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要小兒安,常帶三分飢與寒。

去年的春天,有個病患是小兒發燒咳嗽,家長特別關心,問了很多。這小兒發燒,起源於父母過於關愛小孩,想給小孩進補,用玉屏風散煮羊肉給小孩吃。春天不能隨便進補,春天陽氣往外往上升,不要隨便喝溫補的東西。春天肝陽上亢的病人很多,我們要幫他收收。


小孩子是少陽之體,正逢春天,陽氣上越,會把下面的陰水消耗掉,這小孩是明顯的脾腎陽虛、肝陽上亢。春天的病有三種:一是陽氣升不上去,要用疏肝順肝的思路。二是陽氣升發太過,要用鎮肝收斂的思路。三是陽氣鬱在中焦,要用升降調和的思路。


這個小孩,給他開了個簡單的方子。以黃芩、桑葉、桑白皮、竹茹,清瀉肺熱降胃氣。再以蘆根、白茅根,甘淡之品,引浮熱從膀胱小便排出。用龍骨、牡蠣,把亢越的肝氣往下鎮收。還加入芍藥甘草湯,養陰緩急,止咳嗽氣急。這方中十味藥,基本都偏於順降。人體氣機有降就有升,“孤陰不生,孤陽不長。”故治病不能純升亦不能純降,純升則陽亢不制,純降則氣瀉不止。這時,再加入一味蒼朮,可以讓小孩在降氣順肺的同時,能升發清陽。這樣,方子就有升有降了。

還交代病人回去要把腳搓搓,引浮熱下行。

若要小兒安,常帶三分飢與寒。

組方:黃芩5、桑葉5、桑白皮5、竹茹8、蘆根5、白茅根5、龍骨8、牡蠣8、赤芍5、甘草5、蒼朮5。7劑,水煎服。鍋裡放適量水(至少兩碗半),然後把藥材放入鍋中浸泡半小時,大火煮開,小火保持沸騰20分鐘,即可濾出藥汁(大概兩碗)。一天兩次,早晚各一次,一次一飯碗,溫服。


關於小孩子的保健,許多家長都不知道。小孩子的病,其實是家長慣養出來的。所謂關心則亂,我們在臨床上看很多父母太過關心小孩了,含在口裡怕化了,抱在手裡怕掉了。對小孩的欲求過於順從,要吃什麼儘管給他,還擔心小孩營養不夠。


恰恰相反,很多小孩根本不是營養不夠,而是營養過剩。胃腸有積滯,所以老長不好。我們經常說,不能給小孩零食,零食害人不養人。民間有句話叫:“若要小兒安,三分飢與寒。”現在的父母很少有能理智地給小孩三分飢與寒的,只會過度溫飽,導致小孩的經常感冒發燒,這點,也是很值得思考的。


中醫講究辨證論治,所以治療也是一人一方,切不可生搬硬套。

老中醫免費諮詢,加微信ShennongZhongyi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