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0了,有點迷茫,薪水很普通,到底繼續上班還是創業?

七叔的自留地


人到中年,到了人生的分水嶺,是繼續安穩地度過餘生,還是放手拼搏一把,好多人都無數次自問,確仍舊迷茫。人到中年面臨著上有老下有小,房貸車貸,孩子上學等等一系列問題,沒有一定的把握不敢冒險辭職去創業,因為稍有不慎就會讓我們的家庭陷入困境。

我的建議是可以適度改變,可以從兼職做起,這樣既可以增加一些收入,也可以開拓一下視野,可以做一些自己擅長的領域。同時學會理財,控制不必要的開銷,積累一些資金,這樣保證你不工作也足夠一段時間的開銷。

最後,等待時機,如果你想創業了可以試一試……


Ferry一家


英雄不問出處,創業不看年齡。

從古至今,大器晚成者不在少數。任正非43歲創立華為公司,現在是全球同行業排名第一的企業;董明珠,36歲從國企辭職,去深圳打工,從最基層業務員做起,現在全球最大的空調企業——格力空調董事長;尹明善54歲創立重慶力帆……年齡從來都不是問題,也從來都不是限制創業的因素,關鍵在於你自己,你敢做嗎?你能行嗎?

40歲怎麼了,走不動了還是看不見了還是聽不清了。

在創業前,我們往往有太多的顧慮:我的創業項目行嗎?我的創業資金夠嗎?我的創業能力強嗎……我們還在前怕狼後怕虎的時候,人家已經踏上征程了。

四川的偏遠地區有座寺院,寺院裡有兩個和尚,其中一個貧窮,一個富裕。

  有一天,窮和尚對富和尚說:“我想到南海去,你看怎麼樣?”

  富和尚說:“你憑藉什麼去呢?”

  窮和尚說:“我只用一個水瓶、一個飯缽就足夠了。”

  富和尚說:“我多年來一直想租條船沿著長江而下,可是一直到現在還沒做到呢,你憑什麼去?!”

  第二年,窮和尚從南海歸來,把去過南海的事告訴富和尚,富和尚深感慚愧。

夢想離我們不遠,成功創業也不是不可能,當你邁出第一步的時候,你已經成功了一半了;當你做到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的時候,你已經輸了全部。

深思熟慮沒有錯,紙上談兵空做夢。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40歲已經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辭職創業確實應該慎重,但是你薪水很普通,只能勉強維持,那你還有必要擔心創業失敗嗎?既然已經過著苦日子了,再苦點又何妨,只要堅持,創業就不會失敗,暫時的失敗是成功的基石,打好基礎當然才能蓋成摩天大樓。當然還有一些創業人是屢戰屢敗,屢敗屢戰,他們今天創業開飯店,一個月虧本了;又轉行開超市,又虧本;又轉行搞養殖,還是虧本……這樣的人純粹就是碰運氣,不是創業,俗話說幹一行,愛一行,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認定一個項目,認定一個行業,我們必須堅持做下去。萬萬今年養豬行情不錯就養豬,明年種植香蕉行情好就種香蕉,跟著市場走早晚得吃虧,只有本事過硬才能經得起大風大浪,才能賺得盆滿缽滿。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不要讓顧慮羈絆你的腳步,創業艱苦做好準備,邁出一步回頭即敗。


小兵傳奇


40歲已是不惑之年。一般是上有老下有小,家庭負擔偏重;現在薪水不高的這份工作,可能像圍城一樣,出去簡單,進來就未必容易了。

大家都不喜歡受制於人,絕大多數人的心裡都有個“老闆夢”。有夢想很正常,但將創業這個夢想開花結果還是挺有難度的。

在做決定前,建議圍繞以下幾個方向思考下:

一、是否有能力有技術

創業不是飄在空中的樓閣,必須要有一定的能力或者技術作為地基。

在企業工作,很可能只是熟悉某一領域,要麼做銷售,要麼做研發或者綜合事務,每個領域都精通的鳳毛麟角;創業對能力的要求相對更全面,即使只開一個便利店,對店主的個人技術要求不高的情況下,也要經歷選址、裝修、商品銷售、人員排班等多個環節,哪個環節做不好,都有可能影響創業成功率,能統籌好方方面面,也是能力的體現。

二、是否有資源有人脈

資源是個很廣泛的概念,包括資金資源、渠道資源、宣傳資源等,當然人脈也是一種資源。絕大多數的創業都要有一定的資源作支撐,能成功空手套白狼的畢竟是極少數。

三、後盾是否堅強紮實

家庭是否支持很關鍵。畢竟後院起火對創業者來說不是好事。噹噹、真功夫都是很好的前車之鑑。不過以上兩家企業是成功之後才內訌的。在創業成功之前,家庭總是提供種種負能量的話,能堅持下去也很難。

四、心理素質是否過硬

據統計,80%的創業公司存活時間不超過3年,能存活5年以上的公司不足7%,存活超過10年以上的公司不足2%。現實就是這麼殘酷。創業成功一般是“實力+運氣+心態”綜合的結果,好的心態很重要,要有屢敗屢戰的勇氣。

總之,想創業很容易,自媒體也算創業;但想做好,想盡快盈利,很難。尤其現在經濟形勢不好,想做餐飲、旅遊等受疫情影響大的就要慎重考慮了。想創業,就要做好吃苦的準備,前期要做大量工作,不打無準備之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