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執意要斬單雄信,是不是因為當年差點被他一槍刺於馬下?

勞倫斯602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李世民懂得知人善任,對人也能不計前嫌,對於魏徵他都可以重用,為何非得殺掉單雄信呢?

李世民殺單雄信絕非是報當初那個一槍之仇。畢竟,作為一個上位者,他怎可能因為單純的私心而誅殺一員猛將。那為什麼要執意斬殺單雄信呢?

第一,因為李單兩家的夙仇。唐王李淵曾誤殺單雄信的哥哥單雄忠,所以單雄信一直想父債子償,殺了李世民報仇。所以,雖然單雄信和秦瓊,程咬金他們一樣,收到麾下也是一員猛將,但是他不敢冒風險,如果單雄信迫於形勢,假裝歸順,日後找機會對李氏子孫下手,會產生不必要的損失。所以,把單雄信留在身邊無異於養虎為患。

其次,單雄信在秦瓊,徐茂公等眾兄弟都選擇投靠李世民的時候,依舊選擇跟隨王世充,這就註定了他很難放棄內心的仇恨,而後來王世充戰敗,單雄信被俘,這種情況下他在選擇歸順李氏,忠心難鑑。畢竟單論兩家的仇恨和單雄信個人氣度比較小這兩方面來說,單雄信就算歸順,也不一定會忠心,如果留下單雄信,也很難託付重任,畢竟君臣難以相互信任,所以,還不如殺了,以絕後患。

最後,李世民殺單雄信也是為了在瓦崗兄弟中立威。瓦崗兄弟中多是和單雄信有過過命交情的,而李世民通過殺單雄信來警告眾人,現在你們是我的手下大將,不單純是單雄信的兄弟了,所以要以我為重,保護我李家江山,而不能只顧自己的義氣。

殺單雄信是李世民作為上位者的選擇,此舉是對李氏江山負責,而非為了報一己私仇。


輕擷棠梨


單雄信是隋唐時期著名的英雄,他的事蹟有真實歷史和評書演義兩種說法,但是不管哪一種說法,單雄信最後都是被李世民所斬殺。

有人說了,李世民之所以要堅持處斬單雄信,是當年單雄信差點把他刺於馬下,事實真是這樣嗎?

咱們先比較一下真實歷史和演義中不同的單雄信。

歷史上的單雄信是曹州濟陰(今山東菏澤市曹縣)人,在古代曹縣屬於土匪窩,單雄信不過就是一個好武的窮苦人,到後來他和同村的好朋友徐世績(評書中的徐茂公) 投奔了瓦崗山起義軍領袖翟讓。

而評書中的單雄信則是山西潞州八里二賢莊的莊主,是大隋九省綠林總瓢把子,綽號赤發靈官,掌中一杆金頂棗陽朔,胯下一匹烏騅馬,有萬夫不擋之勇,是秦瓊的好哥們。

真實歷史上,單雄信和徐世績投奔了瓦崗山領袖翟讓,二人被封為左、右武衛將軍,後來翟讓把瓦崗山“領導權”讓給了李密。

本來這屬於翟讓讓賢,但是後來翟讓被一些人蠱惑要奪回權利,於是瓦崗山發生了內訌:翟讓最後被李密用計謀殺死。

(據說李密邀請翟讓欣賞良弓,翟讓被人用弓弦勒死)。

作為翟讓的嫡系首領單雄信和徐世績兩人跟隨在翟讓身邊,二人差點兒被李密的手下亂刀砍死,據說單雄信跪下來求情,李密才饒過二人不死,並官復原職。

( 《新唐書》有汙衊單雄信的意思,描述他是一個膽小怕死之人)。

李密起義失敗後,瓦崗山散夥,單雄信和徐世績分道揚鑣。徐世績投奔了李世民,單雄信則投奔了王世充,真實歷史和演義上的情節是一樣的。

單雄信之所以和李世民為仇作對,歷史上單雄信投奔了王世充,王世充也是農民起義軍的領袖,在隋末唐初也想割據分一杯羹。

單雄信是王手下的得力將領,自然要為王賣命。

在一次戰鬥中,單雄信差點兒一槍把李世民刺於馬下,幸虧投唐的徐世績和侍衛救下了李世民,單雄信見沒有得手打馬逃走了。

後來王世充被消滅,單雄信被活捉,李世民要殺單雄信,徐世績為單雄信苦苦求情,但是最後李世民還是殺了單雄信。

有人問了,是不是李世民記恨單雄信曾經一槍刺他於馬下?其實根本不是這回事兒,李世民怎麼會記恨一時的得失呢?

