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楝樹下 那縷粽香

兒時印象中,北方沒有過端午節的習俗。端午節,只是老人口中唸叨的一句時令;屈原,也只是教科書中一個孤傲的形象。老家在魯南農村,雖然緊靠京杭大運河,也盛產水稻,但卻沒有龍舟和粽子。每年端午節這一天,也就在打麥場上的忙碌中匆匆而又淡淡的度過了。

那年春天,本家的瘸三叔從人販子那兒買了一個年輕俊俏的南方媳婦——身材瘦瘦的,頭髮長長的,皮膚白白的,聲音柔柔的,猶如年畫中的仙女一般,只是眼神裡裝滿了憂傷……據說還是一個正在讀書的高中生,因為在家受後媽虐待離家出走,被人販子以找工作為名拐騙而來賣給了瘸三叔。

要說這個瘸三叔,長得也是濃眉大眼儀表堂堂,而且心靈手巧,木工瓦工啥活都會,人也熱心厚道,誰家有點活找他幫忙一喊就到。就是因為小兒麻痺落下後遺症,走路一拐一拐的,再加上家裡弟兄多,生活條件不好,眼看二十大幾了,終身大事也就成了難題。那時,法制還不完善,農村人觀念中,買個媳婦傳宗接代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於是,就有人販子專門到南方拐騙涉世未深的少女賣到北方農村。

得知自己被拐賣的真相後,她是極不情願的,不吃不喝哭鬧了好幾天,還逃跑過好幾次,可是在這個交通閉塞的小村子裡,又能逃到哪兒去呢!瘸三叔倒也不強求,一直也沒和她圓房,還好吃好喝的伺候著,甚至每晚連洗腳水都給她端到腳前。慢慢她也就無奈地適應了,也幫著洗衣做飯了,我們叫她三嬸的時候,她也會羞澀的答應了。

轉眼夏天到了,麥子熟了,大人們都到打麥場上幹活去了,因為是多家共用一輛拖拉機,所以都是互相幫忙打麥子,從收割到入倉要一個多月才能忙完。於是大人們就讓我們一群小孩子在家陪著三嬸,也算是相互監督吧——我們看著她以防她逃跑;而她也負責看著我們以防我們偷偷到河裡洗澡。其實,我們是非常喜歡和這個俊俏的三嬸在一起的,她會講好多好多故事:女媧補天、哪吒鬧海,還有小紅帽和白雪公主這樣從來沒聽過的故事。在那個沒有電視的時候,每天我們都用崇拜的眼神看著她,聽得如痴如醉……

苦楝樹下 那縷粽香


端午節那天,三嬸一大早就喊我們一群小孩子去採蘆葉。村邊小河裡,最不缺的就是蘆葦,我們也不知道幹啥用,只是感覺能為三嬸服務很高興。於是在蘆鶯兒喳喳的啼叫聲中,一把把還帶著露珠兒的蘆葉爭先恐後的交到了三嬸手裡,那一刻,三嬸笑如花靨,面孔比小河裡的紅蓮蓮還要嬌豔。她微笑著把蘆葉裝到籃子裡,又帶領我們回到家中。

中午時分,三嬸就把一籃熱騰騰的粽子挎到打麥場上,招呼大家歇一歇嘗一嘗。忙碌的大人們紛紛放下手中的活計,聚攏到打麥場邊那棵苦楝樹下的陰涼地,手捧著粽子像藝術品一樣欣賞著,一邊嘖嘖稱奇——怎麼會製作的如此好看,細細的棉線居然能把蘆葉纏繞出如此小巧精緻的模樣!我們小孩子則迫不及待的扒開翠綠的蘆葉,把燙嘴的粽子塞進嘴裡——粘粘的糯米、甜甜的紅棗,混合著淡淡的蘆葦清香,在口中彌散開來!

打麥場上洋溢著歡樂的氣氛,大家有說有笑的,都誇瘸三叔有福氣,娶了個這樣如花似玉又心靈手巧的媳婦兒。瘸三叔反倒不好意思起來,只會撓著頭皮傻笑……

這時的三嬸,則坐在樹下的碌碡磙上,望著遠處的麥茬和雲彩。現在想來,她那時一定是又想家了……

苦楝樹下 那縷粽香


秋天的時候,公安部門集中拯救被拐賣婦女,三嬸和村裡一批買來的媳婦都被送回了故鄉。這時,就有人背後紛紛嘲笑瘸三叔,說他太傻了,花錢買個媳婦竟然都沒睡上一覺。瘸三叔倒也不言不語,每到傍晚,就坐在打麥場邊那個三嬸曾經坐過的碌碡磙上望著遠方,喜鵲啄落的苦楝子兒掉在頭上他也渾然不覺……

苦楝樹下 那縷粽香

誰也沒想到的是,就和戲文裡講的那樣——第二年剛過完年,三嬸卻伴隨著春燕又回來了,還帶著大包小包的燻肉筍乾等特產分送給各家。而且這一回來就不走了,把戶口本和當地政府開的介紹信也帶來了,說要和瘸三叔一起登記過日子。後來據她所說,回去後學業是無法完成了,後媽反而更加變本加厲的欺負她,甚至逼著她嫁給一個四十歲左右的老男人。在這兒生活了一段時間,淳樸的民風也感染了她,三叔雖然腿有殘疾,但是心眼善良忠厚老實,讓她覺得很溫暖很有安全感,於是就毅然決然的回來了。

正月裡,兩人便到民政局登了記,族家人也張羅著給大操大半了一回,結婚那天,還請了放電影的放了一部《喜盈門》,讓瘸三叔著實在村裡風光了一把!

以後的端午節,村裡的婦女們都跟著三嬸學起了包粽子。漸漸的,收麥子變成了聯合收割機作業,兩天就收穫完畢,端午時節沒了以前緊張忙碌的景象,打麥場也變成了宅基地,但那棵苦楝子樹還在,樹下那被歲月摩挲的流光圓滑的碌碡磙還在。每次回老家,經過苦楝樹下,就會想起,那年端午節,那縷粽香,依然在記憶中飄蕩……

苦楝樹下 那縷粽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