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委上海協調機制首發15條措施,再引金融“活水”推動復工復產

5月6日,第一財經記者獲悉,金融委辦公室地方協調機制(上海市)(下稱“上海協調機制”)於近日出臺了金融服務若干意見,對金融支持復工復產和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相關政策舉措進行了進一步細化。

《關於全面做好企業復工復產和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金融服務的若干意見》(下稱《意見》)是央行上海總部牽頭上海協調機制成員單位聯合制定的首份政策文件,從持續加大企業復工復產金融支持、全力保障重大項目有序開復工和產業鏈協同、積極支持穩住外資外貿基本盤和擴大有效投資、積極推進金融領域對外開放、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等五個方面提出了15條具體措施。

其中,在加大對企業復工復產的金融支持方面,除了傾斜信貸資源、降低融資成本外,《意見》還強調了要發揮政策性融資擔保基金的作用,即加大融資擔保力度,確保2020年全年政策性融資擔保貸款規模增加30億元以上;同時,在推動金融對外開放過程中,要繼續優化跨境金融服務。

加大融資擔保力度

作為企業增信的“利器”,融資擔保近來被高度關注,上海相關部門已開展一系列行動,比如推出“大數據普惠金融擔保合作方案”等。此次《意見》也要求,要發揮政策性融資擔保基金作用,進一步完善擔保政策體系,繼續加大融資擔保力度,確保2020年全年政策性融資擔保貸款規模增加30億元以上。

第一財經記者瞭解到,為了進一步提高政策性融資擔保基金的支持作用,上海協調機制在召開的第一次工作會議中就提出優化擔保項下貸款的風險權重設定與槓桿率指標考核政策等建議,引導信貸資源更多支持受疫情衝擊較大的中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

《意見》稱,對防疫重點企業和受疫情影響較大的中小微企業,降低政策性融資擔保費率,減半收取再擔保費率,引導區財政出臺擔保費補貼政策,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同時,深化銀擔合作,創新“無還本續貸”融資擔保產品;完善企業白名單制管理,開闢綠色通道,提高服務效率。

不止是惠及中小微企業,對於受疫情影響較為嚴重的外貿企業,支持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上海分公司(下稱“中國信保上海分公司”)進一步擴大短期出口信用保險覆蓋面,加強與政策性擔保基金、商業銀行協同聯動,幫助外貿企業有效分險增信。

目前來看,金融機構通常通過“信保+銀行+擔保”的合作方式來幫助中小外貿企業拓寬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中國信保上海分公司總經理陸棟此前曾表示,

“應收賬款是沉澱在企業未被盤活的重要資產,用好用足信用保險政策,擴大保單融資規模,對於復工復產的‘產業鏈、供應鏈’外貿企業意義重大。”

上海林果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是上海小巨人高新技術企業,作為金融系統安全服務提供商,主要生產USB-KEY、OTP動態令牌、移動支付等產品,並出口至海外。但受疫情影響,市場需求萎縮,公司外貿需求訂單增長乏力;另一方面,境外採購商發生了不同程度的延長付款賬期,對企業的現金流形成衝擊。

為幫助企業渡過難關,記者獲悉,浦發銀行上海分行、中國信保上海分公司、上海市中小微企業政策性融資擔保基金管理中心,形成三方共同協作機制,銀行提高審批效率,降低准入門檻,為公司提供專項服務方案,在最短時間內為該企業提供了800萬元人民幣的融資貸款,保證企業日常的經營週轉。

浦發銀行工作人員向第一財經記者介紹,這種“銀政保”協同模式的優勢在於,銀行可通過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創新服務方式,推進產品優化,為中小外貿企業提供綜合金融解決方案;中國信保上海分公司可發揮分險增信作用,擴大保單融資業務規模,提高理賠效率;市擔保中心則加強對“產業鏈、供應鏈”等重點行業的支持,有效解決中小企業貸款抵押物不夠、自身信用不足的問題。

另外,在支持企業復工復產中,《意見》還表示,要優化產業鏈核心企業的金融服務,支持核心企業降低對上游企業的資金佔用,幫助下游企業緩解現金流壓力。加強對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信貸支持,進一步優化供應鏈融資服務業務產品和辦理流程。

持續優化跨境金融服務

值得注意的是,在支持企業復工復產的同時,金融對外開放也在持續推進。在優化跨境金融服務方面,《意見》稱,將擴大優質企業跨境人民幣結算便利化的實施範圍,從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擴大到上海全市外貿、外資產業。

早在2019年,國家外匯管理局上海分局就曾印發《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資本項目收入結匯支付便利化試點實施細則》,在上海自貿區內開展資本項目收入結匯支付便利化試點。

試點核心內容包括,註冊在上海自貿區,符合條件的試點企業辦理資本項目外匯收入(包括外匯資本金、外債資金、境外上市調回資金等)及其結匯所得人民幣資金的境內支付時,無需事前逐筆提供真實性證明材料,可憑支付指令直接辦理。

到了2020年3月,為進一步釋放政策紅利,外管局上海分局印發相關通知,將便利化政策推廣至上海市全轄,使全市優質企業均能享受便利化政策紅利,提高市企業資本項目外匯資金使用的便利化程度。

目前,已有企業受惠。第一財經記者獲悉,受疫情影響,上海市某大型跨國連鎖零售企業旗下子公司出現不同程度的資金不足,境內母公司於3月進行了新一輪增資,在外匯局上海分局指導下,經辦銀行通過為該公司增資資金境內使用提供便利化政策,及時緩解了子公司資金需求,為支持企業迅速復工提供了高效金融服務。

除了便利企業結算,《意見》還稱,擴大境內貿易融資資產跨境轉讓試點範圍,從臨港新片區擴大到上海全市產業鏈、供應鏈企業。3月末,記者瞭解到,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境內貿易融資資產跨境轉讓業務試點啟動,多家銀行完成了首單境內貿易融資資產跨境轉讓業務。

接受記者採訪的多位業內人士表示,上海金融機構對這一政策期待已久,政策一方面有利於相關企業拓寬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另一方面也有助於境內銀行優化資產負債結構,提升經營績效。另外,還將滿足境外機構配置境內優質金融資產的需求,有利提升人民幣資產作為全球資產配置的價值和吸引力。

除此,在金融業對外開放方面,還將試點外資機構與大型銀行在上海合資設立理財公司;支持外資機構在上海設立或控股證券經營機構、基金管理公司,推進人身險外資股比限制從51%提高至100%在上海率先落地等;在金融市場對外開放方面,全面落實債券市場對外開放舉措,拓展境外機構投資者進入債券市場的渠道,豐富境外投資者類型和數量;逐步推動境內結算代理行向託管行轉型,為境外投資者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提供多元化服務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