再說單雄信也沒傷到李世民。

評書上說是單雄信的哥哥單通被李世民的父親李淵誤殺,單雄信為哥報仇說什麼也不投唐,只求一死。

真實歷史是李世民不聽徐世績的求情執意殺了單雄信,最後徐世績覺得對不住老朋友,處斬單雄信之前,徐用刀割了自己大腿上一塊肉,餵給了單雄信,就算盡到了朋友最大的義務,畢竟自己左右不了李世民。

講真李世民可以放過單雄信,但此時天下初定,大亂得到了大治,叛軍皆被消滅,初唐的江山基本穩定了,不再需要單雄信這樣打打殺殺的武將了。

假如單雄信早些投降,估計也不會殺掉他。

李世民更多考慮的是江山穩固,不能讓徐世勣這種武人左右自己的主張,意思是對一些舊叛將或者投降過來的義軍將領敲敲警鐘,拿單雄信開刀,殺雞給猴看。

像單雄信這樣的將領,李世民手下有不少,比如尉遲恭、秦瓊等高級將領,都是從別的陣營投唐來的,如果放過了單雄信,會助長這些投唐將領的囂張氣焰。

當時李世民還不是唐太宗還沒有當上皇帝,此時他只是父親手下的一個高級將領,他要奪哥哥李建成的太子位,就必須立威,必須打造屬於自己的班底,他需要忠誠的將領。

史書上記載,李世民看不起單雄信這樣貪生怕死之人,所以不是為了個人恩怨,而是從大局著想,李世民不聽徐世績的求情,最後執意殺了單雄信。


秉燭讀春秋


單雄信在隋唐歷史上,實在是太有名氣了,號稱義薄雲天小關羽。這裡分為歷史上的單雄信和電視劇中的單雄信,兩個人的人生軌跡其實相當類似的,畢竟藝術源於生活。

不管是哪個單雄信,最後都是被李世民給殺了的。作為好朋友的徐世績,一再向李世民求情,似乎都沒有什麼效果。那麼李世民為何非要殺掉單雄信?真的是因為單雄信差一點將李世民刺死嗎?


文學作品和電視劇中,單雄信寧死不肯投唐。

單雄信是二賢莊的莊主,他有個哥哥叫單通,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逃難當中的李淵,一箭射死了單通,因此和單雄信徹底結仇。

後來單雄信和秦叔寶等人組建了瓦崗寨,在選舉皇帝的時候,程咬金一個噴嚏吹動了旗幟,因此成為了瓦崗寨的皇帝。

本來一幫兄弟熱熱鬧鬧地打天下,可是程咬金腦子不好,他在半道上撿了個李密回來,直接把皇位讓給了李密。

這件事徹底導致了瓦崗寨兄弟們分崩離析。結果我們都知道,兄弟們四處分散,徐茂公、秦叔寶等人投靠了李世民,而單雄信則投奔了王世充。


王世充和李世民是爭奪天下的對手,早晚有一天,他們會在戰場上相遇。為了籠絡單雄信,王世充甚至將女兒嫁給了單雄信。

為此單雄信只能拼命為王世充效力,在一次巡視軍營的時候,單雄信發現了出遊的李世民,當下就要刺死李世民,結果被徐茂公和程咬金死死攔住,在趕來的尉遲恭幫助之下,李世民才算是虎口脫險。

此後王世充被李世民擊敗,就連王世充都選擇投降了,可是單雄信卻寧死也不投降李世民。所有兄弟都在懇求單雄信,其實大家都知道,生殺大權在李世民手裡,應該懇求李世民才對。

