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共享電動車出現在南昌航天航空大學校內,有些車竟然還上牌照

繼共享單車、共享汽車後,共享運營的時代也催化了另外一種交通工具的流行,那就是共享電動車。

近日有記者走訪在南昌航空航天大學校園內看到園區內的教學樓和宿舍樓下都停放著許多共享電動車。沿著校園內的道路走發現有部分共享電動車都上的有牌照,但是上牌照的電動車還是佔少數,大部分的電動車還是無牌照。有南昌航空大學的同學表示說,在校期間也會經常使用共享電動車,就是覺得挺方便的,但是會選擇有牌照的騎行。

首批共享電動車出現在南昌航天航空大學校內,有些車竟然還上牌照


接著來到中國傳媒大學探訪,在校園公園噴泉旁有共享電動車停放。這些電動車分為熒光綠、橙色兩種顏色,車座後面貼著二維碼牌,車把手分別設置速度低中高檔位、鳴笛和照明按鈕,車前和尾部都掛有號牌。

用戶用手機掃描二維碼下載該APP,註冊賬號、填寫身份證、拍攝人臉照片後交229元押金就可使用。頁面顯示,電動車採取時間、公里數雙重計價的方法計算,0.1元/分鐘加上0.18/公里,最低收費2元1次。

首批共享電動車出現在南昌航天航空大學校內,有些車竟然還上牌照


共享電動車目前的狀況是,有許多投放在各個高校內的共享電動車,都是在校園內使用的,由各個高校統一管理。

自行車行業協會秘書長郭建榮稱,“從行業管理角度來講,我認為共享電單車能緩解電動車管理難的問題”。

郭建榮秘書長表示,現在上海的電動車存量有三百萬輛,而且存在不少私自改裝的問題,超標電動車就成為了馬路上的“隱形殺手”。“對於私家電動車使用而言,管理者要管三百個人,而共享單車,只要管一個企業就可以解決。這麼來看,共享電單車這種企業行為有利於破解、緩解管理問題”。

從上海市交通委獲悉,《上海市規範發展共享自行車指導意見(試行)》裡就明確了城市人民政府是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管理的責任主體,各地要堅持優先發展公共交通,結合城市特點做好慢行交通規劃,統籌發展互聯網租賃自行車,但不鼓勵發展互聯網租賃電動自行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