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城古王集鄉潘小樓村:貧困戶的生活美起來了

4月13日上午,記者驅車趕往虞城縣古王集鄉潘小樓村,鄉間屋舍旁、道路邊的油菜花正開,一行人沉醉在“車在畫中行,一路都是景”的美麗鄉村春景之中。田間地頭,桃花也開得燦爛,成方連片,美不勝收,讓人不禁想按下快門留住美好。

虞城古王集鄉潘小樓村:貧困戶的生活美起來了

遊走在鄉村春景圖中,古王集鄉幫扶責任人楊豔華向記者講起了她的幫扶對象張愛軍一家。“張愛軍夫婦需要照顧70多歲的老母親,小孩正在上初中,家中離不開人無法出門務工,只能依靠家裡的4畝地,沒有其它經濟來源。”2017年,他們一家終於迎來了生活的轉機。

為了增加農民收入,儘快摘掉貧困村的“帽子”,古王集鄉黨委政府鼓勵改變傳統小麥、玉米種植模式,調整產業結構。一開始聽說這個消息,張愛軍一家並不積極,生怕竹籃打水一場空。

有同樣擔憂的並不止張愛軍一家。為此,潘小樓村黨支部書記潘樂義率先垂範,自己投資7萬元,建立了兩個塑料大棚,搞起了“小黃瓜”種植。之後,又種了8畝桃樹,積累種植經驗,摸索銷售道路。

有了成功的經驗,又有責任幫扶人楊豔華的積極動員,張愛軍一家有了幹事的底氣。此時,正值潘小樓村精準扶貧種養殖專業合作社起步之際,張愛軍一家將國家發放的5000元“產業幫扶”資金入股合作社,每年從合作社分紅。合作社主要種植芸豆和小甜瓜,春天,正是這些經濟作物生長的時節,記者跟隨著潘樂義書記和楊豔華來到了田間大棚。

虞城古王集鄉潘小樓村:貧困戶的生活美起來了

80多畝、24個大棚一字排開,非常有氣勢。大棚裡一株株芸豆枝葉繁茂,蔓順著搭建的枝向上爬升,芸豆就藏在葉子中間,一株上面掛10餘棵豆莢。技術員成師傅告訴記者“這些都是不施化肥農藥,純天然無公害的綠色食品,營養價值也非常高。”為了解決農戶的後顧之憂,合作社專門從山東聘請了專業的技術員進行指導,成師傅保證,只要精心管理、適當通風,芸豆一定顆顆飽滿、粒粒晶瑩。小甜瓜的漲勢也非常喜人,豐收季近在眼前。

張愛軍的妻子沒事的時候會在大棚裡乾點農活,一天能得到60元的工資。潘小樓村的60家貧困戶也用同樣的方法增加了掙錢的渠道,提高了收益。

虞城古王集鄉潘小樓村:貧困戶的生活美起來了

看完大棚,楊豔華說要帶記者看個有趣的東西,幾分鐘後,一行人跟著她來到了一個村民家裡。

原來這裡就是本文主人公張愛軍家,他們夫婦正在喂荷蘭鼠。荷蘭鼠毛茸茸的,兩顆紅珍珠似的小眼珠閃爍著光芒警惕的注意著環境的變化。“剛開始養了幾個,也是養來玩的,後來養的越來越多,現在有300多隻。”荷蘭鼠軟萌可愛,飼養容易,受到很多都市青年的喜愛,張愛軍夫婦的生意越來越好。

種植3畝桃樹、1畝芸豆,養殖300只荷蘭鼠,有時間就在村裡的合作社或者工廠打點零工。逢年過節,縣文聯會還會送來文化大餐。村民的精神文明和錢包一塊富起來了。離開時張愛軍的妻子說:“現在一天都閒不住,打零工的時間都沒有了。”“我們脫貧兩年了,也不會再返貧給國家添麻煩了。”張愛軍補充妻子的話,從他的語氣裡,記者聽到了向美好生活前進的力量。

“現在都不在家閒著了,打架鬥毆的、喝酒賭博的都少了,鄰里和睦,糾紛也少了。”在潘小樓村當了22年黨支部書記的潘樂義對村裡的變化看在眼裡。

廠子開到了村裡、泥路變成了坦途、土地長出了“金豆子”,文化廣場裡跳起了舞,他問“生活咋能不美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