單雄信感受到了什麼叫做世態炎涼,他不願意再面對這幫所謂的兄弟,所以寧願赴死,也不願意跟著李世民。


歷史上,單雄信也因為不肯投唐被殺。

真正的歷史上,單雄信不是什麼莊主,而是一個土匪頭子。翟讓在瓦崗寨起義以後,單雄信和好朋友徐世績便前去加盟。

李密曾經幫助楊玄感造反,結果失敗了,無奈之下只好投奔瓦崗寨。因為他實在是太有才,而且會拉攏人,因此徐世績和王伯當等人,都勸說翟讓把大位讓給李密。

結果李密為了瓦崗寨之主的位置,弄死了翟讓,自立為魏公。期間徐世績也被翟讓的人馬砍傷,單雄信見狀只好向李密叩頭求饒,這才饒過了單雄信和徐世績。

王世充後來擊敗了李密,因此單雄信便投降了王世充,可此時好兄弟徐世績卻前去投降了李世民,與單雄信分道揚鑣了。


得到單雄信以後,王世充當然很高興,因此將他拜為大將軍,讓他帶兵去唐軍交戰。結果王世充還是被李世民給擊敗了,無奈之下王世充選擇了投降。

在《新唐書》中,單雄信是被李世民下令殺掉的。而《舊唐書》中,下令處死單雄信的人,則是李淵。我偏向於李淵,畢竟後來的評書、演義裡,是李淵射殺了單雄信的哥哥單通,無風不起浪,這麼編肯定是有道理的。

平洛陽,得單雄信,故人也。表其材武,且言:"若貸死,必有以報,請納官爵以贖。"不許。乃號慟,割股肉啗之曰:"生死永訣,此肉同歸於土!"為收養其子焉。---《新唐書》

當然了,好兄弟徐世績曾經多次懇求李世民,希望他能放單雄信一馬,可是李世民果斷拒絕了這一請求,想必是因為李淵下了死命令。

無奈之下徐世績割下了自己的一塊肉給單雄信吃了,表示自己沒有忘記當初的情誼,等到單雄信死後,他一定會照料好單雄信的家人。


李世民可不是小心眼的人。

魏徵本來是李建成的部下,曾經多次要求李建成動手殺了李世民,可惜李建成遲遲不願下手,結果被李世民反殺。但是魏徵卻得到了李世民的重用,那麼他又怎麼可能因為單雄信差點殺了他就記恨單雄信呢?

李世民本來也不想殺單雄信,畢竟單雄信比較有才能。而單雄信也不想被殺,他甚至也願意投降唐朝,那麼到底是哪個環節出了錯誤呢?

我認為殺單雄信,李世民是為了震懾手下的將領。李世民手下的將領全都是從各路投降前來的,比如說徐世績、張亮就是瓦崗寨的,程咬金、秦瓊是瓦崗寨加王世充的,尉遲恭是劉武周的,這樣的例子實在是太多了。

這麼多武將,來自四面八方,各有各的源頭,是非常難以管理的。李世民也不是老好人,看到一個武將就想著要收留,因此他必須要找機會立威才行。

又,初平王世充,獲其故人單雄信,依例處死,勣表稱其武藝絕倫,若收之於合死之中,必大感恩,堪為國家盡命,請以官爵贖之。高祖不許,臨將就戮,勣對之號慟,割股肉以啖之,曰:"生死永訣,此肉同歸於土矣。"仍收養其子。---《舊唐書》

在擊敗王世充以後,其實武將的作用就比較有限了,為此單雄信這樣的人在李世民集團裡是可有可無的。李世民誅殺單雄信,就是為了告訴徐世績這幫人,忠義之間,必須要選擇忠才行。

李世民連單雄信這樣有才能的人都殺,那其他將領自然不敢造次了。否則這幫人勢必會因為自己的勞苦功高又有才能而居功自傲的。


總結:單雄信這個人,也沒有電視劇裡那麼英明神武。

在電視劇裡,單雄信是義薄雲天小關羽,一輩子就講究一個義氣,所以他能夠結交天下豪傑。可事實上呢?這個很難說,只是從史書上來看,單雄信沒那麼牛。

在李密奪權的時候,亂刀砍傷了徐世績,嚇得單雄信立刻跪地求饒,這是《新唐書》裡有記載的,李密身邊的房彥藻十分看不起單雄信這種行為,勸說李密殺了他。

要不是李密愛惜單雄信的才能,那單雄信當時就沒了。後來在單雄信被李世民抓了以後,其實他並不是寧死不投降的態度,他也在等李世民和李淵的寬恕。

可惜最後等來的是堅決殺頭的命令,因此單雄信的形象其實是被後世文學作品各種誇大了。當然了從電視劇的角度來說,寧學桃園三結義,不學瓦崗一爐香,那幫兄弟們真的辜負單二哥。

參考資料:《新唐書》》、《舊唐書》、《隋唐演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