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有哪些名人?

人不可一事無成


西漢名人太多,從帝王到開國功臣,再到治世能臣。以名氣來排,漢高祖劉邦,漢武帝劉徹,漢初三傑,張良、蕭何、韓信,北擊匈奴名將,霍去病、衛青、李廣,輔政大臣,陳平、周勃、周亞夫、霍光,持久名人蘇武,外交大臣張騫等等。

一、漢高祖劉邦(前256年-前195年6月1日),字季,沛郡豐邑(今江蘇豐縣)人。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和軍事指揮家,漢朝開國皇帝,漢民族和漢文化的偉大開拓者之一,對漢族的發展以及中國的統一有突出貢獻。

二、漢武帝劉徹(前156年?—前87年3月29日),西漢第七位皇帝,政治家、文學家。

漢武帝在位期間(前141年—前87年),在政治上,創設中外朝制、刺史制、察舉制,頒行推恩令,加強君主專制與中央集權。在經濟上,推行平準、均輸、算緡、告緡等措施,鑄五銖錢,由官府壟斷鹽、鐵、酒的經營,並抑制富商大賈的勢力。文化方面,“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並設立太學。對外,漢武帝採擴張政策,除與匈奴長年交戰外,還破閩越、南越、衛氏朝鮮、大宛,又鑿空西域、開絲綢之路,並開闢西南夷。此外,還有創設年號、頒佈太初曆等舉措。但他崇信方術、自奉奢侈,兼以窮兵黷武,引發統治危機,晚年爆發巫蠱之禍,後因對外擴張受挫而頒《輪臺詔》。後元二年(公元前87年),漢武帝崩於五柞宮,享年70歲,葬於茂陵。

三、霍去病(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17年),漢族,河東平陽(今山西省臨汾西南)人,西漢中期名將、軍事家、外戚。官至大司馬驃騎將軍,封冠軍侯。漢武帝皇后衛子夫以及名將衛青的外甥,權臣霍光同父異母兄長。

17歲為票姚校尉,率領八百騎兵深入大漠,兩次功冠全軍,封“冠軍侯”。19歲指揮兩次河西之戰,殲滅和招降河西匈奴近10萬人,俘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連山。這是華夏政權第一次佔領河西走廊,從此絲綢之路得以開闢。漠北之戰消滅匈奴左部主力7萬餘人,封狼居胥。戰後拜大司馬,與大將軍衛青同掌軍政。元狩六年,霍去病去世,年僅二十四歲,被葬於茂陵。

四、張良(?—前189年),字子房,潁川城父人。秦末漢初傑出謀臣,西漢開國功臣,政治家,與韓信、蕭何並稱為“漢初三傑”。

張良先輩在韓國任過五代韓王之國相。力勸劉邦在鴻門宴上卑辭言和,保存實力,並疏通項羽季父項伯,使得劉邦順利脫身。憑藉出色的智謀,協助漢王劉邦贏得楚漢戰爭,建立大漢王朝,幫助呂后之子劉盈成為皇太子,冊封為留侯。

漢高祖劉邦在洛陽南宮評價他說:“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五、蕭何(前257年-前193年),沛郡豐邑(今江蘇豐縣)人,西漢初年政治家、宰相,西漢開國功臣之一。

早年任秦朝的沛縣縣吏,秦末輔佐劉邦起義,史稱“蕭相國”。攻克咸陽後,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圖書,掌握了全國的山川險要、郡縣戶口,對日後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漢戰爭勝利起了重要作用。楚漢戰爭時,他留守關中,使關中成為漢軍的鞏固後方,不斷地輸送士卒糧餉支援作戰,對劉邦戰勝項羽,建立漢代起了重要作用。

蕭何採摭秦六法,重新制定律令制度,作為《九章律》。在法律思想上,主張無為,喜好黃老之術。漢十一年(前196年)又協助劉邦消滅韓信、英布等異姓諸侯王。劉邦死後,他輔佐漢惠帝。惠帝二年(前193年)七月辛未去世,諡號“文終侯”。

六、韓信(?-前196),西漢初年異姓諸侯王,戰國時期韓襄王姬倉庶孫,為避免與同名的大軍事家、淮陰侯韓信相混,史書多稱其為韓王信。韓國被滅後一直在韓國故地生活,後隨張良入關任將軍之職,不久又任韓國太尉,領兵攻取韓國故地。韓國平定之後受封韓王。並隨劉邦擊敗項羽平定天下。

七、周亞夫(前199年—前143年),沛郡沛縣(今江蘇豐縣)人,西漢時期名將,官至丞相。他是名將絳侯周勃的次子,歷仕漢文帝、漢景帝兩朝,以善於治軍領兵,直言持證著稱。軍事才華卓越,在吳楚七國之亂中,他統帥漢軍,三個月平定了叛軍,拯救了漢室江山。後被冤下獄,閉食自盡。

