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精忠後來投降康熙,而且還立了功,為什麼最後被凌遲處死?

康熙王朝對於很多朋友們來說,都是一部優秀的電視劇,在這部電視劇中我們不僅感受到了歷史長河給我們帶來的震撼,也認識到了康熙皇帝的一生。要說起康熙一生之中最大的貢獻,可能就是平定三藩以及收復臺灣了吧。不過在平定三藩的時候可不是那麼的順利,在這之中也是經歷了十分多的曲折,要知道這三個藩王哪一個都不是善茬,哪一個都夠康熙喝一壺了,之所以康熙能夠平定三藩,也算是他的運氣好,因為三藩內部也是有非常多矛盾的。其中一個藩王可以說給康熙立下了汗馬功勞,這個藩王就是靖南王耿精忠,在康熙平定三藩的過程中,耿精忠也算是出了一份力,但是耿精忠後來卻被康熙下令凌遲處死,這又是為什麼呢?難道真的是狡兔死走狗烹嗎?今天我們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耿精忠的一生。

耿精忠後來投降康熙,而且還立了功,為什麼最後被凌遲處死?

01 吳三桂,尚可喜,耿精忠以及他的父親耿仲明,可以說在清朝建立初期立下的赫赫戰功,當時他們為清朝打頭陣,衝鋒陷陣可以說是勇猛無敵。清朝的政權穩定之後,他們三方就被分封到南方,成為三個王爺,一方面是對功臣的嘉獎,一方面也可以利用他們來抵禦臺灣鄭氏家族或者是其他的明朝餘孽。剛剛開始的時候,這三個王爺在南方還算是比較安分兢兢業業,並沒有做出什麼過分的事情,吳三桂曾經還把南明永曆帝抓捕殺掉。如果到了康熙時代的時候,這三個王爺就變得不安分起來,尤其是消滅了鰲拜這個朝廷中的威脅之後年輕的康熙想要急於建功立業,於是把矛頭就對準了這三個王爺。

耿精忠後來投降康熙,而且還立了功,為什麼最後被凌遲處死?

02 由於這三個王爺在南方的時間長了,所以也逐漸站穩了腳跟,他們的勢力發展的速度也越來越快,甚至有的時候可以獨立行使兵權,這對於朝廷的政權是有非常大威脅的,於是康熙12年,康熙就下令撤藩。但是這個命令說起來簡單,實行起來的時候確實困難重重,由於這幾個王爺都不願意交出自己手中的兵權,所以對這個事情一拖再拖,特別是吳三桂,直接就殺死了朝廷派來的信使,並且自封為王,打著光復明朝的旗幟,開始討伐清廷,第2年的時候,耿精忠也發動了政變,在福建起兵響應吳三桂,並且殺害了當時的福建總督也開始四處招兵買馬,並且讓自己手下人全部剪掉辮子,穿回明朝的服裝表示跟清朝決裂。

耿精忠後來投降康熙,而且還立了功,為什麼最後被凌遲處死?

03 後來耿經中還跟臺灣的鄭經合作,由耿精忠提供各種戰船,讓鄭經率兵攻打沿海地區,以擾亂這些地方的清軍。隨後在康熙15年尚可喜也抵受不住誘惑,加入了反清的隊伍中去,在廣東招兵買馬,一時之間國內戰亂四起,面對這種局面康熙顯得舉手無措,雖然是想要拉攏耿精忠幫助自己評判,但是耿精忠那個時候已經鐵了心要造反了,接連攻佔了浙江安徽等多個地區,並且把自己的兵力擴充到十幾萬人。不過雖然這些叛軍看起來特別的強大,其實內部矛盾還是非常多的,幾大勢力之間誰也不服,誰都想要,當最大的就拿耿精忠和鄭經來說,剛開始兩人結盟的時候鄭經要求自己可以隨時到漳州泉州這些地方,即便自己的部隊能夠在大陸上面休息,但是耿精忠卻從來沒把鄭經當一回事,所以拒絕了他們的要求。

耿精忠後來投降康熙,而且還立了功,為什麼最後被凌遲處死?

04 想到漳州,泉州,潮州等城市,卻在這個時候投靠了鄭經,耿精忠就趕緊想要奪回這些城市,但是被鄭經的軍隊全部擊敗,雖然後來兩人和好,但是還是經常發生摩擦。等到了康熙15年的時候,清朝官兵採用各個擊破的方式,先是擊敗了耿精忠,逼迫耿精忠就犯,隨後讓耿精忠帶罪立功領兵殺向了自己昔日的盟友。在戰鬥之中立下赫赫戰功的耿精忠的爵位最終被保留,永久駐紮在潮州,但是在不久之後耿精忠的部下就告發耿精忠暗中仍然謀劃著反叛之事,於是在康熙21年被明珠給參了一本,所以康熙皇帝下令凌遲處死耿精忠。

耿精忠後來投降康熙,而且還立了功,為什麼最後被凌遲處死?

不得不說耿精忠這人真的是死有餘辜,本來都已經準備造反了,誰知道到時候又臨時倒戈,如果能夠安安心心的駐紮在潮州的話,也許還能夠獲得一個平安的晚年,誰知道仍然懷著不誠之心,這樣的人你說他不死誰死。

耿精忠後來投降康熙,而且還立了功,為什麼最後被凌遲處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