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百村之五:文明古村坤沙村(之二)

徽州百村之五:文明古村坤沙村(之二)


徽州百村之五:文明古村坤沙村(之二)


徽州百村之五:文明古村坤沙村(之二)


徽州百村之五:文明古村坤沙村(之二)

古戲臺一座

坤沙村簡介

坤沙村,地處黃山南麓,隸屬黃山市徽州區潛口鎮,區域面積2.5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200畝、集體林場1600畝),轄3個自然村9個村民小組,共有337戶1165人。坤沙村黨支部下設3個黨小組,現有黨員62名。 二、主要特點 區位優越。東鄰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國家5A級景區—唐模,西接全國文物保護單位、國家5A級景區—潛口民宅,南面全國科普教育基地謝裕大茶葉博物館。距合銅黃高速路口5公里、黃山高鐵北站8公里、黃山國際機場20公里。 生態宜居。水質、空氣優良率均為100%,空氣負氧離子均值每立方厘米超過兩萬個,PM2.5值常年為優。村莊環境整潔,垃圾清理實行市場化運作、汙水管網覆蓋全村。 巧匠薈萃。從事徽派建築的能工巧匠328人,其中磚匠162人、木匠156人、畫師10人,擁有中亞古典園林、徽州裝飾建築等公司2個,承建的代表建築有績溪胡氏宗祠、婺源江灣蕭江氏宗祠、世博園徽園、黃山園等徽派建築。

徽州百村之五:文明古村坤沙村(之二)

歙縣綿溪蕭江氏移民2002年0月-2003年9月修婺源江灣蕭江氏大宗祠永思堂


徽州百村之五:文明古村坤沙村(之二)

婺源江灣蕭江氏大宗祠永思堂建築信息


精神文明建設成果豐碩。先後榮獲全國文明村鎮、全省“五個好”黨組織標兵、省廉政文化建設示範點、省鄉村旅遊示範村、第四屆省文明村鎮、全國文明村鎮等榮譽稱號。2018年榮獲全市基層黨組織標準化建設示範點。2013年度全省重點示範村考核驗收中,坤沙村作為樣本點代表徽州區參加全省驗收,獲皖南片11個區縣第一名的好成績。2019年榮獲省級美麗鄉村示範村。

徽州百村之五:文明古村坤沙村(之二)

村委會的徽派氣象


千年古村坤沙村的美食和特色產品

歙縣西鄉美食有云:“祊塘凍米古塘糕,要吃豆腐上坤沙。”足見坤沙水土和地產之優質。

俗語也有云:“坤沙竹塢,牛皮蒙鼓”,西鄉潛口這一帶農田開闊,適合養黃牛,所以該村的傳統產品是制鼓,據說休寧縣狀元博物館有一個碩大的皮鼓,題的就是坤沙二字。我在村中找到竹塢胡氏胡顯楊老人,他傳承的是祖傳手藝,至今還在做鼓。

徽州百村之五:文明古村坤沙村(之二)

胡顯楊在村中收到的老鼓


徽州百村之五:文明古村坤沙村(之二)

我來打鼓,鼓為胡顯楊老人親手所制


千年古村坤沙村原有的名勝古蹟


徽州百村之五:文明古村坤沙村(之二)

坤沙自然村太原王氏祠堂前的老樹老屋


坤沙村原有幾處名勝古蹟,今均已不存。

竹塢胡氏宗祠,雍正年間建造。其時胡仁文任徽州府編修,負責籌資並董其事。抗戰期間,二十三集團軍總司令唐式遵駐守徽州,以鄰近之唐模為總部。而竹塢大祠堂--胡氏宗祠因建築恢宏大度、廳堂寬敞明亮且總體保存完好,曾被選為總部主要辦公處所

居姑庵,坐落於來龍山。胡于敏於嘉慶二十三年建造。庵前有都天廟,後有慈忠庵,人民公社成立後拆毀。

女牌坊,坐落對面山,清代為旌表徽州知事胡煜元配夫人汪氏節孝而建,故題稱"旌表徽州同知胡煜元配汪氏夫人節孝"。此牌坊於文革中被毀。

天竺庵,位於豐山尖下,咸豐間建造,主持僧勝山,另有小和尚4人。當時香燭鼎盛,善男信女前來膜拜的絡繹不絕,毀於洪楊兵燹。

坤沙氏族構成

坤沙村,原屬歙縣,1987年撤地建市,隸屬黃山市徽州區潛口鄉(現改為潛口鎮)。地處黃山南麓,近徽杭高速公路潛口出口。境內豐山,其顛海拔500餘米,歷來都稱“豐山尖”。攀登豐山之顛,鳥瞰周邊,60裡屯溪,100裡歙南,盡收眼底,猶如關隘。筠溪潺潺從村中流過,川流不息,耆老胡顯榮先生為此撰寫了對聯:“筠水東流無晝夜,豐山北峙有春秋。”這一描述家鄉錦繡風光的楹聯被刻在村口新建的石牌坊坊額上,正對著不遠的鄰村唐模村的牌坊,是為本村的新標誌。村口原為簸箕橋一座。

坤沙行政村由坤沙、竹塢、麻榨頭三個自然村組成,至少明初已建村,昔為胡、王姓兩大姓氏聚族而居,其中胡姓佔70%,王姓佔20%,吳、方、汪、江等姓僅佔10%。竹塢村,純由胡姓氏族聚族而居。坤沙自然村主要由王氏和吳氏、方氏聚族而居。

