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童年趕上戰爭,就沒有童年可言

電影:《伊萬的童年》

當童年趕上戰爭,就沒有童年可言

2020/4/10

影評/當童年趕上戰爭,就沒有童年可言


這是一篇遲到了很久的影評。電影的截圖一直保留在手機裡,每次清理手機都捨不得刪,實在太唯美,又太過淒涼。

影評/當童年趕上戰爭,就沒有童年可言


德軍空投的炮火,如一顆顆流星般從天而降,落入水中,滅了聲響…

這是一部戰爭片,卻沒有一個交火鏡頭,反之是一幕幕如死灰般的寂靜,將童年一點點撕碎,踩踏。

影評/當童年趕上戰爭,就沒有童年可言


戰爭從未對任何人收起猙獰,包括年幼的孩子。當童年不湊巧地趕上了戰爭,就有了一個伊萬,和成千上萬個伊萬。

他看起來是個堅強的小戰士,脾氣倔強,有些乖張,有著正常的同齡人所不該有的一身魔狂和膽氣,可那是他嗎?

影評/當童年趕上戰爭,就沒有童年可言


真正的他難道不在那些不斷閃回的夢中,在裝滿豐碩的果實的車上,在滋養萬物眾生的甘霖裡,在母親帶笑的眸子裡嗎?

影評/當童年趕上戰爭,就沒有童年可言


現實就像個噩夢,要扼殺所有稚嫩,即便是在悄無聲息的夜裡,也時刻鞭撻著幼小的神經。

愛笑的姐姐,冰冷的繩索,溫暖的母親,不斷的炮火,交錯,交錯,再交錯,這個十幾歲的少年身體還好好活著,可內心的生命感,已經不知去向,他或許在母親倒在納粹的屠刀下的那一刻,就已經死了。

人間的最後一絲溫情也被摧毀,他什麼都不怕了。直到他的名字在納粹處死的名單上出現,人們才知道有一個少年犧牲了。他也終於不用再承受煉獄般的精神折磨了。

影評/當童年趕上戰爭,就沒有童年可言


歷史告訴我們,人類是何等的好戰,有人選擇戰爭,就有人無法逃避戰火,有人為了勝利而戰,有人卻是為了戰爭而戰,他們不知道為什麼會有殺戮,也根本看不到和平在哪兒,他們本身就是為戰爭打造的,純粹的,渺小而堅毅,脆弱而勇猛的生命。

這又是一部處女作,是被稱為“俄羅斯電影詩人”的塔爾科夫斯基1962年在莫斯科電影廠拍的第一部電影。第一部作品就達到了後人難以企及的高度,更別說後來的《壓路機與小提琴》、《鏡子》、《鄉愁》了。他用黑白灰和光影告訴世人,電影也是可以當成詩來讀的。

影評/當童年趕上戰爭,就沒有童年可言


看關於少年的戰爭片就不免會想到小時候熱播的《小兵張嘎》,回想嘎子和他的朋友們在戰爭環境下竟依舊是單純可愛的少年,嘻笑打鬧,還時常會逗樂觀眾,當時覺得那是何等正常,可現在,會產生深深的懷疑,那些被時局硬生生推向戰場的少年真的會快樂嗎?

童子軍,應該是全人類的夢魘。

影評/當童年趕上戰爭,就沒有童年可言


在夢幻又可怖的藝術空間裡遊走,電影將戰爭裡的童年濃縮成一篇散文詩,讓我們撫摸到一個十四歲少年短暫生命的歷程。

只願世界不再有伊萬。

影評/當童年趕上戰爭,就沒有童年可言


作者:逐雨瀟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