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环境日 | 来聊聊绿色金融那些事

自1972年,世界环境日设立以来,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成为全世界的共同认知和追求。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伴随着新旧动能转换、蓝天保卫战等一系列宏观发展战略的推进,绿色产业迎来发展机遇期。

作为现代经济命脉的核心,金融在其中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加快发展绿色金融,强化金融对绿色产业的支持,推动绿色经济增长点的培育,成为当下和未来金融发展的重要使命。

在这个过程中,海尔金融保理又是怎么作为的,小编带您一探究竟。

让绿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变底色

在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大背景下,节能环保、新能源、绿色低碳等产业,成为当下和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中国的“十三五”规划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国家把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实现绿色转型作为重要任务。

而绿色发展理念、绿色转型,并不是仅仅局限在传统意义上的环境保护、污染治理、降低排放等实体经济微观实践中,还包括更高层次上的绿色经济体系建设。

这其中就离不开与之相配套的现代经济核心——金融。

绿色经济体系呼唤绿色金融。

绿色金融的3大突出特点

与传统金融相比,绿色金融的更加突出3大特点:

❀一是,更加强调人类社会的生存环境利益;

❀二是,将环境保护、资源有效利用作为活动成效标准之一,通过金融活水的作用引导经济主体注重自然生态平衡;

❀三是更强调金融活动与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协调发展,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由此可见,绿色金融不仅具备金融的特质,还更加注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更加侧重节能减排、绿色能源、环境保护等产业项目的金融服务力度。

中国的绿色金融之路应该怎么走?方向在哪里?

在日前举办的2019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年会上,中国银行副行长陈雨露就给出了答案。

会上,他就未来绿色金融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从理论、标准体系、产品和服务创新和国际合作4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这无疑为绿色金融行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目标和方向。

在“深化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推动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环节中,陈雨露提出要“动员各类资本尤其是更多社会资本参与绿色项目建设,提升经济主体发展绿色金融的内在动力。

来自海尔金融保理的绿色金融实践

在产业投行模式的指导下,海尔金融保理创新探索,以信用重构产业模式,将成熟的链式信用生态模式在绿色环保产业落地实践,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绿信链模式(绿色产业链式信用生态模式),打造绿色信用生态、构建绿色信用链群。

事实上,绿信链小微切入绿色环保产业的客观背景仍然是产业自身的传统金融服务在时间、产品、信用管理上存在诸多可以提升之处。

例如:环保项目获得授信前,项目完成率需达到50%,这一要求为环保企业带来不小的资金压力。

而绿信链模式沿用了“信用变现资源”的模式,通过打造环保产业信用生态闭环,为用户提供全流程的资金管家服务,链接银行资源解决资金压力。

而且,在该平台上,多方资源共创,优质企业互联互通,优质项目平台共享。

❆在海南美舍河生态治理工程项目中,中标的环保公司面临着河流整治的紧迫性与传统融资模式审批周期长的矛盾。

此时,海尔金融保理以信用管理为抓手,通过对项目用款节奏的分析,设计出适合湿地保护项目的全套资金方案,解决了环保公司的资金困境。

不仅如此,在环保公司各项条件成熟之后,海尔金融保理直接为其链接银行项目贷款,保障项目接下来能按计划推进。美舍河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到了原来的“美貌”。

❆在云南元谋县,元谋县全县土地缺灌率高达44.83%,资源性和工程性缺水是长期以来制约元谋跨越发展的主要瓶颈。智能灌溉设备公司项目落地的快慢直接影响到当地经济林果业的发展。

但是项目部前期的高投入以及长回款周期,成为智能灌溉项目落地的瓶颈。海尔金融保理凭借“特许经营权+股权”的定制化金融解决方案,为企业盘活应收账款加速资金回笼,使得29个农村灌溉水利工程项目顺利上马,农民提前用上了高科技的灌溉技术。

绿信链平台还链接上下游资源方、专业技术团队、金融、市场等资源方共创,为用户提供全产业链解决方案。

而再也不用靠天吃饭的当地农民,也迎来了物联网农业转型的「黄金年代」,亩均增收达到5000元以上,智能灌溉企业实现了物联网农业转型,企业营业收入由12亿元提升到18亿元。

海尔金融保理的绿信链模式,通过信用授权,吸引了环保产业链各资源方来参与共创,共同构筑绿色金融新生态。

截至目前,海尔金融保理为甘肃、云南等多个国家重点扶持贫困乡村的农业灌溉节水、农民安全饮水、农村污水处理领域注入多维度的资金,协同企业每年灌溉节水2600万立方米,惠及农民110万。

这无疑为推动我国绿色金融和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了一份绿色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