竹塢胡氏自宋代南遷,經婺源、琶塘而後定居竹塢。始祖元德公,生三子:子賢、子貞、子進,由此三支繁衍生息,以迄於今。其廳屋有聯雲:“大宋南遷,先代隱居竹塢;乘皇起鳳,後人落業坤沙。” 竹塢胡氏字輩歌現在是“丁桂顯榮昌”,已衍至昌字輩。

徽州百村之五:文明古村坤沙村(之二)

竹塢村水口


徽州百村之五:文明古村坤沙村(之二)

筠溪橋

坤沙自然村以筠溪橋為界,與竹塢自然村相鄰,以王氏和方氏為主。我族主要聚居在坤沙自然村。坤沙王氏源出山西太原,唐乾符五年(878年),宣州刺史王仲舒的長子希羽與幼子希翔為了躲避黃巢之亂,從宣城來徽州黃墩定居,希羽後住歙縣澤富,希翔住婺源武口。約北宋開元年間,婺源武口王村太原郡六十三世王希翔六代孫王元萬,從婺源遷淳安西廂始新源(現六都源)黃畈定居,為始新王氏始祖,堂號為“孝思堂”。傳五代孫王蔭,號梓溪翁生有六子,長子文政、次子文晃、三子文德、四子文綜、五子文翼、六子文忠,六兄弟同時向六處遷徙。文綜公自黃畈遷大五都橫塘高山,在此地僅住了一代,他的後裔從此展轉歙縣厚村、上靈、坤沙、淳西赤石等地,二十二世來到坤沙定居,村祖算起來是太原郡王氏第九十六世。估計是明初在坤沙定居,由此繁衍生息,以迄於今。村中有王氏祠堂。大屋以上為上堂王氏,大屋以下為下堂王氏。上堂大屋,堂號吉慶,輩字歌為“益道大宗衍聖,詩書傳家厚”。

因方文泰宅和幾棟明宅的存在可知,可能方氏也是很早就在坤沙聚族而居。故而村落歷史十分悠長。

村中古建

如明方文泰宅

村中古建歷史悠久,如現已移到潛口民宅的明代方文泰宅,始建於明中後期,原坐落在坤沙村,為3開間兩進、上下對廊結構的2層民居的徽州明代民居的縮影,為原歙縣唯一可以和黟縣宏村媲美的木雕樓

徽州百村之五:文明古村坤沙村(之二)


徽州百村之五:文明古村坤沙村(之二)


徽州百村之五:文明古村坤沙村(之二)

我家昌言叔爺和淑英嬸奶奶80年代末在潛口民宅前合影


明方氏宅

徽州百村之五:文明古村坤沙村(之二)


坤沙吉慶堂百年老屋

千年古村坤沙村有我家祖居吉慶堂百年老屋,期待得到及時的保護和維修。我族為婺源武口太原王氏後裔,老屋大約建於清光緒二十一年,為我太爺輩的六兄弟合作所建。這棟房子是坤沙村村史和坤沙徽商史(我祖輩世代為徽商,伯太祖端甫公和伯祖子良公在武漢漢正街開設王慎記中藥店,祖父雨亭公在武漢和重慶的大美綢緞莊任經理)以及徽州抗戰史(抗戰時期國民革命軍二十三集團軍唐式遵總部曾自歙西棠樾村移至我村對面的唐模村,並在此架設炮兵陣地,護皖南民眾安全,集團軍總部曾設在坤沙行政村的竹塢自然村胡氏宗祠內,我家老屋曾為參謀部)的見證人,是不可多得的歷史建築。

徽州百村之五:文明古村坤沙村(之二)


徽州百村之五:文明古村坤沙村(之二)

祖屋木構基本完整


徽州百村之五:文明古村坤沙村(之二)

祖屋雕花窗欞


徽州百村之五:文明古村坤沙村(之二)


徽州百村之五:文明古村坤沙村(之二)


徽州百村之五:文明古村坤沙村(之二)


徽州百村之五:文明古村坤沙村(之二)


徽州百村之五:文明古村坤沙村(之二)


徽州百村之五:文明古村坤沙村(之二)

祖屋倩影倒映在秋井塘中


坤沙徽商

坤沙地處古歙西鄉,是徽商重要的聚居地之一。徽州人賈而好儒,奉行“以儒為體,以賈為用”的信條,追求高名厚利。受這種環境、思想的薰陶影響,名商巨賈代不乏人。就近代而言,坤沙在商界有成者有以下三人:

坤沙王端甫,著名藥商,即太原王氏我家二房伯祖公。端甫公於清光緒年間到湖北漢口小夾街經營藥材,打出“王慎記”中藥店金字招牌。從1895年到1935年,經過四十年的苦心經營,至抗戰前夕,發展到擁有金條500條的資產規模,成為當時武漢鉅商。

竹塢胡文清,天資聰穎,愛好廣泛,一生經歷有著戲劇性變化。自農村闖蕩江湖,民國初期由一個修理工一躍成為上海勝德紡織廠廠長。經過十餘年的艱苦奮鬥,擁有資產黃金300條。

竹塢胡文耀,清咸豐年間先在浙江龍游姜益大布店學徒。該店僅學徒就有40餘人,規模之大,不言而喻。胡文耀在該店從學徒當到管事(經理)。姜老闆去世後,後繼乏人,公推其主持店務。十幾年時間,姜益大資產擴大了十幾倍。不久,老闆娘病故,店業即由胡文耀一人操持。

坤沙,原名坑稍,意思是水流的前段,地處豐山腳下,地勢較高,風景尤佳,交通便利,是徽州著名歷史和文化名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