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赤壁之戰曹操成功滅掉了東吳,能否一統天下?

腐攸


我記得有人問過這麼一個問題,

“如果赤壁之戰曹孫聯合打劉備,劉備能打贏嗎?”,很有意思。我當時在底下的回答是“一上將平劉備於蒼梧”。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劉備當時太弱了。弱到連個落腳的地方都沒有,沒將沒兵沒地,三無主公。

你說要是江東被曹操滅了,你能指望劉備去對抗曹操?

那要是劉備指望不上,還能指望誰呢?

江南是平了,北方已經一統。只剩下遼東兩川雲貴的南蠻南越的交州這些地方,統稱——荒蠻之地。

  • 首先排除南蠻和交州,這些向來不被中原人士看重的,當時他們也確實沒實力。
  • 接著是遼東公孫一家,
    東川張魯。他們本就是半獨立狀態,如果群雄俱斃,他們勢必望風而降。然後,曹操再仿造漢高祖清除異性王進行一番改造。
  • 最後是,西川劉璋。這是一支最有可能對抗曹操的,因為有家族傳統。劉璋他爹劉焉,就是“廢史立牧”那個,進了益州就派張魯殺漢使,就差明面上昭告天下了。而他們家還是漢室宗親,有可能還會來劉備那一套。不過,劉璋是什麼貨色大家都清楚,他能對抗曹操?

綜上而言,曹操統一天下可能性無限接近於百分之百。為什麼無限接近?萬一中途陽壽沒了呢,那劉裕就成了曹操第二。


難得青史名姓


最近豹眼在學習、品讀赤壁之戰的故事,看到這個問題,忍不住就說幾句吧。

不是假如,比較可能的是,如果沒有那場疫疾的話,三國遊戲恐怕就GAME OVER 。

赤壁之戰,如果沒有那場疫疾,孫吳恐怕凶多吉少,不會速戰速決,但經過苦戰,曹操會像戰勝袁紹那樣,最終取得勝利。滅掉了孫吳,一統天下也就指日可待。

有人說還有劉備等諸侯存在,豹眼看來,那都不是曹操的菜。

受演義的影響,曹操就是個大奸雄,人人想得而誅之。

但只要看一眼,赤壁之戰前曹操的人脈,就會清楚,漢末三國時期,那些有想法的人絕非如此認為。

這裡就不引經據典啦,直接說一些觀點,有興趣的友友去看豹眼的赤壁之戰,在那裡一起交流吧。

建安四年(199年),就在官渡之戰前夕,第一毒士賈詡勸張繡歸附曹操。

當時袁紹勢力遠遠大於曹操,如果張繡從背後給曹操一下,提著曹操的人頭給袁紹做投名狀,估計也會混得不錯。但賈詡沒有,這就說明曹操有兩下子哦。

與之相反,劉備卻趁火打劫,但被曹操整得很慘。

建安五年(200年),官渡之戰膠著時刻,劉表準備答應袁紹的請求,帶領荊州全部人馬進攻曹操,這可是要命的時刻。

在劉表集團內部,韓嵩、劉向、蒯越等人都勸劉表與曹操結好,一起對付袁紹;在外,桓階得知劉表要進攻曹操,就遊說長沙太守張羨帶動荊州南三郡反叛,馳援曹操,拖住了劉表的後腿。

這些看似是偶然的因素,但與曹操的雄才大略、人格魅力是分不開的。

不管這些人出於何種目的,但在關鍵時刻主動支持曹操,不能就把曹操視為漢賊奸臣那麼簡單吧。

裴松之注《武帝紀》引皇甫謐逸士傳曰:

汝南王鉨,字子文,公之為布衣,特愛鉨;鉨亦稱公有治世之具。及袁紹與弟術喪母,歸葬汝南,鉨與公會之,會者三萬人。公於外密語鉨曰:"天下將亂,為亂魁者必此二人也。欲濟天下,為百姓請命,不先誅此二子,亂今作矣。"鉨曰:"如卿之言,濟天下者,舍卿復誰?"

