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百村之五:文明古村坤沙村(之二)

徽州百村之五:文明古村坤沙村(之二)


徽州百村之五:文明古村坤沙村(之二)


徽州百村之五:文明古村坤沙村(之二)


徽州百村之五:文明古村坤沙村(之二)

古戏台一座

坤沙村简介

坤沙村,地处黄山南麓,隶属黄山市徽州区潜口镇,区域面积2.5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00亩、集体林场1600亩),辖3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共有337户1165人。坤沙村党支部下设3个党小组,现有党员62名。 二、主要特点 区位优越。东邻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国家5A级景区—唐模,西接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景区—潜口民宅,南面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谢裕大茶叶博物馆。距合铜黄高速路口5公里、黄山高铁北站8公里、黄山国际机场20公里。 生态宜居。水质、空气优良率均为100%,空气负氧离子均值每立方厘米超过两万个,PM2.5值常年为优。村庄环境整洁,垃圾清理实行市场化运作、污水管网覆盖全村。 巧匠荟萃。从事徽派建筑的能工巧匠328人,其中砖匠162人、木匠156人、画师10人,拥有中亚古典园林、徽州装饰建筑等公司2个,承建的代表建筑有绩溪胡氏宗祠、婺源江湾萧江氏宗祠、世博园徽园、黄山园等徽派建筑。

徽州百村之五:文明古村坤沙村(之二)

歙县绵溪萧江氏移民2002年0月-2003年9月修婺源江湾萧江氏大宗祠永思堂


徽州百村之五:文明古村坤沙村(之二)

婺源江湾萧江氏大宗祠永思堂建筑信息


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丰硕。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镇、全省“五个好”党组织标兵、省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省乡村旅游示范村、第四届省文明村镇、全国文明村镇等荣誉称号。2018年荣获全市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示范点。2013年度全省重点示范村考核验收中,坤沙村作为样本点代表徽州区参加全省验收,获皖南片11个区县第一名的好成绩。2019年荣获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

徽州百村之五:文明古村坤沙村(之二)

村委会的徽派气象


千年古村坤沙村的美食和特色产品

歙县西乡美食有云:“祊塘冻米古塘糕,要吃豆腐上坤沙。”足见坤沙水土和地产之优质。

俗语也有云:“坤沙竹坞,牛皮蒙鼓”,西乡潜口这一带农田开阔,适合养黄牛,所以该村的传统产品是制鼓,据说休宁县状元博物馆有一个硕大的皮鼓,题的就是坤沙二字。我在村中找到竹坞胡氏胡显杨老人,他传承的是祖传手艺,至今还在做鼓。

徽州百村之五:文明古村坤沙村(之二)

胡显杨在村中收到的老鼓


徽州百村之五:文明古村坤沙村(之二)

我来打鼓,鼓为胡显杨老人亲手所制


千年古村坤沙村原有的名胜古迹


徽州百村之五:文明古村坤沙村(之二)

坤沙自然村太原王氏祠堂前的老树老屋


坤沙村原有几处名胜古迹,今均已不存。

竹坞胡氏宗祠,雍正年间建造。其时胡仁文任徽州府编修,负责筹资并董其事。抗战期间,二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唐式遵驻守徽州,以邻近之唐模为总部。而竹坞大祠堂--胡氏宗祠因建筑恢宏大度、厅堂宽敞明亮且总体保存完好,曾被选为总部主要办公处所

居姑庵,坐落于来龙山。胡于敏于嘉庆二十三年建造。庵前有都天庙,后有慈忠庵,人民公社成立后拆毁。

女牌坊,坐落对面山,清代为旌表徽州知事胡煜元配夫人汪氏节孝而建,故题称"旌表徽州同知胡煜元配汪氏夫人节孝"。此牌坊于文革中被毁。

天竺庵,位于丰山尖下,咸丰间建造,主持僧胜山,另有小和尚4人。当时香烛鼎盛,善男信女前来膜拜的络绎不绝,毁于洪杨兵燹。

坤沙氏族构成

坤沙村,原属歙县,1987年撤地建市,隶属黄山市徽州区潜口乡(现改为潜口镇)。地处黄山南麓,近徽杭高速公路潜口出口。境内丰山,其颠海拔500余米,历来都称“丰山尖”。攀登丰山之颠,鸟瞰周边,60里屯溪,100里歙南,尽收眼底,犹如关隘。筠溪潺潺从村中流过,川流不息,耆老胡显荣先生为此撰写了对联:“筠水东流无昼夜,丰山北峙有春秋。”这一描述家乡锦绣风光的楹联被刻在村口新建的石牌坊坊额上,正对着不远的邻村唐模村的牌坊,是为本村的新标志。村口原为簸箕桥一座。

坤沙行政村由坤沙、竹坞、麻榨头三个自然村组成,至少明初已建村,昔为胡、王姓两大姓氏聚族而居,其中胡姓占70%,王姓占20%,吴、方、汪、江等姓仅占10%。竹坞村,纯由胡姓氏族聚族而居。坤沙自然村主要由王氏和吴氏、方氏聚族而居。

竹坞胡氏自宋代南迁,经婺源、琶塘而后定居竹坞。始祖元德公,生三子:子贤、子贞、子进,由此三支繁衍生息,以迄于今。其厅屋有联云:“大宋南迁,先代隐居竹坞;乘皇起凤,后人落业坤沙。” 竹坞胡氏字辈歌现在是“丁桂显荣昌”,已衍至昌字辈。

