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不讓孩子以後受欺負,家長現在需要做那些事?

沒有在


家長首先要樹立一個概念,就是孩子之間大部分的小的小磨擦和小矛盾,都是正常的,也不是有意為之,而且轉眼他們就又玩在一起了。所以,不要太在意,過於防備,容易導致孩子沒朋友。

如果玩伴裡面出現了熊孩子,你也可以跟孩子做一些約定:

首先,如果有特別討厭的孩子,孩子也不喜歡對方,那我們就適當的遠離那個孩子,找其他人玩。

如果必須在一起,可以跟那個孩子進行商量,這個歸你,那個歸我,或者,請不要推我。

如果孩子自己解決不了問題,孩子需要學會向大人求助,大人可以是老師也可以是家長。

孩子玩耍之後,家長要稍微注意孩子的身體狀況和情緒,有苗頭要多與孩子溝通,讓他既玩得開心,又玩得安全。


小小歷史迷mi


為了孩子不被欺負,要做很多很多的事。今天我們就說一說為了孩子不被欺負,做父母的應該注意的原則性問題。

首先,要有物質基礎。要讓孩子有個健康的體魄。這個原則,不用展開,相信爸爸媽媽們就能理解。

同時,要有理論基礎。要讓孩子知道什麼是正確,什麼是錯誤。有了標準,孩子才會知道遇事應該怎樣應對。不要以為對錯的標準很難說清,很難讓孩子明白。其實,在孩子的各個年齡段,這些標準都可以具化。

比如,孩子入學前,告訴孩子欺負的標準是“不主動打人”。遇到糾紛可以和對方好好說,說不通要轉身離開,離開之後可以告訴老師和爸爸媽媽。若是對方主動打過來,請在保護好頭的情況下,大聲呼救,並爭取在力量上剋制住對方,以保護自己不受到傷害為標準。

到了小學,若是爸爸媽媽自己用心帶的孩子,基本上爸爸媽媽所說的和通過各種渠道瞭解的資訊就已經能讓孩子知道什麼是欺負和被欺負了。

上面說了物質基礎和理論基礎。但最重要的,是要有精神基礎。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感受到父母是他的堅強後盾。讓孩子開朗堅強。

若是孩子怯懦自卑,說明做爸爸媽媽的自己就在欺負孩子,才會讓孩子形成如此性格。一個欺負孩子的人,怎麼教會孩子不欺負人和不受人欺負?!

不過,切記,父母自己首先要知道對錯。讓孩子明白他是對的,父母會維護他的利益,他若是錯了,爸爸媽媽一定會讓他道歉並負責。這樣,孩子才會做到不受欺負,同時也不會打著不受欺負的旗幟變成熊孩子。

怎麼培養孩子不受欺負

個性決定命運,而個性是在幼年形成的,父母的育兒態度在極大程度決定孩子的個性和習慣,也包括孩子是否成"受氣包"。

1、多讓孩子鍛鍊身體。

身體素質好的孩子,一般比較靈活,運動能力較強,不容易被別人欺負,只有那些胖一點又笨一點的孩子可能會被同學取笑或者欺負。

2、讓孩子變得強大。

不管什麼時候,我們都應該讓孩子能夠變得強大,這樣才是抵抗別人欺負的最根本的方式,你強大了,別人自然不敢貿然欺負你的。

3、讓孩子變得勇敢。

小孩子往往性格比較懦弱膽小,這是正常的,因為小孩子畢竟心智還沒有發育成熟,但是,家長應該教會孩子勇敢,讓孩子敢於面對別人的挑釁。



幼兒園老師李貓貓


只有從小養成自立,自覺,大氣的好習慣的孩子才會合群,走到哪裡都不會受欺負👍👍👍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864cd7dc13d04505ac619370c5fd5f6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