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第一医院援非医疗专家德艺双馨获赞誉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日前,哈尔滨市第一医院收到一面锦旗,红底金字写着“赠第33批援毛塔医疗队哈尔滨市第一医院普外二科孙嘉阳:医术高明,医德高尚”。

哈尔滨市第一医院援非医疗专家德艺双馨获赞誉


2018年7月,哈尔滨市第一医院普外二科医生孙嘉阳作为第33批中国援助毛里塔尼亚医疗队员,肩负着祖国的重托,市一院及科室的希望,带着对父母及妻儿的不舍,踏上了荒芜又神秘的西非土地----伊斯兰共和国毛里塔尼亚,进行为期两年的援非工作。

经过短暂的休整,孙嘉阳被分配到首都努瓦肖特的中毛友谊医院工作。这所医院是中国2009年援建、位于首都贫民区,离市中心较远。医院离驻地十多公里,因道路都是坑洼不平的土路,在车上有种翻山越岭的感觉,从驻地开车到医院接近一小时。医疗队长告诉孙嘉阳,他是第一批来到这所医院工作的中国医生。孙嘉阳感到荣幸的同时,也倍感压力。他深知自己的表现,将直接影响这所医院和当地百姓对中国医疗队的评价。为此,在援非的第一个月,他就在腹腔镜下为20余名胆囊病患解除了痛苦,证明了哈尔滨医生的技术实力。

哈尔滨市第一医院援非医疗专家德艺双馨获赞誉


2020年1月22日,非洲华侨周报报道了孙嘉阳的事迹:1月16日晚上,援非医疗队员刚返回驻地休息时,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一名中资企业的华人员工因突发急性腹痛,伴恶心、发热,前往驻地寻求医疗队帮助。

得知这一情况后,当天刚刚完成四台手术的哈尔滨市第一医院普外科孙嘉阳医师立刻来到患者面前,详细地询问患者的病情,并对其进行触诊、听诊和全面查体,了解患者病史,凭借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孙嘉阳初步诊断患者为急性阑尾炎,建议其立即进行手术治疗。

哈尔滨市第一医院援非医疗专家德艺双馨获赞誉


患者四年前在国内曾患过阑尾炎,经保守治疗后已好转,他极其担心当地医疗机构设施简陋,无菌条件差等情况,故希望尽快回到国内手术治疗,只想在医疗队进行保守治疗。

孙嘉阳医师得知他的想法后,耐心地为他讲解阑尾炎的并发症及保守治疗可能的严重后果,并告知患者目前属于急腹症,回国途中极容易出现危险,需对症状进行密切观察。

患者听后暂时打消了回国治疗的念头,要求回家观察明日再行手术。孙嘉阳医生从事普外工作多年,多次遇到类似病例,他深知采取保守治疗对患者来说意味着什么,在患者离开医疗队后,他每隔一个钟头左右就会给病人打一个电话,随时了解病人病情的变化并积极劝说患者尽快手术治疗。

晚上二十三点左右,医疗队驻地的门铃再次响起,该患腹痛加重,伴有高热,孙嘉阳医师再次查体,显示体温:38.8℃,并出现反跳痛及肌紧张,考虑是急性阑尾炎伴急性腹膜炎,必须进行手术,否则将危及生命。此时,患者因疼痛难忍,也不再拒绝手术治疗。

首都医疗队队长立即协调中毛友谊医院,开通绿色通道,安排急诊住院手续及术前检查(白细胞:18。 5×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率85%,腹部彩超示:急性阑尾炎性改变)。患者在医疗队的帮助下,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了术前检查及准备。孙嘉阳在全麻下顺利完成了阑尾切除术。术中见阑尾直径约1.2cm,充血水肿,被脓苔,阑尾尖端缺血坏疽。诊断为急性坏疽性阑尾炎伴腹膜炎。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切口甲级愈合,很快出院并回到工作岗位。

哈尔滨市第一医院援非医疗专家德艺双馨获赞誉


孙嘉阳说:在远离祖国万里的非洲大地,中国医疗队能够挽救同根同族兄弟性命,令我们激动和骄傲!

据了解,哈尔滨市第一医院医疗援外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岁月,医疗队员在异国他乡的无私奉献,彰显了人道主义精神,推动了受援国卫生事业发展和民众健康水平提升。中国力量、中国形象因为有众多优秀的儿女,更加为国际社会瞩目并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