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教授“亂開”了一項檢查,救了她一命!

在很多人的意識裡,某度是萬能的,醫院是黑心的,醫生是宰人的。

所以對醫生有種下意識的牴觸情緒。

他們認為,明明憑症狀、憑經驗就能診斷的病,非要開一大堆檢查。甚至認為這些產生的費用被醫生自己賺進了腰包。

今天上午,一個做胃鏡的老太太,檢查結束後,告訴她胃裡沒有問題,只是慢性胃炎後,老太太一直喋喋不休:

“我就是消化不良,讓我做這個,做那個,花那麼多錢,也沒查出來胃癌不是?你們醫生就是愛亂開檢查...!”

她今年67歲,胃痛、燒心一月來看病,消化內科朱主任好歹勸她做胃鏡,死活不願意,在女兒勸說下勉強完成了檢查。

實際上在門診,很多醫生常常遇到過這些情況。

老教授“亂開”了一項檢查,救了她一命!

說實話,作為醫生,有時候確實也很為難。

像這個病人,以前有過長期的胃病史,年紀已經67歲,從來沒有做過胃腸鏡檢查,屬於胃癌的高危人群,只要出現胃部症狀我們一般都會建議先做胃鏡,因為這是高危人群!

如果經過檢查,發現了癌症,患者自然不會有什麼意見,

而檢查沒有發現問題,會不會認為我們是在亂開檢查呢?

很多朋友都會說,作為醫生根據症狀就應該做出正確診斷!

還會說某某“神醫”光靠摸摸脈就能判斷是不是得了癌症,一分錢都不花!

首先,我不屑於抬這個槓。

咱們從科學的角度來說一說早期胃癌吧。

早期胃癌由於病灶很小,很表淺,對胃的傷害比較輕,所以超過80%的早期胃癌沒有典型症狀,很難察覺;

即使有一些症狀,也和普通的消化不良、胃炎、潰瘍很相似,很難區別;

也就是說,光憑症狀基本無法區別是早期胃癌,還是普通胃病。

在這種情況下,往往建議胃鏡檢查,醫生不可能像算命先生一樣,更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預測準確,所以說,為了發現疾病,我們很多時候也真的是需要廣撒網,少捕魚!

這就是醫學的侷限性!大家能理解嗎?

老教授“亂開”了一項檢查,救了她一命!

一週前,我遇到一32歲的病人,腹瀉兩週,一進來就先拿手機給我看:“醫生,你這裡有沒有這種藥?”

是易蒙停,一種止瀉藥。

原來,他兩週前腹瀉,就自己在某度搜索,按照急性腸炎治療,開始吃抗生素,沒想到越吃越差;

後來又搜某度,又說可能是腸道菌群失調,於是又猛補益生菌,結果還是沒好;

又聽某度上說易蒙停止瀉好,就去藥店買,結果藥店沒有,這才跑到了醫院。

根據他的症狀、病史、家族史,我勸他做個腸鏡。

誰知,他剛出診室就大聲地打了一個電話:“一進醫院就得做檢查,老婆,還真被你說中了!”

後來,還算好,這位患者終於做了腸鏡,結果是結腸癌,他後悔莫及,但是在疾病面前,再多的淚水也是無奈。

老教授“亂開”了一項檢查,救了她一命!

醫生的“亂開檢查”,真的是能救命!

去年年底,河南省醫的梁寶松教授接診過一個病例。

這是一個45歲的女性,精神,面色都非常好,怎麼看,都不可能是重病之人!她自訴一個多月來食慾有些不太好,有點反酸,有點噯氣,沒有吞嚥困難,沒有嘔血便血,也沒有體重下降。

給她做了體格檢查,沒有發現任何的異常。

也沒有胃癌和結腸、直腸癌家族史,

按理說,這很可能是個普通胃炎的患者,給她開些治療胃病的藥物就可以了。

可是,梁教授覺得還不夠詳細,就接著詢問她有沒有在其他醫院看診?有沒有做過胃腸鏡檢查,因為患者已經40以上,開始進入癌症的高發年齡了,

原來她曾經做過胃鏡,得過胃潰瘍,已經好了,所以希望給她開些藥物,不希望再做檢查。

可是,梁教授卻認為有潰瘍病史也需要胃鏡檢查!

好在患者通情達理,同意了胃鏡檢查的要求。

結果胃鏡檢查發現了一個潰瘍性病變,病理檢查結果是低分化腺癌!

老教授“亂開”了一項檢查,救了她一命!

不敢想象,如果不是梁教授堅持“亂開檢查”,這個胃癌會不會被漏診、被耽誤呢?

萬一耽誤了,又是誰的責任呢?

難道發現了胃癌,這錢才花的值嗎?

對於這個問題,一個網友曾經給我留言,說得非常好,我摘錄如下:

我之前胃不舒服,反酸厲害,因為認識一個叔叔是胃癌,症狀就是反酸,嚇得我趕緊去做了胃鏡,也做了活檢,一切正常。拿結果時,聽到一個大媽發牢騷,說,結果挺好的嘛,沒有問題嘛,非讓做胃鏡,浪費錢,醫生就知道開檢查。我就想,難道非得查出癌症才覺得這胃鏡的錢花的值嗎?對於必須胃鏡檢查的人,如果不做胃鏡,萬一漏診了怎麼辦?算誰的責任?

還有個網友的留言,我截圖如下:


老教授“亂開”了一項檢查,救了她一命!

我想這一句老話能代表大多數醫生的心聲:

但願天下人無病,何妨架上藥生塵!

我相信絕大多數醫生都是醫者仁心,不會毫無目的、毫無原則地亂開檢查的;

請您一定要相信,那些你認為的每一項“亂開的檢查”,

都是用鮮血換來的經驗教訓,都是為了呵護你們的生命。

老教授“亂開”了一項檢查,救了她一命!

當然,每個群體裡都會有一些害群之馬,醫療圈也不例外,但畢竟是極少數。

所以建議你到規範的醫院就診,並相信你的醫生。

#健康過五一##五一小長假##423頭條知識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