油”臃腫的機構,人事成本高企,且每個人平均的費用也是很高的。雖然前幾年那種幾百萬吊燈,幾百箱茅臺的情況這幾年得到了堅決的遏制,但是,畢竟鋪張慣了,一下子肯定是收不住的,自上到下花銷實在太大了!

4、“兩桶油”真正的人才匱乏。主要體現在,他們的煉化成本是行業內比較高的,和山東民營的煉化企業比起來高出一大截,更不能和日韓的煉化企業比了。而且,經營人才有匱乏,看看每次他們買油基本都在高點,國外油田競爭很難從容。

5、“一箱油半箱稅”,這裡面不只是油的成本,還有兼具為國家建設,公路保養的稅收,也是合情合理的。為國家納稅是我們每個公民的義務和榮幸,這一點我們非常贊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