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燈會元》白話文卷一:西天祖師

第一卷.1


五燈會元-白話全譯


《五燈會元》白話文卷一:西天祖師


整理輯錄:雲山芳草

第一祖:迦葉尊者

禪宗第一祖師摩訶迦葉尊者,摩竭陀國人。種姓是婆羅門。父親叫飲澤,母親叫香志。迦葉出家前是鍛金師,熟知黃金特性,能把金子弄得柔軟服貼。
《付法傳》說:在久遠劫中,毗婆尸佛進人涅槃以後,眾人為毗婆尸佛修建佛塔,塔中佛像面部的金色有一點缺損.當時有一個家境貧寒的女子,把收藏的一顆金珠拿到迦葉金師處所,請迦葉將金珠融化了修飾佛像的面部。修補結束後,二人立下誓言:願成為一對無姻夫妻。由於這個因緣,二人在第九十一劫出世時都是金色之身。
後來迦葉轉生於清淨無慾的梵天,天壽盡了,又轉生於中印度摩竭陀國的一戶婆羅門家,名叫迦葉波。因其飲光勝尊(迦葉也叫“飲光氏”其身散發的紫金色光可以吞沒一切光),所以以金色為名號。由於這個緣故,迦葉立志出家,希望普度眾生,釋迦牟尼佛稱讚他:“善來比丘,鬍鬚頭髮自行脫落剃度,俗衣變作袈裟,你在僧眾當中神通第一。”又說:“我將把清淨法眼傳付給你,你要流佈於後世,不要令其斷絕了。”


《涅槃經》說:世尊將要涅槃時,迦葉不在涅槃會中,世尊對大弟子們說:“等迦葉來了,可以叫他宣講正法眼藏。”當時迦葉在耆崛山的畢缽羅窟裡,見光明萬道,即刻進人三昧定中,以清淨的天眼,他看見世尊在熙連河邊將要進入涅槃,立即告訴弟子們:“如來將要涅槃了,我們速去。“


趕到世尊涅槃的婆羅雙樹間,悲痛眷戀,嚎啕大哭。佛從金棺裡示出雙足。這時迦葉對僧人們說:“佛已荼毗,焚燒火化收集金剛舍利,不是我們最重要的事,我們應當集結法要,佛的智慧法門不要令其斷絕了,”於是說偈:“佛的弟子,且莫隨佛涅槃。修得神通的人,應當赴會來集結法要。”於是,修得神通的人都來到王舍城耆閩崛山畢缽羅窟集結佛經。


當時阿難漏未盡,還沒有修得自在神通,不得參與集會,後阿難發心猛修,幾天就證得了阿羅漢果,才得以參加集會,迦葉於是告訴僧眾:“這位阿難比丘(和尚)多聞廣遠所憶不忘,智慧過人。他經常跟隨在佛身邊,梵行清淨。他聽佛說的法,就像將水從一個容器倒進另一個容器,沒有一點遺漏。佛讚歎他是第一個聰敏的人。應當許可請他入會綴集整理佛經。”眾人聽了,默不作聲。迦葉對阿難說:“你現在可以和大家宣講法要。”阿難即老實接受,他觀察眾人的心態,口中念出幾句偈詞:“諸位僧眾弟子,離開了佛和法,我們就失去了莊嚴的依靠。猶如茫茫夜空,只有星星,沒有月亮。”說完偈又頂禮眾僧人足,然後登上法座,宣講道:“我聽到佛是這樣說的。當時佛住在某地方演講某教法,眾人和天神們都向他施禮,依照他的教法行事。”這時迦葉問眾僧人:“阿難所說的,沒有錯吧?”眾人都說:“和世尊所說一樣。”迦葉便告訴阿難:“我今年不能久留了。現在我把我佛的正法傳付給你,你好好護持。聽我的偈詞:“所有法的本來,沒有法亦沒有對錯的法,若見有一法,法中就會分有法有不法。”說完偈子,迦葉拿了僧伽梨大衣入雞足山去了,在那兒等待彌勒佛的誕生。這是周孝王五年——丙辰年的事。


一外道人士問迦葉尊者:“哪一個是我的本來?


迦葉尊者說:“你在尋找我的時候,那個就是你的本來。”


外道又問:“這個就是我的本來,那麼,你的本來又在哪裡呢?”


尊者說:“你問,我在尋思找答案時,這個就是我的本來”


一天,迦葉葉尊者雙足踩在泥中幹活,一個沙彌看見了,問他: “為什麼要自己幹呢?


尊者回答:“要是我不幹,誰替我幹?”


