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沒有經驗的源泉,數學會變成一門純粹抽象的藝術?

數學,是一門讓無數人頭疼同時也令一部分人痴狂的學科。關於數學的本質和它的發展圖景,總是讓常人難以琢磨。我們從小學習各種數學概念和定理,長大後有些人可能還會翻翻正經的數學著作。從數學書體例的安排上,我們直觀的感覺會認為,數學通常是這樣的形象:先定義好一些概念,再建立基本公理體系,最後證明推導出一些數學定理。只要公理前提是正確的,數學知識的大廈就會一點點牢固地建造出來。

為什麼說沒有經驗的源泉,數學會變成一門純粹抽象的藝術?

然而看似求穩的數學,它的發展並非這種表面印象那樣一直可靠。事實上,雖然不同於物理化學這種經驗科學,依賴實驗和歸納的方式來總結知識,數學依靠的是演繹和證明的思路來發現新知識,因此有的分類稱之為形式科學。但是它們在學科發展圖景卻有很多相似之處,正如物理化學等領域的重大進展是在理論遭遇危機後取得的,數學也有類似的情況。數學並不總是數學家添磚加瓦一點點蓋起來的,有時候舊有的數學體系會被悖論、反常之類的危機擊潰,此後數學家不得不大修大補甚至推倒重建。不過只要能順利解決,整個數學大廈就會變成更加宏偉豪華。

為什麼說沒有經驗的源泉,數學會變成一門純粹抽象的藝術?

那麼數學的危機和革命通常是如何表現的呢?這裡要先說明下數學學科發展的動力。“危機”一詞有危險和機遇兩層意思,所以對應了數學知識發展的兩種情景,一種是新發現的數學現象與已有的數學體系產生矛盾,或者發現悖論導致原來數學系統無法自洽,於是數學必須進行革命,才能維持自己的合理性;另一種是由於人類社會生活的發展,催生出對新數學知識和工具的巨大需求,而現有的數學難以滿足,於是數學需要進行革新,才能跟上時代步伐。

第一類情況可能是大家比較熟悉的,西方數學史被很多人常提起的三次危機就是這樣,它們分別是“無理數的誕生”、“貝克萊悖論”和“康託、羅素悖論”。比如,古希臘畢達哥拉斯學派的弟子希伯索斯發現了正方形對角線的長度√2是一個奇怪的數,不可公度,這嚴重衝擊了該學派的信仰和當時數學知識的基本概念及公理,希伯索斯也因此成為不受歡迎的人,被學派流放,最後還在海上被仇視的同門給殺害了。至於貝克萊悖論和康託、羅素悖論則是指出了原來數學體系基礎的矛盾處和不嚴謹性。它們都在原有數學體系的內核處造成了危機,所以必然引發深刻的全面的革命。

為什麼說沒有經驗的源泉,數學會變成一門純粹抽象的藝術?

於是大家看到由於這些數學革命的作用,新的數學概念被引入並逐步被接受,從無理數到後來的負數、虛數和超限數等,極大地豐富了數學王國的建築材料;同時為了消融各種悖論,數學家們對數學基礎進行徹底革命,把不穩定的因素去除,得到更堅固的數學大廈。

而第二類變革情況,在近現代社會表現更為顯著。早期人類生產力比較低下,主要是農業、建築業和天文占卜需要代數幾何來幫助測量和計算,隨著各行各業的快速發展和資本主義制度的催化,大量領域提出對數學更高的要求,比如16-17世紀的歐洲,力學、天文學、物理學、化學和生物學實現突破性發展,直接促進了數學的變革,最終在17世紀下半葉由牛頓和萊布尼茨結出微積分的果實;再如,現代信息社會的基礎——計算機,某種意義上也是數學革命的產物,由於現代社會人類知識的爆炸式增長,巨大的計算量無法由傳統數學工具提供,逼得人們發明出電子計算機。

為什麼說沒有經驗的源泉,數學會變成一門純粹抽象的藝術?

事實上,如今在最前沿量子物理領域,數學也被物理學各種新進展所啟發和推動著。比如曝光度最高的弦理論這塊,儘管還遠未得到實驗證實,但卻已經先對數學產生深遠影響,與其關聯的數學領域如幾何學、代數學、分析學、拓撲學、表象理論、組合數學及概率論等,如果沒有取得足夠有力的革新進展,是難以完成弦理論艱難的探索任務的。

為什麼說沒有經驗的源泉,數學會變成一門純粹抽象的藝術?

最後談完數學危機和革命的情況,我們也就增進了對數學本質的理解。通常我們會認為數學研究的是抽象的思維對象,但在理性主義哲學家眼裡,比如笛卡爾,認為數學和邏輯學這類知識,是先於真實經驗而存在的。筆者認為,正如物理化學之類的自然科學麵向的是具體經驗,而數學的研究對象其實是對具體經驗的抽象化理想化的結果。因為真理是多層次的,我們感官直接感知的層次由具體自然科學的理論來闡釋,而抽象的數理邏輯層面就需要數學來把握認識,從這個角度說,經驗是數學的內在生命源泉所在,數學是一門擬經驗的演繹學科,是各類自然科學的基石。

為什麼說沒有經驗的源泉,數學會變成一門純粹抽象的藝術?

正如馮·諾依曼所說:“數學思想來源於經驗……在距離經驗本源很遠很遠的地方,或者經過多次‘抽象’的近親繁殖以後,一門數學學科就有退化的危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