鑽石是這樣在上海璀璨的!趙啟正黃奇帆等親歷者回顧20年傳奇

“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這是人們熟悉的廣告語。鑽石是如何在上海浦東綻放璀璨光芒的?成立於2000年的上海鑽石交易所記錄了一段傳奇。今天(12月11日)下午,《璀璨:上海鑽石交易所發展親歷者說》新書座談會在上海鑽交所舉行,趙啟正、黃奇帆、胡煒、朱曉明、王安德等書中的親歷者來到現場。

2000年10月27日,歷經十年醞釀、研究和籌建,上海鑽石交易所正式成立。這是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原對外經濟貿易合作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組建的中外合資性質的國家級要素市場,也是中國大陸唯一的鑽石進出口交易平臺。

上海鑽交所因浦東開發而興、因浦東開發而成,其醞釀、籌建、創立的過程正處於中國改革開放向縱深發展、傳統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軌,上海全方位、寬領域、深層次擴大對外開放、浦東開發開放邁向功能性開發的關鍵時期。在上海鑽交所20年的發展歷程中,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歷任領導的關心和支持,中央各部委與上海市政府協同創新,通過學習、借鑑鑽石貿易的國際慣例和市場規則,克服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歷經十年三次鑽石稅收政策調整及管理制度集成創新,使中國鑽石交易的市場環境及鑽石產業鏈發展獲得了歷史性變革、系統性重塑、整體性重構,使中國鑽石珠寶行業獲得長足發展。

經過20年發展,截至2019年12月,上海鑽交所的中外會員由剛成立時的41家發展到了362家,其中外資會員195家,佔總數的53.87%,鑽石交易金額從2001年僅0.14億美元、進口環節增值稅僅500萬人民幣發展到鑽石交易總金額達42.35億美元、進口環節增值稅達5.12億人民幣。

如今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鑽石消費市場,上海成為世界鑽石交易所聯合會(WFDB)認可的世界五大鑽石交易中心之一。上海鑽石交易所總裁林強連選連任WFDB副主席,標誌著上海鑽交所的發展成就獲得國際鑽石界及行業組織的普遍尊重與讚賞,也意味著上海鑽交所已成為國際鑽石行業規則制定的參與者和國際貿易秩序的維護者。

《璀璨:上海鑽石交易所發展親歷者說》由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和上海鑽石交易所共同編纂,上海人民出版社推出,上海市原市長徐匡迪、世界鑽石交易所聯合會主席厄尼·布洛姆撰寫序言,50位參與、見證上海鑽交所發展的中外嘉賓以口述訪談的形式,為中國改革開放和浦東開發開放的發展成就提供了生動的歷史註解,也為國內外專家進一步深入研究中國當代史和改革開放史提供了鮮活樣本和經典案例。

“鑽石交易中心這個詞彙最初進入浦東,是1994年秋天。當時國內是什麼情況?前一年4月,我們剛剛宣佈停止使用糧票油票,實行敞開供應。可以說,當時我們的生活資料非常貧乏。”座談會上,中央外宣辦、國務院新聞辦原主任,曾任浦東新區首任黨工委書記和管委會主任的趙啟正回憶往昔,感慨萬千:“中國改革開放到今天,就如同鑽石交易中心所經歷的過程,起步非常艱苦。正是有一股勇敢乃至冒險的精神,浦東才闖出了一條新路。鑽石交易所是浦東開發開放過程中的一朵浪花,把這些生動而真實的故事寫成老百姓都讀得懂的書,讀完它,就能體會到中國人民的美好生活是這樣一步步來的。”

“鑽石本身璀璨,鑽交所為上海要素市場添了光輝,同時為上海成為世界鑽石交易中心奠定了基礎、確立了地位。”曾任浦東開發辦公室副主任、浦東新區管委會副主任的黃奇帆從書名“璀璨”說起,“中國的改革開放正在從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向規則等制度型開放轉變,回顧浦東開發開放的種種案例,鑽交所就是在中央領導的直接推動下,在多部委的直接協調下,一步到位,形成了規則和制度的新的開放。”黃奇帆提到,上海鑽交所從創立起就完全按照世界規則,破天荒地實現了鑽石零關稅和4%增值稅,並設計了口岸功能,只有在上海鑽交所進出的鑽石,合法享有低稅負的權利。如此一來,上海鑽交所實現了三大功能,首先是資源的優化配置,其次是公正、公平、公開的市場秩序,最後是在交易過程中的定價功能,上海鑽交所定出的“上海價”得到世界認可。“鑽交所的這三大功能代表了上海鑽石的品牌和上海鑽交所在全世界的地位和影響力。”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已成為世界經濟第二大經濟體。當下,我們需要更多像上海鑽石交易所這樣的機構,提升中國在全球經濟體系中的話語權。上海鑽石交易所的發展,開放為要,制度為本。中國鑽石市場發展從無序到有序、從混亂到健康,有賴於上海鑽石交易所的成立和制度建設,核心就是尊重經濟規律、服從經濟規律。開放要講規則,上海鑽石交易所樹立了擴大開放和制度建設的樣本。”市委黨校常務副校長徐建剛說,回顧上海鑽石交易所的創建過程,既考驗創業者的智慧,也考驗創業者的意志,在新時代改革開放再出發的當下,我們面臨的任務更光榮,使命更重大,更需要發揚幹事創業的精氣神,這也是回顧上海鑽石交易所成立20年的意義所在。

“鑽石是一種天然的礦物,也是一種特殊的商品,更被賦予許多美好的含義。如果說鑽石通過其切面呈現了迷人的火彩,上海鑽石交易所這個切面折射出了浦東開發開放的璀璨光芒。”上海人民出版社社長王為松說,通過小切口講好上海鑽石交易所這一國家級鑽石要素市場的故事,總結好上海要素市場在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發展道路中的創新舉措和成功經驗,進而真實反映浦東開發開放經歷的滄桑鉅變,生動詮釋浦東如何變成一座功能集聚、要素齊全、設施先進的現代化新城,如何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最生動的實踐寫照,正是出版《璀璨》一書的價值。

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信息資料館副館長張秀娟認為,《璀璨》精心裁剪史料,配有大量歷史照片和圖表,實現了歷史性和現實性、資料性和思想性、學術性和可讀性的統一,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和學術價值,為讀者提供了讀懂浦東、讀懂上海、讀懂中國的鮮活故事。

“希望這本書成為‘四史’教育的重要教材,讓更多市民、讀者瞭解部市協同創新、攻堅克難的奮鬥歷程,切實感悟浦東開發開放的艱辛不易,繼承和發揚改革者們敢於擔當、善於作為、勇於創新的精神和勇氣。”市委黨史研究室主任嚴愛雲說。

今年以來,市委黨史研究室與上海人民出版社已陸續推出《奇蹟:浦東早期開發親歷者說(1990—2000)》《向海而興——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親歷者說》及《璀璨》三部口述歷史著作,之後還將出版一部講述上海證券交易所建設的口述史新書,從親歷者的角度回顧改革開放及浦東開發開放的奮鬥歷程。

欄目主編:施晨露

文字編輯:施晨露

題圖:2000年10月27日,上海鑽石交易所成立,時任上海市市長徐匡迪為上海鑽交所開業鳴鑼。新華社記者 任瓏 攝
內文圖片:出版方提供 唐一泓 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