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后的“资青下乡”

50年前,国家一声号令,1600万初中生、高中生作为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掏空了城市十分之一的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每个城市居民家庭都和“知青”挂上了关系,大量穷乡僻壤之地,迎来了“新村民”。一场变革如火如荼,他们曾演绎着“坎坷和苦难”、“泪水和悲伤”。伴随着多少的梦里回乡和彷徨无助,他们在那个时代烙下了深刻的印记,道不尽的酸甜苦辣、说不完的人情冷暖,当然也有着滴血的爱情和村里的小芳。

50年后的“资青下乡”

当年的知识青年已经花甲、古稀或耄耋,您们是值得尊敬的一代。50年后的今天,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大发展,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农村已普遍空心化。村里年轻人想出来,见识城市的灯红酒绿,城里有产者想回归,青菜园、红高粱、金麦浪……。君不见“油菜花季,大车小车奔乡下”,君不见,“酷暑时节,山沟清溪腾水花”。

50年后的“资青下乡”

现代人生活的富足造就了心灵的空虚;非健康食品和生活方式,有些疲惫;噪音和雾霾,让人想逃离;钢筋水泥的森林,分割几何式的天空……“回乡撒野、返乡务农、花前月下、清茶淡饭”成为向往,各类民宿火遍神州大地,但你永远是“过客”,拥有一处天阔地方的小院,才能收纳和净化心灵。

50年后的“资青下乡”

早前传说“北京能够收纳灵魂却容不下肉身,乡间能存下肉身却也禁锢灵魂”,针对年轻人,是这个时代的真实写照,我们要为肉身、灵魂的合二为一奋斗和努力,这是责任或义务。而城市有产者,你们是新时代的“资青”,你们已不惑或天命,是否想着花甲、古稀、耄耋之年“执子之手、侍花弄草”。

50年后的“资青下乡”

50年后的今天,“乡村振兴”全面提升为国家战略,“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宅基地三权分置”等政策相继颁布,让城市有产者,新时代“资青”下乡、返乡有了保障依据,不久的将来,会有大量的人返乡做农民,农村也将成为中华大地最美的生活场。“广阔天地、大有作为”,50年前一句话,让千万“知青”下乡,50年后同样这句话定会让亿万“资青”自主返乡……

50年后的“资青下乡”

有这样一处地方,她立于西部大城旁,上风上水之地,完享和城市一般无二的生活配套,在林间一处处小院,“晨沐湖岚叹春早,暮枕桂香候佳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