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大學生工作就職狀況對比分析

近年來,由於大學生畢業人數逐年增長,每到畢業季網絡上都會刊登“大學生史上最難就業年”的類似標題。2020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將達到874萬人,同比增加40萬。那麼今年的就業狀況會如何呢?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9年1-10月,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1%.也就是說,按最低保守數字,每100個就業人口中,就有超過5個人沒有工作。而在疫情爆發的2020年,這個數據可能會更高,是公認的就業最難的一年。

根據“大學生等預畢業者的就職內定狀況調查”顯示,從2011年日本大學生的內定率一直處於增長趨勢,其中2016年的內定率(97.3%)更是接近100%。即使是現在,日本大學生的內定率也能達到70%以上【1】。因此,本稿將會從就業環境,薪資待遇,員工福利等方面來對比分析中日大學生的就職狀況。

一.就業環境

今年高校應屆畢業生總共874萬人,如果再加上30萬海歸和以前沒有找到工作的畢業生,以及社會再就業人士的數量,估計同時會有1000千多萬人在競爭就業崗位。難免的,普通應屆畢業生的就業幾率就會降低很多【2】。


國內外大學生工作就職狀況對比分析

圖源:百度搜索(2020年)

其主要原因有兩個:1.國際經濟增長放緩的大背景;2.院校專業結構畸形導致大量人才過剩;3.未就業成功的應屆畢業生對工作不認可。

無論是國際還是國內,經濟增長速度都有所放緩,這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中國經濟的整體情況,尤其是對互聯網行業。所以,在對未來市場環境預測不利的前提下,很多企業為了生存,會採用“斷尾”的方式來求生,即採用頻繁裁員的方式來消減成本壓力。雖然這在一定程度上傷害了就業者的感情,但也是企業轉型的必然過程。

社會對畢業生的學歷要求越來越高。曾經有一則新聞:“故宮博物院故宮學院院長單霽翔在北京發表主題演講,他表示近年來很多年輕人報考到故宮來修文物,今年招了88名新員工,4萬多人報名,經過抬高門檻,名牌大學碩士以上才能報名。”雖然這是一種“人才高消費”的錯誤觀念,盲目追求高學歷人才,扭曲了對畢業生的需求,人為地製造就業困難。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一個現實:HR招聘考核的順序永遠是先看學歷,再看能力。

經濟發展不平衡,價值觀混亂。大部分畢業生都希望留在大城市和沿海開放城市工作,因為這裡的經濟相對發達,薪資高,生活條件優越。然而,目前最需要畢業生的卻是邊遠地區、中小城市、艱苦行業的基層一線中小型單位。而且去了這些地區的畢業生流失情況也特別嚴重,有一種說法叫做“要不到、分不來、用不上、留不住”,因此今年的畢業生,他們將面臨更嚴峻的僧多粥少的局面,除此之外,今年的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許多企業措手不及。比如2月17日,乂學教育創始人慄浩洋在其朋友圈中發文表示:“下決心做壞人,全員3.5折工資5個月,最核心高管零工資,一月統一半折”。前幾天,知名IT培訓機構“兄弟連教育”創始人發表《致兄弟連全體學員、員工、股東的一封信》,表示因受疫情影響,即日起,兄弟連北京校區停止招生,員工全部遣散。

最近日本厚生勞動省、文部科學省公佈了2020年3月畢業大學生的內定就業率的調查結果。調查範圍在文部科學省、厚生勞動省中提取了112所高校畢業生的數據。抽選大學、短期大學、高等專門學校學生5,690人,專修學校學生560人,共計6,250人。

調查方式是各大學等抽出規定的調查對象後,通過電話、面試等方法,對內定狀況進行調查,最後統計出數據。


國內外大學生工作就職狀況對比分析

圖源:日本文部科學省(2020年)

調查結果從大學的類別來看,國立和公立大學的畢業生就業率為79.4%,上升4.4了個百分點。而私立大學則下降1.7個百分點達75.9%,高等專門學校畢業生就業率高達96.2%;專修學校的畢業生就業率為60.4%【3】。

可以看出公立大學畢業生比私立大學畢業生就業情況更樂觀。另一方面,大學與專門學校的就業率都比較高,比起其他層次學歷來說就業成功率優勢相對較大。日本現在還是處於一種對於人才有大量需求的階段,總體就業前景非常好。

從大學專業來看,文科專業畢業生就業率為76.2%,理科專業畢 業生就業率為79.3%。


國內外大學生工作就職狀況對比分析

圖源:日本文部科學省(2020年)

除了日本以外,中國和其他國家的求職環境又有哪些差異呢【4】?

