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玲:孩子們的“知心姐姐”

張慧玲:孩子們的“知心姐姐”

張慧玲和志願者(左、中)走進孩子家裡開展幫扶。

福州晚報記者 林銘/文 受訪者供圖

社區有學生輟學,她奔走於學生和家庭之間,架起溝通的橋樑;學校有孩子變得孤僻叛逆,她一次次走家入校談心,幫助他們敞開心扉……9年來,“80後”張慧玲用熱情和耐心,幫扶了1000多名孩子,被大家稱作“知心姐姐”。

“知心姐姐”打開孩子心扉

2011年大學畢業後,張慧玲成了福州市青少年事務社會工作者協會的社工,她每天進學校、進社區,服務流動兒童。

張慧玲告訴記者,一個叫小文的孩子讓她印象深刻。小文性格極度孤僻、恐懼社交、不講究個人衛生。“他很封閉,沒有同學願意和他說話。我們找他談話,他也不理會,看看你們有什麼辦法幫幫他。”對於小文,老師已經無計可施。

小文一進社工站就坐在椅子上,身體僵硬,非常緊張。談話二十幾分鍾,他總是低著頭,眼睛盯著一處看,小手一直戳衣角,一句話都不說。

張慧玲耐心和他聊,嘗試尋找更多話題。她問“你最厲害的是什麼”,小文終於輕輕回答“我會下象棋”。張慧玲立刻表揚他:“你很厲害啊!下次可以教教我嗎?”小文想了想,答應了。

第二次見面,張慧玲準備了象棋。通過玩象棋,小文願意正常開口說話了。雙方建立比較好的關係後,她瞭解到小文父母關係不好,小文平時缺少關心,生活條件較差,從而造成心理問題。

張慧玲來到小文家裡,分別和他父母溝通。慢慢地,這個家庭逐漸恢復原有的和睦。她還通過繪畫表達和繪本故事,慢慢幫助小文走出不愉快的境地,幫助他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小文開始變得樂觀幽默,還會幫助其他同學了。老師看到小文的變化,非常感慨:“這個孩子變化很大,謝謝你們花費這麼多心血幫助他。”

幫助小文,張慧玲有了更多成就感,也對這類群體有了更深的認識。在她的社工生涯中,這樣的案例還有很多,比如躲在社工辦公室不想回家的女孩、逃學上網的男孩等。9年來,她幫扶了1000多名孩子。

“幫助一個孩子,就是幫助一個家庭”

大四時,張慧玲就在福建·福州12355青少年服務檯實習,每週定期到晉安區站北外口小學開展服務。每次她一到校園,好多學生就立刻圍上來,熱情地和“知心姐姐”打招呼。

在學校服務兩個多月,張慧玲看到了外來工子女在成長中存在的問題,也看到了他們對社工的需求。“當社工,可以改變自己、完善自己,也可以改變社會。幫助一個孩子,就是幫助一個家庭。”張慧玲說。

就這樣,一晃九年。不論是剛就業時只拿不到1500元的工資,還是在當學校社工的第四個年頭,同批社工離開,張慧玲依然守著初心。今年疫情期間,已是福州市青少年事務社會工作者協會負責人的張慧玲,積極聯動福州各縣(市)區12家團屬社工中心及福州高校,共同開展防疫志願服務工作。

如今,隨著社會化運營、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不斷推進,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的路徑不斷拓寬,社工服務機構有了更好的發展前景。張慧玲說,希望更多人共同關注幫扶這些身處困境的孩子,讓他們重拾自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