《五燈會元》原文:


西天祖師一祖摩訶迦葉尊者一祖摩訶迦葉尊者,摩竭陀國人也。姓婆羅門,父飲澤,母香志。昔為鍛金師,善明金性,使其柔伏。付法傳雲:嘗於久遠劫中,毗婆尸佛入涅槃後,四眾起塔,塔中像面金色有缺壞。時有貧女,將金珠往金師所,請飾佛面。既而因共發願:願我二人為無姻夫妻。由是因緣,九十一劫身皆金色,後生梵天。天壽盡,生中天摩竭陀國婆羅門家,名曰迦葉波,此雲飲光勝尊,蓋以金色為號也。繇是志求出家,冀度諸有。佛言:“善來,比丘!”鬚髮自除,袈裟著體,常於眾中稱歎第一。復言:“吾以清淨法眼,將付於汝。汝可流佈,無令斷絕。”涅槃經雲:爾時世尊欲涅槃時,迦葉不在眾會,佛告諸大弟子,迦葉來時,可令宣揚正法眼藏。爾時迦葉在耆闍崛山畢缽羅窟睹勝光明,即入三昧,以淨天眼,觀見世尊於熙連河側,入般涅槃。乃告其徒曰:“如來涅槃也,何其駛哉!”即至雙樹間,悲戀號泣。佛於金棺出示雙足。爾時迦葉告諸比丘:“佛已茶毗,金剛舍利,非我等事。我等宜當結集法眼,無令斷絕。”乃說偈曰:“如來弟子,且莫涅槃,得神通者,當赴結集。”於是得神通者悉集王舍耆闍崛山畢缽羅窟。時阿難為漏未盡,不得入會,後證阿羅漢果,由是得人。迦葉乃白眾言:“此阿難比丘多聞總持,有大智慧,常隨如來,梵行清淨。所聞佛法,如水傳器,無有遺餘。佛所讚歎,聰敏第一。宜可請彼集修多羅藏。”大眾默然。迦葉告阿難曰:“汝今宜宣法眼。”阿難聞語信受,觀察眾心而宣偈言:“比丘諸眷屬,離佛不莊嚴。猶如虛空中,眾星之無月。”說是偈已,禮眾僧足,升法座而宣是言:“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某處說某經教,乃至人天等作禮奉行。”時迦葉問諸比丘:“阿難所言,不錯謬乎?”皆曰:“不異世尊所說。”迦葉乃告阿難言:“我今年不久留,今將正法付囑於汝。汝善守護,聽吾偈言。法法本來法,無法無非法。何於一法中,有法有不法”?”說偈已,乃持僧伽梨衣入雞足山,俟慈氏下生。即周孝王五年丙辰歲也。尊者因外道問:“如何是我我?”者曰:“覓我者是汝我。”外道曰:“這個是我我,師我何在?”者曰:“汝問我覓。”尊者一日踏泥次,有一沙彌見,乃問尊者:“何得自為?”者曰:“我若不為,誰為我為?”


法偈:


法法本來法,無法無非法。何於一法中,有法有不法


大意:原來是沒有法的,因起一念或法,就會生出無量無邊的法。


法法:指包涵一切法


無法無非法:指包涵一切法,這一切法都是空無


有法有不法:亦是指包涵一切法,如一部電影包涵喜怒哀樂,看時真切,歇時既無。


何於一法中,有法有不法: 整句就是一念三千大千世界,一念十法界,亦一念一世界,這是菩薩的境界,當菩薩一念起時,十法界同時現前,也就說菩薩起一念,整個十法界都是看得清清楚楚,而且來去自如,自在幻化遊戲,一念不起時,虛空無一物,十法界亦空無。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無量萬物,這是凡夫意識邏輯的境界,凡夫是在唸上又不斷的起念,念上追逐念如奔騰咆嘯的江河水,追求冒險越刺激的念就越來勁,這就是凡夫的境界,無始無量劫的追逐這個念頭不曾有過停息,亦不知如何停息,即便追念稍稍慢些兒,都會生起無聊煩悶要死的念。凡夫起念亦現十法界,但他看不見,因為去追念去了,一追就歇不下來了。菩薩起念不追念,念起念落自在遊戲,故起一念即見十法界。


第二祖:阿難尊者


阿難尊者,王舍城人。種姓剎帝利,父親是斛飯王。阿難是釋迦牟尼佛的堂弟,梵語全稱阿難陀,意思是喜慶,亦說歡喜。阿難生於釋迦牟尼成道之夜,因此取了這個名字。阿難知識豐富,博學通達,很有才智。世尊曾經讚歎他,認為他是總持第一,持法不忘。加上他前世積有大功德,聆聽奉持法藏,如將水從一個容器倒人另一個容器,全部接收,沒有遺漏,釋迦牟尼便讓他作侍者。


一天阿難尊者告訴佛:“今天我進城,看見一樁奇特的事。”佛問:“看見什麼奇特的事?”阿難說:“我進城時,看見一幫藝人聚集在一起在跳舞唱歌,出城時,總看見老弱病亡的事。”佛說:“我昨天進城,也看見一樁奇特的事。”尊者問:“不知道看見了什麼奇特事?”佛說:“我進城時看見一幫藝人聚集在一起跳舞唱歌,出城時也看見藝人在跳舞唱歌。”

一天阿難問迦葉:“師兄,世尊除了傳給你金縷袈裟以外,還傳了什麼呢?”迦葉叫阿難一聲,阿難答應哎。迦葉說:“去推倒寺門前的竹竿!”

後來有一次,阿闍世王對阿難說:“仁人阿難!如來和迦葉尊勝兩位大師都已經涅槃,我因為事多,都沒有親眼目睹。尊者臨要涅槃時,請通知我,我前來向你告別。”阿難尊者答應了。後來,忽然間跟自己說:“我今生命脆弱,就像堆積起來的泡沫一樣。何況又衰老了,哪裡還能長久住世?阿闍世王和我還有約定。”便來到王宮,對守門人說:“我要進入涅槃,來同國王告辭。”守門說:“國王正在睡覺,不可以通知他。" 尊者說:“等國王醒來,替我告訴他吧.”