八、陳平(?-前178年),漢族,陽武戶牖鄉人,西漢王朝的開國功臣之一,《史記》稱之為陳丞相。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陳勝、吳廣起義後,六國貴族也紛紛起兵,陳平往事魏王咎。不久受讒亡歸項羽,隨從入關破秦。劉邦還定三秦時,又間行降漢。拜為都尉,使參乘、典護軍。後歷任亞將、護軍中尉。先後參加楚漢戰爭和平定異姓王侯叛亂(見異姓諸侯王)諸役,成為漢高祖劉邦的重要謀士。劉邦困守滎陽時,陳平建議捐金數萬斤,離間項羽群臣,使項羽的重要謀士范增憂憤病死。高帝六年(前201年)又建議劉邦偽遊雲夢,逮捕韓信。次年,劉邦為匈奴困於平城(今山西大同北部)七天七夜,後採納陳平計策,重賄冒頓單于的閼氏,才得以解圍。陳平因功先後受封為戶牖侯和曲逆侯。

漢高祖死後,呂后以陳平為郎中令,傅教惠帝。惠帝六年(前189),與王陵併為左、右丞相。王陵免相後陳平擢為右丞相,但因呂后大封諸呂為王,陳平被削奪實權。呂后死,陳平與太尉周勃合謀平定諸呂之亂,迎立代王為文帝(漢文帝)。文帝初,陳平讓位周勃,徙為左丞相,因明於職守,受到文帝讚賞。不久周勃罷相,陳平專為丞相。孝文二年死。曲逆侯(今河北順平東),死後諡獻侯。

九、衛青(?-前106年),本姓鄭,冒用母姓衛,字仲卿,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人,漢朝著名的將領、軍事家,偉大的民族英雄。衛青從小就給人家做牧童,受盡苦楚。後來,他的姐姐衛子夫被選入宮,得到武帝寵幸,他才被提為太中大夫。由於他精於騎射技術,常隨武帝外出圍獵,很得武帝賞識。

公元前129年,匈奴騎兵大舉入侵,漢兵分四路出擊。其餘三路皆失利,只有衛青一路在龍城之戰獲大勝而歸。武帝大喜,封他為關內侯。公元前127年,收復河套地區。公元前124年,匈奴分三路大舉南下,爆發漠南之戰。衛青利用右賢王傲慢輕敵、麻痺大意的弱點,乘夜奔襲,圍追堵殺,又獲大勝。捷報傳到長安,漢武帝喜出望外,特派使者趕到邊塞,拜衛青為大將軍,統帥六師。公元前119年,漠北之戰,衛青、霍去病重挫匈奴,迫使匈奴不敢南侵。

後來,平陽侯病死,平陽公主居孀,漢武帝下詔命衛青娶平陽公主為妻。元封五年(前106年),衛青病故,諡稱為烈侯,葬於茂陵。

十、李廣(?-前119年),漢族,隴西成紀人,中國西漢時期的名將,先祖為秦朝名將李信。漢文帝十四年(前166年)從軍擊匈奴因功為中郎。景帝時,先後任北部邊域七郡太守。武帝即位,召為未央宮衛尉。元光六年(前129年),任驍騎將軍,領萬餘騎出雁門(今山西右玉南)擊匈奴,因眾寡懸殊負傷被俘。匈奴兵將其置臥於兩馬間,李廣佯死,於途中趁隙躍起,奔馬返回。後任右北平郡(治平剛縣,今內蒙古寧城西南)太守。匈奴畏服,稱之為飛將軍,數年不敢來犯。元狩四年(前119年),漠北之戰中,李廣任前將軍,因迷失道路,未能參戰,回朝後自殺。司馬遷評價他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十一、蘇武(前140—前60)字子卿,漢族,杜陵(今陝西西安東南)人,中國西漢大臣。武帝時為郎。

天漢元年(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將持節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貴族多次威脅利誘,欲使其投降;後將他遷到北海(今貝加爾湖)邊牧羊,揚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釋放他回國。蘇武歷盡艱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節不屈。至始元六年(前81年),方獲釋回漢。蘇武死後,漢宣帝將其列為麒麟閣十一功臣之一,彰顯其節操。

十二、周勃(?—公元前169年),沛郡豐縣(今江蘇豐縣)人。西漢時期開國將領、宰相,名將周亞夫之父。

弓馬嫻熟,孔武有力。秦二世元年(前209年),隨沛公劉邦起兵反秦,歷任五大夫、虎賁令、將軍,封為威武侯。參加楚漢之爭,攻打趙賁、大敗章平、包圍章邯,屢建戰功。成皋之戰時,留守鎮關重地,突入成皋戰場。帶兵攻取曲逆、泗水、東海兩郡,凡得二十二縣。漢高祖六年(前201年),封為絳侯。帶兵討平韓信、陳豨、盧綰叛亂,拜為太尉。劉邦死前預言“安劉氏天下者,必勃也”。呂后死後,聯合陳平奪取呂祿軍權,誅殺呂氏諸王,擁立漢文帝即位,兩度成為丞相,最終罷職歸國。

漢文帝十一年(前169年),去世,諡號為武。

十三、張騫(?―前114年),字子文,漢中郡城固(今陝西省漢中市城固縣)人,中國漢代傑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險家,絲綢之路的開拓者。故里在陝西省漢中市城固縣城南2千米處漢江之濱的博望村。

