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結婚隨禮500元后,被刪微信好友,我們是否該減少無效社交?

近日網上一則消息受到更多人關注:一名女子稱初中同學結婚,邀請她參加婚禮,女子因為沒去參加婚禮,在微信上轉了500元禮金,但沒過幾天,發現自己被同學刪除了微信好友,此事引發了網友的討論。

同學結婚隨禮500元后,被刪微信好友,我們是否該減少無效社交?

多年後,你是否會想起我?

大多數網友認為:

這樣的朋友不值得交往;

好幾年不聯繫的朋友,居然好意思邀請參加婚禮;

朋友中還有借給孩子過生日斂財的;

隨禮的那300元,夠我家吃一個月豬肉了;

給狗買肉骨頭,狗還搖搖尾巴表示友好呢,有些人不如狗懂得感恩,唉......

其實,這件事情的背後,是現在比較普遍的現象——無效社交。那麼,什麼是“無效社交”?下面這個場景也許算個代表:在一個聚會上,跟一群說不上熟悉甚至記不清對方姓啥的人交流,你恭維我混得好,我恭維你身體棒,互相絮絮叨叨地交換著“你累我累生活不易”之類的觀點,從開始吃飯、假笑到聚會結束……雖然交換了聯繫方式,但是一年之後看著通信錄上的名字恐怕想不起來這是誰。

我的老領導曾經給我講過他自己親身經歷的事情:在某市工作期間,因為要和金融監管機構打交道,免不了有應酬。有次和某位處長都喝多了,飯桌上稱兄道弟,結果幾天後在會議上碰到,被問:你是哪個單位的?

同學結婚隨禮500元后,被刪微信好友,我們是否該減少無效社交?

一次會議,你又結識了幾個新朋友?

相信這種經歷,或許不少人,有過親身體會。

我在銀行工作,以前總是給客戶點贊,給客戶點贊多了,就能拉近和客戶關係嗎?完全不是那麼回事。再後來,一切都看淡了,只是偶爾給朋友或同事點贊。

我們也經常和私募機構的大佬接觸,出於禮貌,加了微信,但是再也不去點贊。因為真的沒必要,私募機構的負責人,年薪數千萬,而我作為一家金融機構的投資管理人,年薪不到他的零頭,還有我所掌握的資源和人脈,是無法進入他的朋友圈的。我不能帶給他什麼利益,他也不會重視我。

同學結婚隨禮500元后,被刪微信好友,我們是否該減少無效社交?

這杯酒,是否喝的有意義?

因為工作關係,我也偶爾參加飯局,遇到這些私募機構的大佬,禮貌性的敬酒一次,足矣。因為即使我多喝幾杯,他也不能給我帶來什麼,比如升值、加薪。

有時候,我們經常礙於面子,不得不去,但去了之後,能怎麼樣呢?平時不聯繫的還是不聯繫。

從小學到現在工作十幾年,認識的同學、同事,過千人,但平時經常聯繫、關係近的,也就五六人。這五六人,是到80歲還可以一起吃燒烤、喝啤酒、吹牛皮的朋友,此生足矣。

我們是否該減少無效社交呢?

我們後續會推出:銀行只針對VIP客戶的內部投資講座,歡迎您關注我們:

1、《避稅就這4招——留學、移民避稅實操》

2、《國家政策,對銀行理財的三大影響,及理財的四大發展趨勢》

3、《小心!這三種情況發生,銀行理財會虧本》

4、《練就火眼睛睛,教你8招,識別漲幅2、3倍的好基金!》

5、《如何花350元,換200萬醫療保障——保險產品這樣選!》

6、《婚後買的房子,就是夫妻共同財產嗎?》

7、《婚前房子,在婚後的升值和租金,算我的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