這時,阿闍世王在夢中看見一個華蓋,金、銀、珍珠、瑪瑙、琉璃、硨磲、玫瑰七寶裝飾美盛,千萬億眾圍繞著瞻仰。不一會兒風雨暴起,吹斷了蓋柄,珍寶瓔珞什麼的全都散落在地上,他心裡十分驚異,即醒來。守門人把剛才發生的事情稟告給他。國王聽說後,失聲痛哭,哀動天地,急忙趕到毗舍離城,看見尊者在滾滾的恆河中心,盤腿而坐,阿闍世王向他行禮,說了一偈:“稽首三界之尊,捨棄我來到這裡,暫憑悲願力,千萬不要就這樣涅槃"這時毗舍離王也在河邊,也說一偈:“尊者何太急,歸於寂滅場;願您稍留步,再受我供養。”阿難尊者見兩位國王都來勸他,也說一偈:“兩位國王,好自為之,悲苦相戀,大可不必。涅檗是我歸靜,因為諸般因果本是虛無。”尊者又自忖:我的位置如果偏向河兩側的任何一國,都會引起兩國競爭,沒有好處,應該以平等之心普度眾生,於是保持在恆河中流進人涅槃。

這時山河大地,應尊者涅槃而發生六種震動,雪山上有五百位仙人,看見了這瑞應,飛到空中,降到恆河上,親吻尊者的足,用胡人的方式跪下說:“在長老您這裡,我們應該證悟佛法,願您佈施大慈悲,度我們脫離苦海。”尊者默默地接受了他們的請求,馬上就把印度文明的發樣地.-一兢伽河(今稱恆河)變成了一片金地,為這些仙眾宣講佛法,尊者又想:以前度脫的弟子們也應該來會一會。


很快,五百位阿羅漢從天空而下,為各位仙人出家授具足戒。仙眾裡,有兩位阿羅漢,一位叫商那和修,一位叫末田底伽。尊者知道商那和修是能傳佛道的法器,就告誡他:“過去如來把大法眼傳付給大迦葉,迦葉進人雞足山禪定前傳付給我。現在我就要滅寂,所以傳給你。你接受我佛的法教,應當聽偈言: “祖上是有法傳付,傳付下來的說沒有法的,這個需要各人自己去領悟,悟了亦沒有這個法。”阿難尊者傳付清淨法眼完畢,一躍起,升人虛空,現出十八般變化,進入風奮迅三昧,這種禪定能生出疾風般迅猛的神力。


阿難的遺體分為四份,一份奉送忉利天,一份奉送婆竭羅龍宮, 一份奉送毗舍離王,一份奉送阿闍世王。四個地方各修建一座寶塔供養他。這是周厲王十二年——癸巳年的事。


原文:


二祖阿難尊者二祖阿難尊者,王舍城人也。姓剎利帝,父斛飯王,實佛之從弟也。梵語阿難陀,此雲慶喜,亦云歡喜。如來成道夜生,因為之名。多聞博達,智慧無礙。世尊以為總持第一,嘗所讚歎。加以宿世有大功德,受持法藏,如水傳器,佛乃命為侍者。尊者一日白佛言:“今日入城,見一奇特事。”佛曰:“見何奇特事?”者曰:“入城時見一攢樂人作舞,出城總見無常。”佛曰:“我昨日入城,亦見一奇特事。”者曰:“未審見何奇特事?”佛曰:“我入城時見一攢樂人作舞,出城時亦見樂人作舞。”一日問迦葉曰:“師兄!世尊傳金襴袈裟外,別傳個甚麼?”迦葉召阿難,阿難應諾。迦葉曰:“倒卻門前剎竿著!”後阿闍世王白言:“仁者!如來、迦葉尊勝二師,皆已涅槃,而我多故,悉不能睹。尊者般涅槃時,願垂告別。”尊者許之。後自念言:“我身危脆,猶如聚沫,況復衰老,豈堪久長?阿闍世王與吾有約。”乃詣王宮,告之曰:“吾欲入涅槃,來辭耳。”門者曰:“王寢,不可以聞。”者曰:“俟王覺時,當為我說。”


時阿闍世王夢中見一寶蓋,七寶嚴飾,千萬億眾圍繞瞻仰;俄而風雨暴至,吹折其柄,珍寶瓔珞,悉墜於地,心甚驚異。既寤,門者具白上事。王聞,失聲號慟,哀感天地。即至毗舍離城,見尊者在恆河中流,跏趺而坐。王乃作禮,而說偈曰:“稽首三界尊,棄我而至此,暫憑悲願力,且莫般涅槃。”時毗舍離王亦在河側,說偈言:“尊者一何速,而歸寂滅場;願住須臾間,而受於供養。”尊者見二國王鹹來勸請,乃說偈言:“二王善嚴住,勿為苦悲戀。涅槃當我靜,而無諸有故。”尊者復念:我若偏向一國,諸國爭競,無有是處,應以平等度諸有情。遂於恆河中流,將入寂滅。是時山河大地,六種震動,雪山有五百仙人,睹茲瑞應,飛空而至,禮尊者足,胡跪白言:“我於長老,當證佛法,願垂大慈,度脫我等。”尊者默然受請,即變殑伽河悉為金地,為其仙眾說諸大法。尊者復念:先所度脫弟子應當來集。須臾,五百羅漢從空而下,為諸仙人出家授具。其仙眾中有二羅漢:一名商那和修,二名末田底迦。尊者知是法器,乃告之曰:“昔如來以大法眼付大迦葉,迦葉入定而付於我;我今將滅,用傳於汝。汝受吾教,當聽偈言:本來付有法,付了言無法。各各須自悟,悟了無無法。””尊者付法眼藏竟,踴身虛空,現十八變入風奮迅三昧。分身四分:一分奉忉利天,一分奉娑竭羅龍宮,一分奉毗舍離王,一分奉阿闍世王。各造寶塔而供養之。乃厲王十二年癸巳歲也。


