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孩子精力旺盛不安靜,父母任其搗亂?尋找突破口,培養好習慣

家有3歲左右小孩子的家長都有過這樣的崩潰體驗:孩子精力充沛,從早上起來到晚上一直是各種折騰,不會好好的走路,各種蹦蹦跳跳的不肯安靜下來。

你說他能安靜幾分鐘,沒有一會兒就忘了,各種跑跳又開始了。吼他幾句孩子就眼淚汪汪的,父母看著也是不忍心,但是不管他,再加上現在的房子隔音都不是很好,這樣就會影響到鄰居。

3歲孩子精力旺盛不安靜,父母任其搗亂?尋找突破口,培養好習慣

特別是中午休息的時候,因為孩子的瞎折騰,樓下的老爺爺已經找了兩次了,讓我覺得特別不好意思。但是父母又不能因為這件事把他怎麼樣。

孩子就是孩子,不可能像大人一樣知道管理自己,體罰孩子也不對,但又不知道怎麼跟他說,他才能明白這件事對別人的干擾。

有一天我們樓上鄰居來了客人,倆男孩每天在樓上跑來跑去的,讓我們不勝其煩,我靈機一動,讓寶寶自己體驗,然後問他這樣好不好,從此他就明白了自己該怎麼做。

3歲孩子精力旺盛不安靜,父母任其搗亂?尋找突破口,培養好習慣

有的家長認為孩子還小,沒有必要管,孩子長大了自然就明白怎麼做了,其實這種想法是存在誤區的,孩子的行為必須要有一定的約束,這樣做的意義是:

第一、存在同情心才能幫助他形成良好的與人相處的習慣

俗話說三歲看大,孩子的行為的不良習慣是一定要讓他自己認識到,他才能建立初步的同情心,而不是自私自利一切以自我為中心,並且這樣的習慣一定要在孩子幼年的時候就養成,如果任他發展而不予以糾正,說白了就是在縱容他的自我為中心的惡習。

一個以自我為中心,沒有任何同情心的孩子肯定是會發展成為一個“小霸王”的,最終受害的是他自己和父母。

3歲孩子精力旺盛不安靜,父母任其搗亂?尋找突破口,培養好習慣

第二、換位思考才能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互動

孩子的情商的培養是蘊含在生活中的一點一滴的,告訴他想交到朋友就要先付出、想得到對方的認可就要為對方考慮。

在孩子跟孩子交往的過程中,父母要啟發孩子該如何跟人相處。“己不所欲,勿施於人”這個道理,父母需要從孩子小的時候就要給他灌輸,這樣才能讓他認識到想受到別人的歡迎就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是否得當。這樣的孩子從小就形成了換位思考,才能在人際關係處理的時候恰到好處。

第三、自我反省才能幫助孩子改變錯誤

孩子的外在表現,體現的是他的認知,他認識不到自己的行為是錯誤的,所以一直在重複進行。

家長要告訴他什麼是正確的,並且在他犯的時候提醒他,一次不行就兩次,幫助孩子建立每天進行自我反省的習慣,開始的時候在他睡前問問他今天有沒有什麼事情做得不對的,然後慢慢的讓他養成睡前反省的習慣,這對於孩子來說不是很容易就能夠形成這種習慣的,但這種習慣一旦養成了,對他今後是非常有益處的。

3歲孩子精力旺盛不安靜,父母任其搗亂?尋找突破口,培養好習慣

家長都喜歡孩子懂事、懂禮貌,但是這樣的孩子不是一天就能培養出來的,培養孩子的行為習慣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孩子小的時候比較容易糾正他行為習慣中的不良之處,幫助他養成良好的習慣。

合格的家長一定是從細微的地方做起的,讓孩子知道什麼是正確的、自己應該怎麼思考才是對的、自己的錯誤再出現的時候該如何處理。

很多父母會感覺很麻煩,其實自己要注意日常的溝通、交流,這些在細節中就可以培養,想要正確的進行引導可以從以下幾點考慮:

第一、家長以身作則

都說人之初性本善,孩子就像一張白紙,家長的行為對孩子習慣的形成的影響力是非常大的。

具有同情心的家長教育出來的孩子肯定是不會錯的,獨生子女的家庭不妨給孩子養點小動物,從小培養孩子對弱小的憐憫和關愛,孩子就會有同情心,就會樂於跟他人分享、樂於為他人付出,就不會自私自利冷漠無情。

3歲孩子精力旺盛不安靜,父母任其搗亂?尋找突破口,培養好習慣

第二、讓孩子學會跟別人溝通

這點的執行過程中特別要引導孩子進行換位思考,比如說孩子跑來問家長他想玩別人的玩具,但是對方小朋友不借給他玩該怎麼辦?

這時候家長不要急於回答他的問題,要引導他進行思考該如何打動對方。如果孩子想不出來該如何去做,你讓他去問一下對方想玩什麼,如果正好你家孩子有,就讓孩子拿去交換著玩。

第三、教會孩子舉一反三

孩子沒有總結的習慣,家長就要讓他養成這種習慣。孩子遇見相同的事情犯了同樣的錯誤的時候就是家長進行引導的最好時機,因為失敗的情緒困擾會讓孩子有很大的觸動,此時再跟孩子強調一次,他的印象就會深刻一次。

父母然後引導孩子推而廣之,看看孩子自己有沒有在其他事情上犯同樣的錯誤,這樣孩子一次次的自覺的自省,才能避免孩子犯更大的錯誤。

孩子在形成自己行為模式之前,家長的引導是非常重要的,家長的態度決定了孩子是否能真正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是否給別人帶來了困擾。

3歲孩子精力旺盛不安靜,父母任其搗亂?尋找突破口,培養好習慣

家長的情緒不能過於急躁,如果孩子不聽話就揍、不聽話就打,時間長了就沒有任何教育的效果。孩子都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捱揍。

長此下去不僅僅親子關係受到破壞,孩子也不會明白自己為啥要捱打,對孩子的成長沒有任何的好處,反而滋生了逆反情緒。

孩子沒有如成年人那樣的縝密思維,他們很容易讓自己限制在自我的世界裡面。作為第一任老師的家長需要用心帶孩子走出這種自我,走向更廣闊的世界。

【我是勵志職場辣媽,多平臺邀約原創作者,專注孕產、親子、育兒,親子閱讀踐行者,健康育兒倡導者。】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