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金麒麟智慧城市大討論:從燒錢到掙錢

伴隨人的城鎮化被定為中國城鎮化的核心,智慧城市的概念再次被熱炒。在2014新浪金麒麟論壇上,發言嘉賓就“城鎮化2.0的新命題:智慧與城市”分享自己的思考。

雖然企業家們對智慧城市巨大市場蛋糕下充滿了熱情,但在多年研究城鎮化的發改委專家李鐵看來,雖然全世界都在談智慧城市,但真正搞好的沒幾個。發改委城市與小城鎮改革中心主任李鐵就非常擔心:執行中稍有偏差就成為政績工程、就會成為房地產商的新一輪噱頭。

如何避免?交給市場來選擇是最好的答案。“不賺錢誰都不幹。過去政府不怕賠錢,現在政府也要考慮要是賠了錢誰來負責?基本原則就是儘量降低政府投入的前提下,去更多的尋求市場”,李鐵認為。

但政府也有自己的不踏實,寧波海曙區區長吳勝武感慨,很多事情政府逐步往外退卻沒有合適的承接,“很多時候找企業來做發現其實一點都不省錢”。擔任主持人的他聽完嘉賓的觀點總結道:“核心問題就是,企業參與的過程中要創造價值,才能真正做到減少公共投入、提高運營效率。”

“我們往往把智慧城市搞成燒錢的東西,更多應該是做成掙錢的。”一句話道破:當智慧城市不再是政府燒錢的項目,而是政府企業聯手通過高技術手段提供符合市場需求的服務,搭建城市服務與運營體系,享受服務的人心甘情願為“智慧城市”買單,城市與智慧的距離就相當近了。

預防風險:政績工程、信息安全、地產商噱頭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斯蒂格利茨曾說過,影響21世紀的兩件大事是美國的 高科技和中國的城鎮化。而實際上,高科技和城鎮化的結合點就落在智慧城市上。

國家發改委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李鐵研究城鎮化多年。在他看來,市場和社會對智慧城市有著巨大的需求,而互聯網已經發展到了4.0時代,城市發展中因市場化的需求一定會和高科技聯繫起來,智慧城市就應運而生。

但李鐵也認為,雖然全世界都在談智慧城市,但是真正搞好的沒幾個。“全世界稱得上‘智慧城市’也就幾十個,但都侷限在某一方面,比如日本豐田市搞智慧城市主要是在能源。”

“國務院下發《指導意見》後,中國現在幾百個城市都在做智慧城市,世界上只有中國政府才有這麼大魄力。但是做起來一定會有偏差,因為一旦過多地強調政府的作用,就一定會出現政績工程,也一定會造成浪費。”李鐵認為推進智慧城市則要防範風險:政績風險;信息安全風險;“第三個,別成了地產商新一輪的噱頭,別把它又搞成了房地產”。

李鐵提到的就是今年9月份國務院牽頭八部委下發的《關於印發促進智慧城市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的通知》,《指導意見》一出,很多地方全力推進“智慧城市”建設。

截至目前,我國已有400多個城市宣佈建設智慧城市,覆蓋了東、中、西部地區。除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特大城市外,杭州、廈門、珠海等一些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城市也開始了智慧城市的建設工作。湖北、湖南、山東、遼寧、四川、河南、安徽等省則提出建設“智慧城市群”。

新疆庫爾勒市長居來提·吐爾地對此非常認同:“建設智慧城市不能盲目跟風,更不能把智慧城市建設作為一種政治口號或者是面子工程,企業應該謹慎投資、審慎考慮,保證經營和受益。”

除了擔心資源浪費之外,李鐵表示自己對高大上的雲計算、大數據等概念不是特別樂觀。目前各部門之間的數據存在很大分割,“要想把這些肉從人家嘴裡拿出來都特別難,特別是涉及到國家資源分配的時候,更是難上加難。”

即便有以上種種現實考慮,但企業還是充滿期待。業內人士預計,“十二五”期間,智慧城市的投資總規模將高達5000億元,各地智慧城市建設將帶來2萬億的產業機會。長期來看,智慧城市投資規模將超過10萬億元。

早在2009年12月,萬通就已經推出“立體城市”(GREAT City)概念。該計劃的主要內容是:在大約一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打造一個建築面積約為500萬平方米、可容納10到15萬人口的中等密度建築群,實現城市中50%的勞動人口本地就業。在某種程度上,立體城市是另一種“智慧城市”。