第三祖:商那和修尊者


三祖師商那和修尊者,摩突羅國人,他也叫舍那婆斯。姓毗舍多。父親林勝,母親憍奢耶,商那和修尊者在母親肚裡懷了六年才生下來,梵語稱“商諾迦”,意思是說從胎裡就穿著衣服出來,這也是西域九枝秀草的名稱。若有聖人降生,便有這種草從潔淨的地方長出來,和修誕生的時候,這種瑞草也就應驗。從前釋迦牟尼佛來到摩突羅國,看見一座青翠的樹林,樹木枝葉茂盛,佛對阿難說:“此林地名優留荼。我寂滅以後一百年,有個叫商那和修的僧人,會在這裡傳播佛法的妙義。”一百年之後,果然誕生了和修,出家證悟道果,繼承了阿難尊者(也叫慶喜尊者)的法眼,度化有情眾生,他住在這座林子裡,降伏了二條火龍,歸順佛教。火龍於是把這塊地盤施捨給了商那和修尊者,讓他用來修建佛寺。

尊者化導眾生,已是多年,想把正法託付給後來人。他在吒利國尋找時,遇見一名叫優波鞠多的人,尊者將其收為自己的侍者,問優波鞠多:“你幾歲啊?”優波鞠多回答:“我今年十七歲。”尊者又問: “是你這身肉體十七歲,還是心十七歲?”優波鞠多答:“師父頭髮已經白了,是頭髮白,還是心白?”尊者說: “我只是頭髮白而已,不是心白。”優波鞠多說:“我是身體十七歲,不是心十七歲。”

尊者知道他是可以傳道的人,三年以後,便為他落髮授具足戒。告訴他:“當年釋迎牟尼佛以無上法眼傳付囑迦葉,後來輾轉相授,傳至我這裡,現在我傳付給你,不要讓其斷絕。你要繼承如來的法教,聽我偈語: ‘不是法也不是心,沒有心也沒有法,在說心法時,此法也不是心法’。”說完偈語後,商那和修尊者便隱居於罽賓國南象白山中。

後來在三昧禪定中,尊者看見弟子鞠多擁有五百徒眾,修行經常懈怠輕慢。尊者便前往,示現龍奮迅三昧調伏僧眾的懈慢心。尊者說了一·段偈頌:“完全通達,便沒有了彼此之分;修到至聖,便沒有了長短參差。你們戒除了輕慢心,就能迅速證得阿羅漢。”五百僧人聽了偈頌後,便依照教言奉行,都斷盡了塵世煩惱,證得了阿羅漢果。 商那和修尊者便現十八變三昧火,大火火化了自己的身體。鞠多收集尊者的舍利,安葬於梵迦羅山。當時五百僧人各持一幡,將舍利迎送到梵迦羅山,建塔供養,這是周宣王二十二年乙未年的年尾了。


原文:


三祖商那和修尊者三祖商那和修尊者,摩突羅國人也。亦名舍那婆斯。姓毗舍多,父林勝,母憍奢耶,在胎六年而生。梵語商諾迦,此雲自然服,即西域九枝秀草名也。若聖人降生,則此草生於淨潔之地。和修生時,瑞草斯應。昔如來行化至摩突羅國,見一青林,枝葉茂盛,語阿難曰:“此林地名優留荼,吾滅度後一百年,有比丘商那和修,於此轉妙法輪。”後百歲,果誕和修,出家證道,受慶喜尊者法眼,化導有情。及止此林,降二火龍,歸順佛教。龍因施其地,以建梵宮。尊者化緣既久,思付正法。尋於吒利國,得優波鞠多以為給侍。因問鞠多曰:“汝年幾邪?”答曰:“我年十七。”者曰:“汝身十七,性十七邪?”答曰:“師發已白,為發白邪?心白邪?”者曰:“我但發白,非心白耳。”鞠多曰:“我身十七,非性十七也。”尊者知是法器。後三載,遂為落髮授具。乃告曰:“昔如來以無上法眼付囑迦葉。展轉相授,而至於我;我今付汝,勿令斷絕。汝受吾教,聽吾偈言:非法亦非心,無心亦無法。說是心法時,是法非心法。””說偈已,即隱於罽賓國南象白山中。後於三昧中,見弟子鞠多有五百徒眾,常多懈慢。尊者乃往彼,現龍奮迅三昧以調伏之。而說偈曰:“通達非彼此,至聖無長短。汝除輕慢意,疾得阿羅漢。”五百比丘聞偈已,依教奉行,皆獲無漏。尊者乃現十八變火光三昧,用焚其身。鞠多收舍利,葬於梵迦羅山。五百比丘各持一幡,迎導至彼,建塔供養。乃宣王二十二年乙未歲也。


