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投資行業的洗牌,未來十年的發展會是怎樣?

對於電影投資這類話題,最近還是比較火熱的影視行業的資本寒冬,說實話很多電影的籌拍陷入了困境。

電影的資本的注入從以前的煤老闆養明星開始發生轉變,互聯網大佬的帶動下讓電影行業快速發展了。

但是問題也顯現出來了,這裡面的風險把控越來越難,這畢竟不是為了捧明星養小三資本家更關心還的是收益。

電影投資行業的洗牌,未來十年的發展會是怎樣?


如何把風險把控到最小,這也就有了通過溢價來轉讓份額,之間的關係也就是主出品方和聯合出品方。

有時候聯合出品方為了更好的資金回籠,也可以將份額按照所佔成本的比例出讓給個人,當然如果主出品方那裡有份額流出就更好了。

個人是如何參與到投資分紅呢?

一般的電影項目出品公司想要出讓份額,都會委託給電影宣發公司來做,像中影,博納這樣的大公司都不會直接對接散戶的。

也有一些剛入電影行業的公司,就很容易踩這個坑自己對接散戶,電影是有很多不確定的因素,上不了映兩頭著急。

電影投資行業的洗牌,未來十年的發展會是怎樣?


第一步瞭解電影市場,對於喜歡的電影要有預估。

第二步通過宣發公司,找到出品方公司簽約合同。

第三步合同裡的內容,一定要約定雙方共同風險。

第四步打款的公司,必須是出品公司的對賬公號。

第五步電影上映的,三個月後就會有第一波收益。


投資電影的風險

個人投資電影的話也要看出品方資質的,不然電影上不了映只能乾著急,當然出品公司也不可能希望電影不上映,畢竟他是佔的大頭。

但是隨著國家政策的收緊,很多藝人在吸毒,出軌,逃稅也是加大了電影上映的風險,比方說范冰冰和吳秀波。

最大的風險其實來自於電影的成本,很多電影其實賺錢的但是溢價過高,這裡面的把控也是考驗投資人的水平和眼光。

投資電影有哪些收益

大部分人認為電影主要收益在於電影上映在影院的播放,這也就是院線電影其實這個收益分成的話還是要佔少數,畢竟電影院就要拿走票房的52%,在加上稅收宣發其實投資方只佔到了總票房的37%。

如果這些票房都不會算的話,剛入行的話很容易吃虧的。

大部分電影是跟投資人分享,網絡播放收益,廣告費,海外版權費,衍生品的收益的,這個在合同上一定要多看看。

電影投資行業的洗牌,未來十年的發展會是怎樣?


電影投資市場的未來

很多人都認為電影的投資市場也是經歷了十多年之久,從一開始的煤老闆的扶持明星計劃再到房地產大佬的蜂擁而至,經濟泡沫的擠壓讓電影行業良莠不齊。

當然也有成功的電影,但是市場的一冷靜爛片已經攔不住了,所以我們很多人都怪導演演員的不努力,沒辦法這錢來的太容易了。

互聯網大佬的加入讓市場變的更加趨於規範化,在大導演和明星起不到票房保障的時候,勒緊褲腰帶回歸內容上,這也是近幾年好片不斷《我不是藥神》,《哪吒》,《我和我的祖國》。

電影投資行業的洗牌,未來十年的發展會是怎樣?

面對電影投資資本大佬的洗牌,大家覺得這個行業未來怎麼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