(1)女生友好的環境

  在國內受到各種不公正待遇的女生出國後可算是來對了。國內有人做過實驗,同樣一份簡歷僅僅把性別從女變男,收到面試的數量會是原本的2.83倍。

(2)學校是否為決定因素

  傳統的企業,基本上招收的都是一些非常容易分辨的人:常青藤,成績全A,從大一就開始做各種社團活動,案例挑戰,參加大賽、比賽,實習經驗豐富的優秀種子選手。

  而如今信息化時代,所謂的“目標學校”更多是一個主觀的意願而不是客觀的限制。這可能是更先進的人才選擇觀念。但是,仍然有太多企業主仍然需要各種名牌名校傍身的學生,來凸顯自己的身價。(3)證書沒有其他因素重要

  相比於我們十分看重各種“硬文憑”“硬證書”,這裡的同學對於考證沒有什麼特別大的熱情,除非是有需求的行業資格證,不得不考。

(4)面試綜合素質

  這也是國內外非常相同的一點,但面試環節又略有不同。國內由於競爭激烈,普遍需要有更多輪面試。(初試、複試、群面)在國外找工作的話,就沒有群面,基本一進入面試環節就是一對一面試了。

  而且非正式環節的面試(informative interview)和各種聚餐活動,也是海外求職的一個特色。國內的招聘季從千人宣講會開始,HR這麼忙不會單獨約你花半個小時的時間和你聊職業規劃之類的。

(5)不抓緊就錯過

  海外求職的時間表太重要了,80%的工作者是在畢業前兩年的時候開始準備暑期實習招聘,通過錄取後,實習期間表現優秀獲得return offer,以這種方式被錄用的。

  所以是否知道各家公司什麼時候開放申請,什麼時候截止,就是生命線。這也是研究生海外求職不佔優勢的一大原因:整個學位只要兩年,也就是說一開始到國外就要開始找實習了,這對於各方面都還在適應期的留學生來說,未免太為難。

(6)非常看重實習經歷

  這一點國內國外的公司是一樣的。對於留學生來講,更重要的可能還是有“行業相關的”“本地實習經歷”。大多數留學生都在吐槽,美國人中國人都有:“招聘的時候公司看的都是我們有沒有從業經歷,即使我們是剛從學校畢業根本不可能有相關工作經歷的也一樣。”

  據商業雜誌《克萊恩》報導,紐約市52%的公司老闆,對剛畢業沒經驗的大學生不感興趣。這個現象有多重原因。很多行業如金融服務等都面臨著市場波動,並不輕易會錄用沒有工作經驗的畢業生。

國內的求職要求:

(1)性別也是重要因素

  部分崗位實習招聘裡會寫明“男生佳”、“女生佳”這類的字眼;

(2)學校是決定性因素

  清北復交,985,211,海外top10/50/100/200學校出身的每一名選手都與最終找到的職位有緊密的線性迴歸關係;

(3)證書很有用

  在崗位描述中往往會有一行“XX考試通過者優先”;“擁有XX證書者優先考慮”;

(4)需要面試綜合素質

  這一點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在國外都是一樣的。

(5)時間表和錄取渠道

  往往有暑期項目,校招(1、2月份開始),以及通過3-6個月長期實習後錄用。

(6)同樣看重實習經歷

  我們不難發現,其實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在國外,求職環境大部分都是相同的,但有一點卻是驚人的相似-實習經歷。

  而實習無論是在申請上還是未來就業上都會帶來莫大的幫助,特別是申請商科的童鞋,

  大學商學院所看重的,就是從自身的角度加強專業競爭力。比如找相關的實習單位去實習,積累工作經驗和相關的專業背景。


參考文獻:                 

1.「大學等卒業予定者の就職內定狀況調」

http://www.mhlw.go.jp/toukei/list/131-1b.html

2020年3月28日

2.《預計2020年大學畢業生人數突破840萬人,就業難題如何解決?》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48355716418902493&wfr=spider&for=pc

2020年3月28日

3.「文部科學統計要覧平成14-25年度」

4.《國內外就業環境大對比,到底什麼才是錄取最關鍵?》

https://www.sohu.com/a/139096894_35309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