詞彙: 商諾迦縛娑(商那衣)


釋義:

(人名)S/a%n!akava%sa,又作S/a%n!ava%sa,舊雲商那和修、舍那和修、舍那波私,阿難之弟子也。商那,商諾迦為衣名。世世著設諾迦衣,因以為名,設諾迦衣,此譯麻衣,舊雲胎衣者,義翻也。西域記一謂彼在先身中以設諾迦草續成為衣,於解安居日持施眾僧。以此福力,於五百身中陰生陰常服此衣,今世以最後身從胎俱出。身既漸長,衣亦隨廣。及阿難度之出家,其衣變為法服。及受具戒,更變為九條僧伽胝。將證寂滅,至邊際定,發智願力,留此袈裟,盡釋迦遺法。法盡之後,方乃變壞雲。付法藏傳二曰:“商那和修,由願力故,處母胎著商那衣。”毗奈耶雜事四十曰:“其子生時以奢搦迦衣裡身而出,因即名為奢搦迦。”開宗記一本曰:“舊雲商那和修,此曰胎衣。此從義言,未詳所以。新曰商諾伽縛娑,此是草名。”


第四祖:優波鞠多尊者


第四祖優波鞠多尊者,吒利國人。又名優波崛多、鄔波崛多。種姓是當時印度地位最低的首陀羅,父親叫善意,十七歲出家,二十歲證得道果。隨機雲遊度化,在摩突羅國,聽聞優波鞠多尊者開示的成佛之法後,發心出家修行的人很多。因為這樣,魔宮震動,魔王波旬憂愁恐懼。於是魔王竭盡魔力來阻擾惑害能成佛的正法。


優波鞠多尊者進入三昧禪定,因為去細觀魔王之作為。魔王趁機得便,便用魔力將莊嚴美麗的瓔珞項鍊戴攝在尊者的脖子上。


尊者出定後,便去取來人、狗、蛇三尸體,化為鮮花結成的花串,美言寬慰魔王說:“你送我的瓔珞項鍊,十分珍貴美妙。我有鮮花結成的花串,奉送給你,表示酬謝。”魔王波旬大喜,伸長脖子接受花串,花串戴上後隨即變成三種臭屍,潰爛生蛆。魔王非常厭惡,又升起種種憂慮煩惱的情緒,用盡了自己的神力,也不能移動這串¨花鬘’’。於是魔王波旬升到六慾天,向各位天主求助,又跑到梵王那裡,請求梵王除去這串“花鬘”。


天眾告訴魔王:“這是佛家弟子所作的神變,我等平凡鄙陋,怎能除之?”魔王說:“那可怎麼辦?”梵王說:“你可以歸心於尊者,就能除掉這東西。”於是給魔王波旬說了一段偈頌,叫他迴向說:“哪兒跌倒,哪兒爬起。離了那塊地,你從哪兒起?”魔王接受了教誨,隨即下天宮,向優波鞠多尊者頂禮,深表哀痛懺悔。尊者說:“你如今離去後,見如來正法,還敢搗亂破壞嗎?”魔王說:“我發誓轉向佛道,永遠不再做壞事。”尊者說:¨心底果真如此,你可以自己唱‘皈依佛、法、僧三寶.’”魔王雙手合十,唱了三遍,花鬘盡除。他高興得跳起來,禮拜了尊者,說出一段偈頌:“跪拜佛門三昧尊者,十力神聖弟子。我今轉心迴向佛,除盡愚劣卑弱。”


優波鞠多尊者在世教化眾生,證果最多,每度一個就放一根竹籌在石室裡。石室長十八肘,寬十二肘,竹籌堆得滿滿的。最後一位是德高望重長輩人的兒子名叫香眾,來禮拜尊者,志向出家。尊者問他: “你是身體出家,還是心出家?”香眾回答:“我來出家,不為身心。"尊者說: “不為身心,那又是誰出家呢?”香眾回答: “出家人沒有我我,沒有我我的原故,心也就不生不滅,不生不滅,便是常道。諸佛的常心無形相,它的本來也是這樣。”尊者說:“你將會大徹大悟,心自然通達,應當皈依佛法僧三寶,出家為僧,繼承發揚如來正法。”隨即為香眾剃度,授具足戒。並告訴他:“你父親夢見金色的太陽,而後就生了你,你的法名可以叫提多迦。”又對香眾說: “如來的大法眼藏依照順序傳授,傳到我這裡,我今又傳付給你。聽我的偈頌: ‘心還是本來的心,本來的心不應該有法的。有法有本心,不是心也不是本來法。”傳付完畢,尊者便躍入虛空,現十八般變化,又回到自己的法座上,盤腿坐化。

提多迦用石室裡的竹籌焚燒了師父的遺體,收起舍利,建塔供養。這是周平王三十年庚子年的事。


原文:


四祖優波鞠多尊者四祖優波鞠多尊者,吒利國人也。亦名優波崛多。又名鄔波鞠多。姓首陀,父善意。十七出家,二十證果。隨方行化,至摩突羅國,得度者甚眾。由是魔宮震動,波旬愁怖,遂竭其魔力,以害正法。尊者即入三昧,觀其所由。波旬復伺便,密持瓔珞縻之於頸。及尊者出定,乃取人狗蛇三尸,化為華鬘, 言慰諭波旬曰:“汝與我瓔珞,甚是珍妙。吾有華鬘,以相酬奉。”波旬大喜,引頸受之,即變為三種臭屍,蟲蛆壞爛。波旬厭惡,大生憂惱。盡己神力,不能移動。乃升六慾天,告諸天主。又詣梵王,求其解免。彼各告言:“十力弟子,所作神變,我輩凡陋,何能去之?”波旬曰:“然則奈何?”梵王曰:“汝可歸心尊者,即能除斷。”乃為說偈,令其迴向曰:“若因地倒,還因地起;離地求起,終無其理。”波旬受教已,即下天宮,禮尊者足,哀露懺悔。尊者告曰:“汝自今去,於如來正法,更不作嬈害否?”波旬曰:“我誓迴向佛道,永斷不善。”尊者曰:“若然者,汝可口自唱言:皈依三寶。”魔王合掌三唱,華鬘悉除。乃歡喜踴躍,作禮尊者而說偈曰:“稽首三昧尊,十力聖弟子。我今願迴向,勿令有劣弱。”尊者在世化導,證果最多。每度一人,以一籌置於石室。其室縱十八肘,廣十二肘,充滿其間。最後有一長者子,名曰香眾,來禮尊者,志求出家。尊者問曰:“汝身出家,心出家?”答曰:“我來出家,非為身心。”尊者曰:“不為身心,復誰出家?”答曰:“夫出家者,無我我故。無我我故,即心不生滅;心不生滅,即是常道。諸佛亦常心無形相,其體亦然。”尊者曰:“汝當大悟,心自通達。宜依佛法僧,紹隆聖種。”即為剃度,授具足戒。仍告之曰:“汝父嘗夢金日而生汝,可名提多迦。”復謂曰:“如來以大法眼藏,次第傳授,以至於我。今復付汝,聽吾偈言:心自本來心,本心非有法。有法有本心,非心非本法。””付法已,乃踴身虛空,呈十八變,卻複本座,跏趺而逝。提多迦以室內籌用焚師軀,收舍利,建塔供養。即平王三十年庚子歲也。


第五祖: 提多迦尊者


五祖提多迦尊者,摩伽陀國人。梵語提多迦的意思是通達真相。提多迦初生的時候,他的父親夢見一輪金色的太陽從屋裡升出,照耀天地。前面有座被各種寶物裝飾得莊嚴華美的大山。山頂清泉噴湧,滂沱四流。後來提多迦遇上鞠多尊者,尊者為他做了解惑:“寶山就是這具身軀,泉水湧出是佛法無盡。太陽從屋裡升出,是你現在出家弘法。照耀天地,是你的智慧過人。”


提多迦聽師父的開示後,歡喜踴躍,因此唱了一偈: “高大莊嚴的七寶山,常出智慧的泉流。轉回為真實的佛法味,能度化種種有緣眾生。”鞠多尊者也和了一偈:“佛法傳到你這裡,當下即顯大智慧。金色的太陽從屋裡升出,照耀在天地間。” 提多迦聽了師父的妙偈,舉行禮儀恭承佛法,侍奉不懈。


後來,提多迦尊者來到中印度。那個國家有八千大仙人,以彌遮迦為首領。他聽說尊者來到本國,於是率領眾仙人前來瞻仰。他告訴尊者說:“過去我和尊師你一同生於梵天。我遇阿私陀仙人傳授我仙法,尊師逢遇佛門十力弟子,修習禪定。從這以後,我們分開走不同的道路,已經過了六劫。”尊者說:“凌亂破碎撐起的劫波,確實真切實在啊,如今你可舍邪歸正,以入佛道。”


彌遮迦說:“過去,阿私陀仙人為我授記時說: ‘你經歷六劫後,會遇上同學,證獲阿羅漢的果位’今時也真相遇,豈不印證了往世離奇的緣?,願尊師慈悲,讓我得到解脫。”尊者即為他剃度出家,命聖賢們給他授戒。其餘的仙眾,剛開始生出自高自大的輕慢心,尊者就向他們示現大神通。於是他們都發菩提心,一起出家。


尊者這時才告知彌遮迦:“從前如來以大法眼藏密付心印給迦葉,一直輾轉相傳,傳到了我這裡。我現在把它傳付給你,擔起保護傳承的責任。”於是說了一段偈:“證到這個法的心,沒有法也沒有對錯的法,證悟瞭如同沒有證悟,沒有心也沒有法。”說完偈語,提多迦尊者飛身躍入虛空,作十八般變化,進入火光三昧,自焚其身。


彌遮迦和八千僧眾一起收集舍利,在班荼山中建塔供奉。這時是周莊王五年——己丑年。


原文:


