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源縣司法局:推進法治鄉村建設升級 夯實普法依法治理根基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七五”普法規劃驗收之年,沂源縣司法局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守正創新、注重實效,實施“五小工程”,全面提升“三治融合”示範村創建水平,不斷推進法治鄉村建設升級,夯實普法依法治理根基。

一是整編法治“小分隊”。堅持以黨建引領為核心,以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為抓手,以共治、共管、共建、共享為目標,整合司法所、派出所、網格員、村幹部、鄉賢能人、志願者和法律顧問等資源,組建村(社區)法治“小分隊”642支,化整為零,走街串巷、深入田間地頭,記錄群眾普法需求、涉法訴求和矛盾糾紛動向,對應開展精準普法、個案調解等,切實發揮好法律明白人、法治帶頭人的引領作用。

二是開闢法治“小圓桌”。從村(社區)實際出發,定期組織村兩委成員、黨員和村民代表、法律顧問召開“法治圓桌會議”,通過制修村規民約、重大事項決策合法性審查、主題黨日學法等,推動一村一法律顧問工作規範提升與法律明白人、法治帶頭人培養工程啟動相得益彰,補齊鄉村法律明白人不足短板。常態長效組織“圓桌講堂”,結合農村生產生活實際,定期邀請法律顧問、“七五”普法講師團成員給具有共同需求的村(社區)居民“開小灶”——法治講座、以案釋法、法律諮詢等,大力培養法律明白人、法治帶頭人,讓法治“小圓桌”成為智囊團、顧問組,切實融入村(社區)居民日常生活。

三是建設法治“小廣場”。與民政局聯合印發《關於開展全縣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創建活動的實施意見》,以民主法治示範村創建提升為抓手,大力推動法治鄉村與美麗鄉村建設融合發展,推動黨群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和法治文化陣地一體化打造,推進村法治書屋與農家書屋相結合,推進遵法守德好家庭與美在家庭示範戶相結合,在所有行政村建立法律圖書室、法治宣傳欄、法治文化牆,選出一批遵法守德好家庭,大力宣傳地域特色法治文化,形成具有沂源特色的法治文化氛圍,讓農民對普法宣傳效果看得見、摸得著。今年新建“朱家戶”、“毫坪村”、“魯陽小學”等法治文化基地14處。

四是唱響法治“小喇叭”。持續推進“法治村村響示範鎮”建設,做好“互聯網+”法治喇叭與村自建喇叭、流動小喇叭、拉桿音箱的結合文章,實現村村都有法治“小喇叭”,進一步提升“沂源法治宣傳村村響”的品牌效應。在疫情防控期間,針對防疫工作中出現的重點、熱點、難點問題,錄製專題音頻20餘期,利用法治宣傳村村響平臺定時定期循環播放,第一時間將疫情防控信息和防控知識傳播到千家萬戶,用法治的聲音築起了一張聯防聯控、群防群治的“防護網”。

五是做實線上“小群組”。深耕細作法律顧問微信群、村(社區)居民生活群,法律顧問全天候在線,接受法律諮詢、給予法律幫助;挑選涉及土地糾紛、贍養糾紛、婚姻糾紛、農民工討薪等群眾關注度高、運用性強的案例,通過“身邊人講述身邊事,身邊事教育身邊人”來“以案說法”;廣泛收集全縣各類普法信息、便民信息、防騙信息,按時節、輿情走向,通過“溫馨提示”為村民生產生活支招;不斷做實“司法行政朋友圈”在基層一線的支撐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