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曹操聽了賈詡建議不打赤壁,曹操能否一統天下?

腐攸


建安十三年,曹操佔領荊州以後,此時志得意滿,想要順流東下,乘勢佔領荊州。賈詡勸諫曹操:

"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漢南,威名遠著,軍勢既大;若乘舊楚之饒,以饗吏士,撫安百姓,使安土樂業,則可不勞眾而江東稽服矣。"太祖不從,軍遂無利。


賈詡建議曹操先穩定荊州,威服江東,確實讓曹操擁有統一機會。赤壁之戰,曹操失敗很重要的原因用兵太急,當時諸葛亮勸說孫權就曾點出曹操佔領荊州的現狀,一是士卒疲弊,已經是強弩之末;二是北方人不習水戰;三是荊州士民沒有歸附。

曹操之眾,遠來疲弊,聞追豫州,輕騎一日一夜行三百餘裡,此所謂'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將軍'。且北方之人,不習水戰;又荊州之民附操者,偪兵勢耳,非心服也。

如果此時不是著急與孫權“會獵與吳”,而是全力經營荊州,特別是要“宜將剩勇追窮寇”,一舉消滅劉備勢力。以此時劉備不到兩萬人,而且正值新敗,毫無戰力,在曹操全力進攻,一定能夠消滅劉備勢力,這樣不僅可以徹底消滅荊州反對勢力,穩定荊州,更可以威懾東吳,讓其不敢輕舉妄動。


同時,從古至今北方統一南方,莫不是在北方完全實現統一的前提下,而當時西北還有馬超、韓遂,西南還有劉璋、張魯,這些勢力都相較孫權要弱,如果此時曹操穩定荊州,威服江東之後,先北後南,在完全統一北方,特別是佔領蜀地,據有長江上游,就完全保持了對江東戰略優勢。

同時,由於曹操勢力比孫權強大得不止數倍,時間越久對曹操越有利,在安撫荊州的同時,不僅可以讓自己軍隊休養生息,有效整合荊州水軍,提升戰力,為日後的武力統一奠定基礎。


一壺清茗品春秋


一代梟雄曹孟德贏得三國時期第一場大戰的勝利,即官渡之戰,平定北方,滅了北方最強大的對手袁紹,士氣正旺,劍指東吳精心打造船隻誰備渡江作戰一舉拿下東吳,全國統一在望。

賈詡曹魏的首席資深謀士,曾勸曹操暫休整部隊,安撫百姓,建設家園,先強國力,也不失為良策。

曹操何許人也,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詩人,他的胸懷並非諸葛亮的三分天下,靜觀其變。周公慬的天下二分,魯肅的塌上策,即曹魏,劉表,因當時的劉備還沒資格爭雄天下,僅流寇而已。

而曹操志在天下,劍指東吳,他這個總司令對參謀長賈詡的話僅作保留,親率大軍二十萬(號稱八十三萬)渡江拿下東吳指日可待,在曹操眼裡其它的對手不足為奇,這可是魏武揮鞭的英雄氣概。

但世事都不盡人意,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曹操赤壁之戰失敗了,失敗的原因有兩大重點。

(一)東吳都督周瑜不畏強敵,領三萬兵馬利用長江天險死守家園,借天使用火燒了曹營部分戰船,曹軍出師不利,受阻長江對岸,渡江戰役失敗。

(二)赤壁之戰曹魏的失利並非單獨軍事上的失敗,其主要原因是曹操的兵營的將士都得了一種《傳染病》,歷史記載也沒說什麼病,當時都是中醫,沒有科學的檢測手段。部隊一觸即潰,大部隊別說打仗,生命都有潛在的危險,所以曹操果斷的下令毀掉大部戰船,有計劃的撤退,這一退曹操終生遺憾,回去後老犯頭疼病,統一天下的夢想從此劃上句號。

結束語:渡江作戰我們都看過中國人民解放軍渡長江,解放海南的影視,渡江是講批次的,並非所有人都到船上,即使先頭部隊全部遇難,主力部隊然在大本營,最多說出師不利,損失較大,但絕不會因先頭受阻或失利而整個部隊就消失了,這不合乎邏輯,也不合情理。

曹操赤壁之戰是大格局,大手筆,賈詡沒有此眼光,曹操赤壁之戰主要輸在《無名的傳染病》上,部份輸在周瑜的抵抗上,若曹操帶二十萬兵馬,首次渡江的也最多一個團或兩個團的兵力,也就是說曹操最少還有十八萬以上的軍隊,根本對曹操形不成致命的打擊,並非演義所講僅乘二三十人。曹操沒聽賈詡的是完全正確,渡江成功之日,就是統一有望,三國根本不可能再成鼎立之勢,也不可能再有蜀漢這一說。再見!


9紫氣東來


賈詡是什麼樣的人呢?平時不顯山落水,像個隱形人。史書也好,小說也罷,對他的著墨並不多,但是他老先生每次登場,都是在最關鍵的時候,幾句話,就能使局勢大變,攪得敵方天翻地覆,冥冥之中他似乎有一種化腐朽為神奇的力量。

賈詡,精英中的精英,謀士中的大師。

赤壁大戰前的曹操,已經狂得沒邊。自官渡之戰後,一切都太順了!袁紹被滅,劉琮束手,此刻的曹操,兵強馬壯,糧草充足,假天子發號施令,真是痛快,各路諸侯戰戰兢兢,唯恐被曹孟德盯上。

天狂必有雨,人狂必有災。賈詡自然已經洞察到曹軍面臨的危機,在曹操發動赤壁大戰前及時勸諫,還是非常正確的。

賈詡的建議很簡潔:曹老大你本事大、能力強、聲明遠播。咱們這塊地盤條件不錯,基礎雄厚,目前只需要讓百姓安居樂業,長此以往,江東那些諸侯遲早會降服稱臣的,沒必要打打殺殺的。

賈詡的這個建議是很厚道的。相比於各路諸侯,曹操已經佔據天時、地利、人和之勢。不打仗,少死人,讓百姓安居樂業,休養生息,富國強兵,你強大了,嚇也能把那些諸侯嚇死,還用討伐嗎?再說,把江山打爛了,即使取得了勝利,損失最大的還是你自己。

不戰而屈人之兵,乃為上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