五祖提多迦尊者五祖提多迦尊者,摩伽陀國人也。梵語提多迦,此雲通真量。初生之時,父夢金日自屋而出,照耀天地。前有大山,諸寶嚴飾。山頂泉湧,滂沱四流。後遇鞠多尊者,為解之曰:“寶山者,吾身也。泉湧者,法無盡也。日從屋出者,汝今入道之相也。照耀天地者,汝智慧超越也。”尊者聞師說已,歡喜踴躍,而唱偈言:“巍巍七寶山,常出智慧泉。回為真法味,能度諸有緣。”鞠多尊者亦說偈曰:“我法傳於汝,當現大智慧。金日從屋出,照耀於天地。”提多迦聞師妙偈,設禮奉持。後至中印度,彼國有八千大仙,彌遮迦為首。聞尊者至,率眾瞻禮。謂尊者曰:“昔與師同生梵天,我遇阿私陀仙授我仙法,師逢十力弟子,修習禪那,自此報分殊塗,已經六劫。”者曰:“支離累劫,誠哉不虛。今可舍邪歸正,以入佛乘。”彌遮迦曰:“昔阿私陀仙人授我記雲:汝卻後六劫,當遇同學,獲無漏果。”今也相遇,非宿緣邪?願師慈悲,令我解脫。”者即度出家,命諸聖授戒。其餘仙眾,始生我慢。尊者示大神通,於是俱發菩提心,一時出家。者乃告彌遮迦曰:“昔如來以大法眼藏密付迦葉,展轉相授,而至於我。我今付汝,當護念之。”乃說偈曰:“通達本法心,無法無非法。悟了同未悟,無心亦無法。”說偈已,踴身虛空作十八變,火光三昧,自焚其軀。彌遮迦與八千比丘同收舍利,於班荼山中起塔供養。即莊王五年己丑歲也。


術語


非法:這裡指相,是相,都屬於非法。

相生二,就分有相和無相,有相指一切事物、意識思維等,無相指空、空相等。

相生三、生至無量無邊,生出你說、我說、他說都是屬於相,生出三千大千世界及一切,都屬於相。


第六祖: 彌遮迦尊者
六祖彌遮迦尊者中印度人,繼承提多迦傳授的佛法後,雲遊度化,一日來到北天竺國(北印度),看見城牆箭垛上方有金色的祥雲,忍不住讚歎道:“這裡有修道人的祥瑞之氣,必有大士可以繼承我的法脈。”
於是進城,在街市有一個人手裡拿著酒器,迎面上來問:“尊師從哪裡來?欲到哪裡去?”六祖說:“從自心來,欲往沒有去處。”那人問:“認識我手中的物嗎?”六祖說:“這是不潔器具,而有負於修道者。”那人又問:“尊師認識我嗎?”六祖說:“我就不認識,認識就不是我。”六祖接著轉問道:“你試說自家名稱姓氏,我當會告訴你過去的因緣。”那人就用一段偈語回答:“經歷無數劫,今生生此國,本姓頗羅墮,名字婆須蜜。”

六祖說:“我師父提多迦尊者講過,以前佛祖釋迦牟尼佛到北印度傳道時,曾告訴阿難:
‘這個國家,在我寂滅後三百年,有一聖人,姓頗羅墮,名字叫婆須蜜,將會在眾多的禪宗祖師裡,擔任第七位祖師。’釋迦牟尼佛授記過你,你應該出家。”


婆須蜜這才丟下酒具,向六祖行禮,敬重站立尊者旁邊而說道:“想起在過去劫裡,曾作過施主,獻一寶座給如來。於是如來授我記說:

‘你在賢劫的釋迦法中,弘揚聖教。’現在同尊師說的正好符合,願尊師為我剃度出家。”六祖即為他剃髮披袈裟,又圓戒相。於是告之說:“正法眼藏,現在傳付給你,不要讓他斷絕。”乃說出一首法脈偈語:“沒有心就沒有可得,說得說到了就不能說是法,若了此心原本不是心,方能解得一切心法。”


六祖說完偈語,進人獅子奮迅三昧禪定,飛身躍入虛空,同七多羅樹一般高,後又回到本座,化作一團火,自焚而寂滅。婆須蜜收起靈骨,貯藏在七寶箱裡,建了座塔,將七寶箱放在最上層。這是周襄王十五年——甲申年的事。


原文:


六祖彌遮迦尊者,中印度人也。既傳法已,遊化至北天竺國,見雉堞之上有金色祥雲,嘆曰:“斯道人氣也,必有大士為吾嗣。”乃入城,於闤闠間有一人手持酒器,逆而問曰:“師何方來?欲往何所?”祖曰:“從自心來,欲往無處。”曰:“識我手中物否?”祖曰:“此是觸器而負淨者。”曰:“師識我否?”祖曰:“我即不識,識即非我。”復謂之曰:“汝試自稱名氏,吾當後示本因。”彼說偈答曰:“我從無量劫,至於生此國,本姓頗羅墮,名字婆須蜜。”祖曰:“我師提多迦說,世尊昔遊北印度,語阿難言:“此國中吾滅後三百年,有一聖人姓頗羅墮,名婆須蜜,而於禪祖,當獲第七。”世尊記汝,汝應出家。”彼乃置器禮師。側立而言曰:“我思往劫,嘗作檀那,獻一如來寶座,彼佛記我曰:汝於賢劫釋迦法中,宣傳至教。”今符師說,願加度脫。”祖即與披剃,復圓戒相,乃告之曰:“正法眼藏,今付於汝,勿令斷絕。”乃說偈曰:“無心無可得,說得不名法。若了心非心,始解心心法。”祖說偈已,入師子奮迅三昧,踴身虛空,高七多羅樹,卻複本座,化火自焚。婆須蜜收靈骨,貯七寶函,建浮圖置於上級。即襄王十五年甲申歲也。


