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渠通水55年,我在一个小村子里看到有关水的故事

今天是4月5号,在国际和中国的历史上,应该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日子,但是对于河南林州人来说,今天应该是一个值得永生铭记的日子,1965年4月5日,经过了5年艰苦奋斗,红旗渠总干渠通水典礼大会在分水岭召开,林县人民终于将漳河水引进林县。

红旗渠通水55年,我在一个小村子里看到有关水的故事

时隔55年,我在林州一个普通的小村子里,写下这篇文章,仅以此文记录我在小村子里的见到的有关水的故事。

这是我记事以来在家呆的时间最长的一次,在这个严寒的冬日和春天,也让我更加深刻的认识了这个普通的小村子。今天趁着这个特殊的日子,就从水的印记开始谈起吧。我没有想到,时隔55年,这里的人依然视水如命,依然要费劲心力修渠抗旱,依然要从自己家里挑水种菜,依然要趁着渠水洗衣服······

去年冬天以来,虽说下过两次雨雪,但是对于地里的麦子来说却是远远不够的。进村的大路去年刚刚翻修,一条大路把两边的麦地分成了两个世界。路北的麦子因为入冬以前浇过一遍,经过一个冬天的蛰伏,已经盖满了地表,然而路南的一片麦地,因为修路后没有修渠,入冬前也就没有浇过,冬去春来,麦子已经接近干枯,麦苗小的连地里的土都能看到。

红旗渠通水55年,我在一个小村子里看到有关水的故事

春天小麦返青,村里又开始浇地了,为了这次能浇上水,家里人好几个晚上都没睡好觉,几经思考,为了不让这一地麦子旱死,只能从路北的渠里引水通过大路留到路南,然而水火不能人为所控,为了将水引到地里,提前半天装了二十余袋土,用油纸垫上做成拦水坝,在路过的人都不看好的情况下,在村里几家人齐心协力帮助挡水,我自己也跳到水里用身体和铁板挡住渠水的情况下,水才勉强流到地里。

红旗渠通水55年,我在一个小村子里看到有关水的故事

红旗渠通水55年,我在一个小村子里看到有关水的故事

红旗渠通水55年,我在一个小村子里看到有关水的故事

这其中的细节已经不想再提及,从小在村里长大,我也见过无数次浇地,但是这破天荒的头一次也让我越来越觉得村里的复杂。修了一条路,毁了两条渠。路修好之后路北有渠,路南却没有渠。为什么原本有渠,修路的时候渠却没了?能给路北修上渠,路南却修不了?这其中的缘由涉及了太多人情世故,都说现在是人情社会,小村子恐怕就是人情社会的根系,人性隐藏深处的东西也昭然若揭。

从我记事起,每逢浇地的时候,村头渠里流水,村里人都会到水渠旁去洗涮。水渠里的水比较低,洗衣服也并不方便,即便是这样,人们也会想办法把石头扔到渠里垫高水位。

红旗渠通水55年,我在一个小村子里看到有关水的故事

今年春天,我又一次见到了这样的场景。八点通水,七点多就陆陆续续有人推着小车来到村头等待,就为了占一个好位置,而车里推的有衣服,被套,床单,甚至还有编织袋,拖把等等。虽然是春天,但是水依然比较凉,大家沿着水渠一字排开,有说有笑的洗着手里的各种东西。

红旗渠通水55年,我在一个小村子里看到有关水的故事

在村里东头,是村里菜地,为了浇菜方便,菜地旁边修了一个水塘,在我的印象里,夏季的早晨和傍晚,村里的人都会排着队到塘里挑水浇菜,那是一个很盛大的场面。十五六岁的曾在池塘和菜地之间学会了挑水。

红旗渠通水55年,我在一个小村子里看到有关水的故事

红旗渠通水55年,我在一个小村子里看到有关水的故事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清明节前后是该种菜的时候了。但是村头塘里已经见底干涸,各家各户都还在从自己家里推水挑水去菜,要知道到现在没有自来水的村子,全靠各家各户自己挖的水池蓄水,村里的机井每逢初一、十五放水,错过了就要等下个月,而有的家庭水池漏水,也就无法存储太多的水。

红旗渠通水55年,我在一个小村子里看到有关水的故事

最近因为课题研究,在读《红旗渠志》,翻开内容,洋洋洒洒数十万字,写下的内容无非就是一个水字,我不知道红旗渠的水是否流进过这个村子,但是当时的领导干部不为名利,带领全县人在那样艰难的情况的下修建了红旗渠确实是实实在在的事。然而时隔半个世纪,村里的人还在为修渠,浇地,种菜所需的水而发愁,这其中耐人寻味。

古人云: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只有身在其中去体会,扎根在基层,才能感知到问题的存在。其实当权者有势者不必费劲心机树威望找存在感,只要能急百姓所急,想百姓所想,自然能够得到村里人的拥护。而老百姓的需求其实很简单,拧开水龙头就能洗衣做饭,站在地头就能有水流到地里,不用再为修渠,挑水,种菜,浇地,洗衣这样的事情去发愁。

红旗渠通水55年,我在一个小村子里看到有关水的故事

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山川大地,我想脚下的这片土地,就是起笔的地方,在这里,用脚步和亲身经历写下一个青年人的所见所闻。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从本科毕业前就在看了,如今已然毕业参加工作,书依然放在案头,只是希望能够以先生为榜样,立足脚下这片土地,不奢求改变,却希望能够给后人留下只言片语,让后人记住,曾经有这样的人,这样的事,发生在这片土地上。

在村里时间长了,看到的也就多了,作为最基层的聚居单位,这里有比电视剧更精彩的故事,今天就先写到这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