據萬通董事長馮侖介紹,目前西安項目進行得很順利,“我們不是簡單地做房地產,實際上是做一整套的城市服務和運營體系,我們有立體城市規劃設計院、工程管理平臺、產業導入和服務平臺,資產管理、金融服務的平臺,也有智慧城市的平臺,還有虛擬開發商自由定製平臺等等。建了這套體制之後速度就快了。”

與萬通立體城市理念相通的“智慧城市”,馮侖還有自己的一套懷孕理論,“任何一個事在新產生的時候,懷孕三個月的時候就開始有反應,最難的就是生出來,一歲以後就基本上好管了”。

“我們現在就處於一歲左右的時候,目前智慧城市建設最難的是政府長期利益與短期利益的結合。要是指標化,日子就沒法過了。切忌把這個事搞得很僵化,要創造一種機制,讓大家自然成長,不斷競爭,智慧城市就會變得很可愛。”

不僅政府、企業,還需要發動市民的積極參與進來。對於智慧城市推廣馮侖認為要和年輕一代一起玩。萬通最近在推立體城市相關遊戲,已經推了災難、戰爭、江湖俠義、愛情、反恐等各種版本。“這些弄完之後,大家猜真正把立體城市概念弄清楚了。市長也說要人民群眾積極參與,可是人民群眾確實不太懂這個東西,要是拍一個電影,全懂了,最後人民群眾哭著喊著要來智慧城市。”

資金從哪來:PPP模式受青睞

社會各界都抱有期待的智慧城市,該以何種投資模式推進?由政府和企業哪一方來主導?作為市長,居來提·吐爾地比較傾向政企合作即PPP的模式。他的理由是,第一,在政策支持結構方面有很好的合作;第二,可以降低雙方的投資風險;第三,可以達到政府公共服務功能的提升效益和企業效益結合。

而在李鐵看來,應該交給市場來選擇,“不賺錢誰都不幹。過去政府不怕賠錢,現在政府也要考慮要是賠了錢誰來負責?基本原則就是儘量降低政府投入的前提下,去更多的尋求市場。”

擔任議題主持人的寧波海曙區區長吳勝武,也提出還是要充分發揮市場的力量,“凡是企業能做的儘量交給企業去做,政府不要去做。”但他也感慨,很多事情政府逐步往外退卻沒有合適的承接。

“如果是那掃地來招標還比較簡單,而一旦把複雜的公共服務拿出來做,有些帳很不好算。後來發現其實請企業來做一點也不省錢”,吳勝武感慨:“核心問題就是,企業參與的過程中要創造價值,才能真正做到減少公共的投入,提高運營的效率。”

有意思的是,政府在那喊著想交接出去卻不省錢,作為企業的一方,馮侖卻感慨自己“不受歡迎”:雖然萬通提出了對政府長遠有利的模式,但要求政府少賣地蓋房多引進產業,所以有時它並不歡迎你。

“你想改變政府攤大餅式的土地利用率,它反而嫌你多事,依然走自己的老路”,馮侖半開玩笑半認真的倒苦水:“有的時候你前面都談的差不多了,合同簽好了,中間領導換了或者被抓了,項目又得耽擱時間成本太高。”

關於智慧城市政府與企業的分工問題,馮侖認為:第一,政府把公共基礎部分做好,剩下的交給市場來博弈。這個“博弈”包括人和城市的博弈、企業和企業的博弈,博弈之後城市不僅智慧,“還好玩”。

易華錄股份董事長韓建國也比較傾向於PPP模式。他認為,此前易華錄推進智慧交通等項目時多以規劃 主導,是比較傳統的模式,“現在主推的是合資建設,在參與建設智慧城市的時候要考慮地方建設的長期性與複雜性,與政府實現長期運營合作。易華錄定位為做社會管理創新和社會服務的綜合運營商。”

同方股份副總裁周俠則認為,其實幾種模式之間並沒有太大的區別,智慧城市的概念很寬泛,沒法固化稱一二三模式或者ABC模式,要以市場作為最終的決斷。

企業參與智慧城市建設,少不了要和政府打交道,這也意味著企業和政府之間有一張微妙的關係,如何界定防火牆?對於這個說法周俠並不認同。他認為共建合作更準確,“假如我們本著共同建設、共同規劃的目標去談,也就不存在防火牆的問題。”(實習生蔣佩貝 何楠 對此文有深度參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