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公民同招,不讓優先招生,民辦學校教學質量怎樣?

叮噹老師


高考成績的影響因素並不是單一的。智商,家庭成長環境,自己的努力,學校的紀律風氣,老師的重視程度和責任心,老師的教學藝術水平。我給你列了6個主要因素。可是很多人總是盯著智力因素這一點死死不放。總是以為把智力因素平均了,成績就沒差別了。2011年我到成都那時候,師大一中剛剛起步,新辦的私立肯定大家都不相信,就是考不上成外實外這些名校的渣渣學生,師大一中收進去,結果三年後,考出了70%的升學率,在成都已經算是中上水平了,後來人家就越來越火,當然開始掐尖,現在是成都最頂尖的學校。2017年在龍泉辦了一個分校,同樣的新學校沒人相信,只要是個人報名交錢就收,結果用了一學期期末考試,就比全區第二名每科高10分,那些無視學校努力的人,看到了人家現在可以掐尖,卻沒想想人家憑什麼可以恰尖。結論就是同樣水平的學生,到不同層次的學校,三年過去之後差距還是會非常大。當然這個差距會比現在小一點。


滕王閣上的斑馬


強制實行公民同招,從某些方面講是公辦學校不自信的表現。這些年為什麼民辦學校越來越拔尖而公辦學校越來越落魄,我想這些不能怪民辦學校的掐尖。我們應該思考為什麼老百姓願意選擇民辦學校,參與這種競爭。這其中主要原因應該是民辦學校的管理高效、老師的負責。民辦學校大部分實行寄宿制,封閉式管理,學習素質全面抓。公辦初中,老師講完走人,很多學校連晚自習都沒有,因為現在國家強調素質教育,學生學習好壞對很多老師來講無所謂,因為他們該拿的一分不會少。但是民辦不一樣,民辦有激勵政策,抓素質的同時,學習也不會放鬆。因為學習是最基本的素質,學習不好,其他的做得再好,不能說這個學生培養的多好。現在公辦學校連成績都不敢公佈,這些對很多老師來說是好事,但對學生來講不見得是一件好事。


小同老師


關於民辦學校教學質量。

關於題主所說,民辦學校教學質量如何?以我所在地區的民辦初中為例,多年來每一年的中考,高考的高上線率、錄取率,都是民辦學校位居榜首。



當地每年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多數出自於民辦學校。 高升學率吸引不少家長,每年為孩子擇校時,會首選民辦學校。

我所在地區,每一年小學畢業生人數在10萬人左右。 前些年, 參加民辦小升初擇校考試的學生,大約在六、七萬 人。幾所當家長心中的民辦名校,每年初一的招生規模在千人以上,也就是每一年的招生數量達到30個班左右。



一些在省內、市內知名的民辦小學,每年幼升小報名時間,都有家長為孩子徹夜排隊。民辦學校優秀的師資,良好的校風,嚴格的管理、高升學率,不少家長 願意送孩子去民辦學校上學。

為何要實施公民同步招生?

近幾年來,關於民辦學校的招生改革也在逐步進行,尤其是今年按照相關要求,全國各地 義務教育階段的民辦學校,必須與公辦學校同步招生,不得提前招生,掐尖招生,不得存在任何由擾亂當地招生秩序的行為發生。



很多家長可能對於公民同招不太理解,其實原因很簡單。前些年,不少城市出現了民強公弱的現象。很多民辦學校,利用自身的辦學優勢, 打著自主招生的幌子,提前組織各種形式的升學考試。

選拔成績優異的學生進入學校學習,各地民辦學校通用的方式就是掐尖招生,對於成績優異的學生,採取減免學費等各類優惠措施。招攬到自己的門下。

經過三年或六年,這一批學生都取得了不錯的升學率。從而吸引更多的家長,為孩子選擇民辦學校入學,帶來不少的經濟收益。



今年,我所在地區的相關部門,發佈義務教育階段的招生通知,民辦學校的招生報名人數大於招生計劃數時,全面採取電腦隨機錄取的方式進行,不得采用任何形式的考核,從而杜絕了一些民辦學校的掐尖招生行為,為教育均衡發展奠定了基礎。

同時又規定一些民辦學校的招生範圍,只能在自己的審批地,不得跨區域招生。同時當地的相關部門,近一兩年來也在努力提高家門口公辦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



從內部的人事制度改革,以及教育教學改革,加大基礎教育的投入,提供滿足義務教育上學需求的學位等等一系列措施,縮小公辦與民辦之間的差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