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日軍也是嗜酒如命,麻痺自我的舉動,無法避免最終戰敗的命運

提到二戰愛喝酒的國家,許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嗜酒如命的蘇聯。對於酒類毫無抵抗力的蘇軍士兵來說,任何含有酒精的飲品都逃不出他們的手掌心。因為喝酒所引發的意外也是層出不窮,但已經習慣被酒精滋潤的蘇軍已經無法自拔了。

不過除蘇軍之外,還有一個對酒也十分感興趣的國家,這個國家就是日本。相比於蘇聯人的"日常操作",日本人對酒只是在特別的時候才會飲用。但在二戰歷史上,日軍對酒精的喜愛也大大超出了人們的預料。


一、戰爭挽救了釀酒業

作為二戰的軍事必需品,酒類一直都是日本軍隊最為重視的戰略物資。當時日本國內的著名酒類企業日果NIKKA旗下的餘市酒廠,便在開戰不久被日本海軍接管,搖身一變從民間企業變為一支軍事企業。

二戰日軍也是嗜酒如命,麻痺自我的舉動,無法避免最終戰敗的命運

被接管之後,酒廠被要求為海軍艦船提供符合要求的酒類飲料,同時還開通一條軍事生產線為海軍航空兵的飛機提供酒精燃料。而另一家著名的釀酒企業壽屋洋酒也開始大量生產威士忌、白蘭地等洋酒,供海軍和空軍人員使用。而陸軍人員想喝酒的話,就只能在當地進行掠奪或者"買賣"獲得,待遇就比另外兩個軍種就遜色了不少。

在戰爭後期,日本當地的不少蒸餾所和工廠也被軍方控制,開始大規模地生產酒精燃料或者蒸餾酒精的工作,一時間大規模製造酒精燃料的風潮開始在全日本各地如火如荼地展開。

二戰日軍也是嗜酒如命,麻痺自我的舉動,無法避免最終戰敗的命運

而軍官對酒類的需求,就連藝術作品中都毫不隱晦地表現出來:著名的油畫《提督的最後》裡,日本海軍"飛龍"號的司令官山口多聞決定與艦船同沉沒之際,還不忘與身邊的下屬喝酒道別。哪怕身邊是戰火紛飛,畫中的人物依然鎮定自若,可見酒的威力有多麼地大。


二、截然不同的飲酒規定

對於飲酒的限制,日本的海陸空三軍都有不同的規定。作為戰鬥主力的陸軍是最為寬鬆的,不論在寒冷的亞洲,還是在炎熱潮溼的太平洋,士兵們緩解壓力和疲憊的最好方法就是喝酒,而且幾乎沒有限制。所以陸軍的軍紀是三軍中紀律最差的,因為飲酒後而引發的犯罪可謂不計其數。

二戰日軍也是嗜酒如命,麻痺自我的舉動,無法避免最終戰敗的命運

不少日本陸軍老兵回憶,每到一處城鎮,女人和酒精是他們最想要的東西。當日軍軍官和憲兵對士兵罪行進行調查時,許多人都會以"醉酒後過於亢奮"的荒唐理由進行開脫。長此以往,陸軍對酒精的依賴度開始越來越強,再加上戰爭給士兵帶來的巨大壓力,陸軍最終深陷酒精的泥潭而無法自拔。

二戰日軍也是嗜酒如命,麻痺自我的舉動,無法避免最終戰敗的命運

一向以嚴謹聞名的日本海軍,在對酒類的管控上就要嚴格許多。師承英國海軍的日本海軍,在酒類選擇方面也是完全以"老師的口味"來決定的。

因此烈酒與洋酒就成了當中的不二之選,但為了操縱安全和作戰的穩定性,除了週五之外,剩下的時間普通官兵要想喝酒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如有違反則嚴懲不貸。

二戰日軍也是嗜酒如命,麻痺自我的舉動,無法避免最終戰敗的命運

然而在戰爭後期,一向守秩序的海軍也開始放鬆警惕。1945年4月7日,有日本海軍旗艦之稱的"大和號"戰列艦在坊之岬海戰中被美軍輕鬆擊沉,而"大和號"沉沒的一部分原因就是士兵飲酒狂歡造成的。由此可見,哪怕是治軍嚴格的海軍,面對美酒的誘惑也只能鋌而走險了。

作為空中的作戰力量,日本的陸軍航空兵和海軍航空兵對酒類的需求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著名的"神風敢死隊",就是在戰爭末期日軍為了挽回最後一絲顏面而成立的空中特別攻擊隊。

為了讓所有出征的敢死隊員能夠心無旁騖的完成任務,出征前日軍都會讓參戰飛行員喝一杯壯行酒來鼓舞士氣,主要以清酒為主。喝過壯行酒的敢死隊員無論內心中是否願意,幾乎都在上司和隊友狂熱的鼓舞下,載著炸彈向美軍艦船完成最後的"決死玉碎"。不過也有像佐佐木有次那樣神奇的敢死隊員,連喝八次壯行酒還"奇蹟"般生存的神人。

二戰日軍也是嗜酒如命,麻痺自我的舉動,無法避免最終戰敗的命運

除了喝壯行酒之外,空軍還會用酒精去做航空燃料,因為當時日軍的油料儲備已經瀕臨崩潰。幾乎沒有其它可以使用的燃料來供飛機起飛,而酒精就成了最後的替代品,當然最後的效果也只是"一地雞毛"而已。


三、"饞酒"的背後,是民眾的心酸

前方的士兵可以縱情暢飲,但後方的百姓此時只能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從戰爭開始以來,日本的普通民眾們就已經和酒精製品說了再見。市面上的酒類飲品都實行了配給制,軍事優先的政策讓百姓叫苦不迭。加上美國的石油禁運導致日本的燃料極度緊張,就連生存之本的糧食都全部徵收拿去生產燃料酒精。

二戰日軍也是嗜酒如命,麻痺自我的舉動,無法避免最終戰敗的命運

從1944年的嚴冬開始,直到1945年5 月,東京百姓生活所需的燃料和食物開始大幅度減少,想喝酒?呵呵,門都沒有!為了保暖,一些人不得不用燒焦的木片、垃圾、輪胎來燒火。每人每天從食物攝取的熱量連最低的等級都達不到。

由於許多酒精工廠和釀酒企業成為了日軍的軍工企業,因此盟軍對這些企業展開了瘋狂的轟炸。一時間幾乎所有的酒類企業遭受了滅頂之災,戰爭爆發前全日本共有80多家酒類企業,戰後這個數字降到了11家。

二戰日軍也是嗜酒如命,麻痺自我的舉動,無法避免最終戰敗的命運

戰爭造成的赤貧極大影響了市民的生活,許多想喝酒的當地百姓只能自己私自釀造酒精飲料。其中一種叫"炸彈本格"的土製燒酒一時間成為了民間最喜愛的飲料,但因為一些不良商販在酒中加入了甲醇等有害物質,因此每年都有不少人因假酒中毒而死去,而這樣的致死案例一年高達上百起。


結語

二戰日本對酒精的大量掠奪,不僅沒有將自己的戰爭勢頭扭轉過來,還將自己的國民帶進了戰爭的無底洞中。深陷軍國主義的日本一步步將自己推進了歷史的墳墓之中,曾經給別國帶來深重苦難的日本,如今也被戰爭的遺毒所反噬,成為了戰爭的受害方。


參考資料

1.《二戰全景史》

2.《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日本》

3.《日本二戰啟示錄194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