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想文字變現的各種可能——讀《故事工程》體會07

01

作者雖然生活在21世紀,對好故事的標準卻古老簡單。

故事能出版,持續受歡迎,讓出版社能夠再版再版再再版,給作者和出版社帶來源源不斷的收入。這個標準從印刷機發明就存在下來,一直確立到今天。

暢想文字變現的各種可能——讀《故事工程》體會07

古登堡印刷機


其實這個標準也非常殘酷。《哈利波特》第一部投稿時,被出版社拒絕了9次,而大名鼎鼎的《飄》,更是被出版社拒絕了38次。

不是出版社的編輯心狠,編輯們也是打工的,要對掏錢開動印刷機的老闆負責。出版圖書是一件成本高昂的事。紙張需要錢,印刷機需要錢,鉛字是真正鉛合金做的,要用真金白銀花錢買的。上小學的時候,學校組織去印刷廠參觀,見過一排排的鉛字,和以驚人速度碼字的工人。

暢想文字變現的各種可能——讀《故事工程》體會07

鉛字

所以《飄》被拒絕了38次,對於作者,書給了出版社,作者除了拿稿費,其他就不管了。而書被賣到每個讀者手裡之前,出版社要不停的花錢。

02

印刷機剛剛出現時,印的就是當時歐洲的必需品——《聖經》。印刷成本高是高,但比起手抄一部《聖經》,還是便宜多了。

暢想文字變現的各種可能——讀《故事工程》體會07

古登堡聖經

緊接著出現的剛需印刷品就是日曆,一天撕一頁日曆,總比天天樹上劃一道強,隨著手機的普及,大家看時間和日曆大部分看手機了,日曆貌似不再是剛需了。

這裡就不提四大發明之一的活字印刷術,由於活字印刷需要一個識字的人讀稿。對於中文,能讀稿需要認幾千個字,認字是一個高成本的培養過程。僱傭一個認字的人讀稿,不如僱傭一群不認字的人直接刻字。所以活字印刷術雖然是我們發明的,大規模普及印書還是隻有十幾個字母的西方,而不是要認幾千個字的我們。

暢想文字變現的各種可能——讀《故事工程》體會07

03

現在有了計算機打字,網絡平臺可以免費發佈,成本大幅度下降了。但沒了“書”這種需要實際掏錢購買的媒介,讀者很少為屏幕上的網絡信息掏錢。除了最受歡迎的幾個作者,出版社為了購買最新刊登的權利會掏錢,對於絕大部分人來說,工作之外的打字,成了一種愛好。

暢想文字變現的各種可能——讀《故事工程》體會07


我們暢想一下文字的未來。作為上千年來,承載信息最高效的手段,文章肯定會繼續存在非常久的歲月。能推測的,是不遠的未來文字可能的盈利模式。

04

雖然圖書市場一直在衰落,但人類在生理上已經適應了靠反光閱讀,簡單說就是讀書。比起發光的電子屏幕,看書還是更舒適些,這是圖書最主要的優勢,還是會有很多人掏錢購買這種優勢。

說到電子文章,雖然大部分免費,但出版社會掏錢購買優先發表的權力,或者閱讀的權力,前面說過。受歡迎的作者,出版社給的錢,仍然是重要的獲利來源

只不過文字有先天弱點,能成為書,至少由幾千單詞構成,這個門檻讓讀者數量始終是社會少數。所以很多作者,出書的同時,在網上發佈多媒體,吸引更多不那麼愛閱讀的人。

05

其次就是帶貨文案,通俗說就是廣告。閱讀有趣的廣告也是一種美好體驗,有點類似過去藝人唱歌跳舞演雜技,在大街上推銷一些不貴的產品,比如用麵粉和調料做的大力丸之類。看好的廣告能給人帶來愉悅體驗,通過網絡可以向上億人推廣,每件商品即使加價一分錢給廣告作者,積少成多,收入也是很可觀的。

暢想文字變現的各種可能——讀《故事工程》體會07

街頭賣藝

06

最後一種就是劇本,寫劇本的人也是本書作者的學習來源。文字是劇本的來源,劇本可以無窮變幻,比如最近流行的網絡多媒體,未來什麼樣不知道,但劇本仍然是最有效率的組織內容方式,這同樣在一個時期內不會改變。

暢想文字變現的各種可能——讀《故事工程》體會07

莎士比亞

07

錢是實實在在的,為文字掏錢卻是憑運氣,所以作者談的比較虛,我也是按作者的思路擴展下去,胡思亂想了一番,希望這篇小文能給大家帶來一點點的閱讀快感,誰知道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