張騫富有開拓和冒險精神。西漢建元二年(前139年),奉漢武帝之命,由大漢帝都長安出發,甘父做嚮導,率領一百多人出使西域,打通了漢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即赫赫有名的“絲綢之路”,漢武帝以軍功封其為博望侯。

司馬遷稱讚張騫出使西域為“鑿空”,意思是“開通大道”。張騫先後兩次出使西域,打開了中國與中亞、西亞、南亞以至通往歐洲的陸路交通,從此中國人通過這條通道向西域和中亞等國出售絲綢、茶葉、漆器和其他產品,同時從歐洲、西亞和中亞引進寶石、玻璃器等產品。張騫被譽為“絲綢之路的開拓者”、“第一個睜開眼睛看世界的中國人”。


江南品古


鮑宣 丙吉 卜式 曹參 晁錯

陳平 陳湯 鄧通 竇嬰 兒寬

樊崇 樊噲 馮唐 伏生 貢禹

谷永 灌嬰 郭解 韓信 何武

桓寬 霍光 汲黯 賈誼 孔光

李廣 李陵 劉安 劉邦 劉濞

劉徹 劉恆 劉交 劉據 劉啟

劉奭 劉向 劉歆 劉玄 劉詢

劉縯 劉長 婁敬 陸賈 欒布

呂雉 毛亨 枚乘 寧成 彭越

師丹 蘇武 唐蒙 田蚡 王褒

王昌 王鳳 王匡 王郎 王陵

王莽 王嬙 衛青 魏相 文翁

吳芮 蕭何 徐伯 嚴忌 揚雄

羊勝 楊惲 英布 虞初 袁盎

張蒼 張耳 張騫 張良 張湯

趙談 趙陀 鄭吉 終軍 周勃

周昌 鄒陽

班婕妤 車千秋 東方朔 董仲舒 段會宗 馮奉世 甘延壽 耿壽昌

公孫詭 公孫賀 公孫弘 韓安國 漢景帝 漢武帝 漢宣帝 漢元帝

漢昭帝 霍去病 金日磾 李廣利 李延年 戾太子 劉弗陵 劉盆子

路溫舒 桑弘羊 申屠嘉 叔孫通 司馬遷 司馬談 田千秋 王昭君

蕭望之 辛慶忌 於定國 翟方進 張安世 張釋之 召信臣 趙充國

趙飛燕 禇少孫 周亞夫 朱買臣 主父偃 卓文君

車犁單于 淳于緹縈 冒頓單于 司馬相如 郅支單于 呼韓邪單于


刪我


大家好,我是九井散人,我來回答這個問題:西漢名人很多,我比較喜歡的有衛青霍去病,董仲舒。

1:衛青、衛青是皇帝寵妃衛夫人的弟弟。身份非常高貴,因而可以把時間更多的把握在研究兵法上。衛青雖如此,但他年輕時期卻並不光彩,他本來只是一個私生子,沒有人瞧得起他,把他當作一個奴隸對待,身份非常低賤。但他並不因而有什麼負面脾氣,反而讓他變得更謹慎,也更體諒人,變得格局很大,因此可以統領更多的兵做大將軍,分佈給各小將軍,這樣,他的軍隊大,實力就強,那麼他打仗就佔有很大的優勢,一開始就成功了一半。

因此衛青一生沒有打過像李廣一樣,折了所有兵的敗仗。並且衛青是很明白大局的,他知道要想打勝仗應該怎樣,並且在戰前就已經佈局好了,應該攜帶的物資也有,所以他會屢戰屢勝,本身兵力就強,再加上自己提前的安排佈局,他不會出現說很嚴重的失誤,因此只要他有把握出征,當然都是有很大可能勝的。

2:霍去病、霍去病也有他獨特的打仗方案,霍去病同樣也是貴族,是衛青的外甥,18歲就做了將軍,由於他為人就勇猛,所以總是一馬當先,斬下敵方主將首領。霍去病參戰喜歡從側翼夾擊,趁其不備直衝敵方軍營。比李廣更懂戰爭,但個人實力顯然不如他。

和衛青比起來,霍去病多了一點少年的剛勇,衛青打仗比較謹慎,霍去病則是比較拼命,當然,霍去病也有自己的智謀,但是他目的就是直奔軍營,殺對方高官。對方主要官員謀士一死,軍團就亂了,只要沒有什麼大的失誤,那麼這場戰爭就一定贏了。

3:董仲舒、董仲舒(公元前179一前104)廣川人,西漢時期著名的唯心主義哲學家和今文經學大師,漢景帝時為博士官,以通曉《公羊春秋》聞名於世。因他專心治學,三年不到花園遊玩,很負盛名,當時士人都以師禮尊奉他。

在漢武帝時期,因長期對外用兵和統治階級的窮奢極侈,賦役日益苛重,怨聲載道,西漢封建統治內部孕育著嚴重危機。董仲舒為了從意識形態上加強西漢中央政權,創建了“天人感應”,“君權神授”的學說,並提出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