汝南王鉨,在曹操還是布衣的時候,就是好基友。袁紹和袁術的母親去世,三萬人參加了追悼會,王鉨和曹操也去了。曹操在外面偷偷跟王鉨說:“天下將亂,為頭作亂的就是這二人。想要匡扶社稷,拯救黎民百姓,不先除掉這二人是不行的。”

王鉨說:“正如您所言,拯救天下的,除了您還有誰呢?”

二人相視,哈哈大笑。

由此可見,曹操的人脈和格局絕不是掛的。

劉表見紹強,陰與紹通,鉨謂表曰:"曹公,天下之雄也,必能興霸道,繼桓、文之功者也。今乃釋近而就遠,如有一朝之急,遙望漠北之救,不亦難乎!"表不從。

劉表看到袁紹勢力強大,就暗地裡與之交通。王鉨就對劉表說:“曹公,天下之英雄,一定能夠成就霸業,繼續齊桓公、晉文公那樣的功業。現在你捨近求遠,將來有一天情勢危機,想再補救猶如去漠北沙漠之地尋求水源解渴一樣,那就困難啦。”

雖然劉表不服,沒有聽從其意見,但也看出曹操的影響力有多大。

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曹操的軟實力非常強大。如果他就是一個漢賊那麼簡單的話,還能有這麼大的人格魅力嗎?

建安十三年(208年),劉表病逝,曹操抵達江陵。益州牧劉璋開始接受朝廷徵召,派遣軍隊支持曹操。可知道,劉璋其父劉焉在益州經營二十年,斬殺朝廷使者,斷絕與中原往來。

雖然劉璋並沒有真心歸順,但起碼感覺到了壓力。如果曹操滅掉了孫吳,劉璋還會接納劉備嗎?

應該說,劉備也是一代梟雄,他利用赤壁之戰這一千載難逢的機遇,成功脫貧,而且一夜暴富,的確很厲害。

但是,如果曹操在赤壁之戰中擊敗了孫吳,劉備幾乎就沒有鹹魚翻身的機會。最大可能,劉備將會繼續南逃交州,也就沒啥大的作為。

至於馬超、韓遂等人,在孫權、劉備存在的情況下,都不是曹操的對手。如果孫吳被滅掉,他們更不會有任何作為。


豹眼看歷史


假如赤壁之戰曹操成功滅掉了東吳,這個問題我們要綜合來分析,首先我們來看看這時的東吳,劉備,曹操三者的實力

曹操,統一北方,挾天子以令諸侯,手下猛將如雲,有說曹操攜80萬大軍攻打江東,這個數字顯然不太可能,按當時的情況,應該頂多十萬大軍。

東吳孫權,孫氏經過孫策,孫豎的耕耘,實現江東統一,孫權接手父兄基業之後,在一代名將周瑜的輔佐下,雖然兵力不是很多,但是憑藉得天獨厚的長東,其戰力顯然不可小覷。

劉備,這時的劉備連一塊像樣的根據地都沒有,只有區區的張飛,關羽等幾名猛將。但是這時候孫權為什麼要同意跟劉備結盟,顯然是看出了劉備絕非池中物,同時也說明劉備並不是我們想像中的那麼可憐。

那問題來了,如果孫劉不發起同盟,曹操能打敗周瑜嗎?假設可以,我想曹操也是損失慘重,由於曹操從北方來攻打東吳,其戰線必然拉長,物資供應也是一個問題,東吳藉助長江的地理優勢及水戰的實力,曹操想要短期之內拿下東吳就難上加難了。而這時候的劉備完全可以藉助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根據諸葛亮隆中對提出的方針,圖益州,進西川,進漢中,從而建立蜀漢政權,所以我認為,如果孫劉不結盟,就算曹操滅了孫權,短期內也難以實現統一。

赤壁之戰如果曹操擊敗了孫劉聯盟,那曹操完全可以藉著這股餘威,一鼓作氣,收復南方進而圖取西南,從而實現一統天下。

時事造就英雄,劉備,孫權,曹操能形成三足鼎立之勢,曹操佔據了天時,孫權佔據了地利,劉備佔據了人和,這是當然歷史的必然產物。曹操的強大,劉備孫權的聯盟是必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