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反熵增思維來說,人應該多和朋友交流,與外界交換能量去獲得信息碰撞,那麼內向不愛交朋友的人應該如何做?

董希偉


內向的人,也應該適當的交一交朋友,可以嘗試和同學,同事,熟人等等!另外,君子之交淡如水!說白了,就是兩個人關係特好,但也只是每年春節或其他假期時互相走動,或者互相通個電話,問候一下,僅此而已!在說那些作家,科學家,甚至企業家,有幾個不內向,有幾個不願意獨處的,又有幾個是合群的!希望集團的老總劉永好,他就不合群,煙酒不沾!人家不是照樣有成績,事業有成嗎?!越是不合群,越是好獨處之人,越有創造力,內向不合群,不見得是壞事,沉默是金,言多必失!


用戶名——一衣帶水H


的確,多和外界交流,廣交朋友有助於我們的成長。我們人類之所以能夠在不斷的成長,就是因為在不斷的學習,從外界獲得知識,和朋友交換意見!

而內向不愛交朋友的人也不要氣餒,獲得知識的途徑很多,成長的路也有很多,我們一樣取得成功。比如以下幾點,就可以參考:

一,大膽的出去走一走!

也就是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去遊歷祖國的大好河山!其實旅行就是一個很好的學習過程,歷史上就有很多的名人一生都在旅行,也成就了其偉大的一生!

比如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他還被後人尊稱為旅行家和文學家。歷經30年考察撰成的60萬字地理名著《徐霞客遊記》,因此也被稱為“千古奇人”。

徐霞客一生志在四方,足跡遍及祖國各地的名山勝水。“達人所之未達,探人所之未知”,所到之處,探幽尋秘,並記有遊記,記錄觀察到的各種現象、人文、地理、動植物等狀況。

而且《徐霞客遊記》裡面有很多名句,更值得我們後人學習:

暮色逼人,急出谷,黑行三里,宿十方庵。

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

管中窺豹,時見一斑。

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

生平只負雲小夢,一步能登天下山。

大丈夫當朝碧海而暮蒼梧。

真是好有氣魄,不愧是大家手筆。

二,沉下心來,多讀書

古語說得好,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所以讀書是我們獲得信息,快速成長的一個捷徑。

書籍是很多名人嘔心瀝血為後人留下的精髓,有的是記錄了他們的經歷,有的是記錄了他們的感想。我們讀到這些,就可以開闊眼界,增加閱歷,讓我們的心胸更加寬廣豁達。

三,可以讓自己養成寫日記的習慣!

很多人已經證明寫日記,也是成長的好方法。最好的例子就是晚清重臣曾國藩,他一生著有很多書,《曾國藩家書》就是其中之一。這本書是以日記的形勢展現出來的,是曾國藩一生的主要活動和其治政、治家、治學之道的生動反映。可以說,曾國藩一生的道德學問,以及為人處世之法,全在家書之中。且家書誠懇真摯,可讀性非常強。

我簡單的列舉句話,你就可以看出是精品來:1.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窺天,皆無見識也;有恆,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2.凡人做一事,便須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見異思遷,做這樣,想那樣,坐這山,望那山。人而無恆,終身一無所成。

所以朋友們,內向不是錯,也是一個優點。利用好了,把它的長處發揮出來,我們的人生一樣精彩!


花中看人生


內向的人其實也有很多種打開自己的方法,就拿我自己來說,我也是個比較內向的人,而我與外界交往的內容也很多啊,比如說去旅遊,比如說說去聽歌,去唱歌,比如說去試著去養一些小動物,從而讓自己充實自己空洞的心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