徽州百村之五:文明古村坤沙村(之二)

竹坞村水口


徽州百村之五:文明古村坤沙村(之二)

筠溪桥

坤沙自然村以筠溪桥为界,与竹坞自然村相邻,以王氏和方氏为主。我族主要聚居在坤沙自然村。坤沙王氏源出山西太原,唐乾符五年(878年),宣州刺史王仲舒的长子希羽与幼子希翔为了躲避黄巢之乱,从宣城来徽州黄墩定居,希羽后住歙县泽富,希翔住婺源武口。约北宋开元年间,婺源武口王村太原郡六十三世王希翔六代孙王元万,从婺源迁淳安西厢始新源(现六都源)黄畈定居,为始新王氏始祖,堂号为“孝思堂”。传五代孙王荫,号梓溪翁生有六子,长子文政、次子文晃、三子文德、四子文综、五子文翼、六子文忠,六兄弟同时向六处迁徙。文综公自黄畈迁大五都横塘高山,在此地仅住了一代,他的后裔从此展转歙县厚村、上灵、坤沙、淳西赤石等地,二十二世来到坤沙定居,村祖算起来是太原郡王氏第九十六世。估计是明初在坤沙定居,由此繁衍生息,以迄于今。村中有王氏祠堂。大屋以上为上堂王氏,大屋以下为下堂王氏。上堂大屋,堂号吉庆,辈字歌为“益道大宗衍圣,诗书传家厚”。

因方文泰宅和几栋明宅的存在可知,可能方氏也是很早就在坤沙聚族而居。故而村落历史十分悠长。

村中古建

如明方文泰宅

村中古建历史悠久,如现已移到潜口民宅的明代方文泰宅,始建于明中后期,原坐落在坤沙村,为3开间两进、上下对廊结构的2层民居的徽州明代民居的缩影,为原歙县唯一可以和黟县宏村媲美的木雕楼

徽州百村之五:文明古村坤沙村(之二)


徽州百村之五:文明古村坤沙村(之二)


徽州百村之五:文明古村坤沙村(之二)

我家昌言叔爷和淑英婶奶奶80年代末在潜口民宅前合影


明方氏宅

徽州百村之五:文明古村坤沙村(之二)


坤沙吉庆堂百年老屋

千年古村坤沙村有我家祖居吉庆堂百年老屋,期待得到及时的保护和维修。我族为婺源武口太原王氏后裔,老屋大约建于清光绪二十一年,为我太爷辈的六兄弟合作所建。这栋房子是坤沙村村史和坤沙徽商史(我祖辈世代为徽商,伯太祖端甫公和伯祖子良公在武汉汉正街开设王慎记中药店,祖父雨亭公在武汉和重庆的大美绸缎庄任经理)以及徽州抗战史(抗战时期国民革命军二十三集团军唐式遵总部曾自歙西棠樾村移至我村对面的唐模村,并在此架设炮兵阵地,护皖南民众安全,集团军总部曾设在坤沙行政村的竹坞自然村胡氏宗祠内,我家老屋曾为参谋部)的见证人,是不可多得的历史建筑。

徽州百村之五:文明古村坤沙村(之二)


徽州百村之五:文明古村坤沙村(之二)

祖屋木构基本完整


徽州百村之五:文明古村坤沙村(之二)

祖屋雕花窗棂


徽州百村之五:文明古村坤沙村(之二)


徽州百村之五:文明古村坤沙村(之二)


徽州百村之五:文明古村坤沙村(之二)


徽州百村之五:文明古村坤沙村(之二)


徽州百村之五:文明古村坤沙村(之二)


徽州百村之五:文明古村坤沙村(之二)

祖屋倩影倒映在秋井塘中


坤沙徽商

坤沙地处古歙西乡,是徽商重要的聚居地之一。徽州人贾而好儒,奉行“以儒为体,以贾为用”的信条,追求高名厚利。受这种环境、思想的薰陶影响,名商巨贾代不乏人。就近代而言,坤沙在商界有成者有以下三人:

坤沙王端甫,著名药商,即太原王氏我家二房伯祖公。端甫公于清光绪年间到湖北汉口小夹街经营药材,打出“王慎记”中药店金字招牌。从1895年到1935年,经过四十年的苦心经营,至抗战前夕,发展到拥有金条500条的资产规模,成为当时武汉巨商。

竹坞胡文清,天资聪颖,爱好广泛,一生经历有着戏剧性变化。自农村闯荡江湖,民国初期由一个修理工一跃成为上海胜德纺织厂厂长。经过十余年的艰苦奋斗,拥有资产黄金300条。

竹坞胡文耀,清咸丰年间先在浙江龙游姜益大布店学徒。该店仅学徒就有40余人,规模之大,不言而喻。胡文耀在该店从学徒当到管事(经理)。姜老板去世后,后继乏人,公推其主持店务。十几年时间,姜益大资产扩大了十几倍。不久,老板娘病故,店业即由胡文耀一人操持。

坤沙,原名坑稍,意思是水流的前段,地处丰山脚下,地势较高,风景尤佳,交通便利,是徽州著名历史和文化名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