術語:心


指自心、自性、真如、真心、真體、如來藏、本來面目等等別名。


術語:劫


“劫”是佛學的單位詞,成住壞空循環一次謂一劫。宇宙成住壞空循環一次謂一大劫,小者眨眼一次亦謂一小劫;抬頭、揚眉、微笑、舉手都可謂一劫;人生一世謂一劫,人生剎那剎那變化,亦謂一劫一劫;草木榮枯、滄海桑田變遷都可謂劫計。

猶如單位詞“斤”,百千萬億都可以用斤計量,微克、毫克、克亦可以用斤來計量。


釋語:此是觸器而負淨者。


淨者:指出家修道的人

此句是2500年前說得話,祖師說得是雙關語,有更深的含義,觸器指的是裝尿的桶,2500年前還沒有白酒出現,喝的酒都是渾濁的米酒或雜糧酒,酒的顏色如尿,如今許多地方還保持著罵喝黃酒的人“去喝尿”或“這尿桶”等方言。


此句也指人的肚子裡裝的都是糞和尿,但是這個很髒很臭的肚子能生出聖潔殊勝的佛法,沒有這個髒臭九竅流膿穢的身軀,佛法也就無從生,這個髒東西(觸器)而能負載著聖潔之物。


人來到世間不是來欲樂的,是有任務的,不去修煉佛法超出,卻沉迷欲樂,就會墜落三惡道,那再得人身只能等到猴年馬月。所以祖師就是暗罵婆須蜜:你這尿桶,忘了初心。


釋語:我從無量劫,至於生此國


無量劫指過去數不完的生生世世,每一世得到的都是不同的身軀,或許投生過各類禽畜、蟲蠅、非人、天神、甚至草木頑石等等,若不出輪迴,還有未來的生生世世呢,那麼,究竟哪一世的身軀才算是“我”的呢?。


所以,這裡只能說這個“我”到了今生今世,姓XX,名XX,不能就認為這是我了,若非要認這就是我,那就是顛倒愚昧的凡夫,只懂得執迷欲樂,不能識得也不能見到過去和未來的,更不懂得如何修道超出。

第七祖: 婆須蜜尊者


七祖師婆須蜜尊者,北天竺國人,姓頗羅墮。常穿清淨之衣,手執酒器,行遊街市裡,或吟誦,或長嘯,人們都說他很癲狂。後遇六祖彌遮迦尊者,宣講如來過去往夕授記,自省過去因緣,投器出家,受正法眼藏法,出遊各地廣佈佛法。


尊者來到迦摩羅國,在各處舉辦講經佈道法會。一日,忽然有一位智者來到他的法座跟前,自稱:“我叫佛陀難提,今天來,是和尊師辯論第一義。”七祖說:“仁人來辯論就不是第一義,第一義即不辯論。若要擬論第一義,終究是辯論不出第一義。”佛陀難提此刻明瞭尊師的義理比自己殊勝,心生起敬重和佩服。就說:“我願向尊師學道,沾濡佛法甘露。”七祖於是為他剃度,授具足戒。然後告訴他:“釋迦牟尼如來的正法眼藏,我現在託付給你,你要護持不懈。”即而說偈道: “我們的心和真空(虛空)是一樣的,能在真空中顯現一切。當證到時就如真空時這樣,沒有所謂的真空亦沒有對錯的法。”


說完,尊者便進入慈心三昧禪定。這時諸天之王、帝釋和天眾都來向七祖行禮,而說偈道:“眾多賢劫出世的祖師中,您居於第七位,尊者應當憐憫我等故,宣講佛乘心地法門。”尊者從三昧禪定中復起,開示眾人道:“我所得的法,而不是有得的緣故,若要證悟佛地,是脫離有和無的緣故。” 說完,還入三昧,示現涅槃相。佛陀難提便在他的涅槃處起了一座七層寶塔,安葬他的全身。這是周定王十七年——辛末年的事,


原文:


七祖婆須蜜尊者,北天竺國人也。姓頗羅墮,常服淨衣,執酒器,遊行里閈,或吟或嘯,人謂之狂。及遇彌遮迦尊者,宣如來往志,自省前緣,投器出家,受法行化。至迦摩羅國,廣與佛事。於法座前,忽有智者自稱:“我名佛陀難提,今與師論義。”祖曰:“仁者論即不義,義即不論。若擬論義,終非義論。”難提知師義勝,心即欽服。曰:“我願求道,沾甘露味。”祖遂與剃度,而授具戒。


  復告之曰:“如來正法眼藏,我今付汝,汝當護持。”乃說偈曰:“心同虛空界,示等虛空法。證得虛空時,無是無非法。”即入慈心三昧。時梵王帝釋及諸天眾俱來作禮,而說偈言:“賢劫眾聖祖,而當第七位。尊者哀念我,請為宣佛地。”


  尊者從三昧起,示眾曰:“我所得法,而非有故,若識佛地,離有無故。”語已,還入三昧,示涅槃相。難提即於本座起七寶塔,以葬全身。即定王十七年辛未歲也。


八祖佛陀難提尊者


第八祖師佛陀難提尊者,迦摩羅國人。姓喬達摩。頭頂生有肉髻(頂骨湧起,自然成髻,大修行人之相)。佛陀難提能言善辯。早先遇上婆須蜜尊者,出家接受法教。後來就帶領徒眾出遊,推行教化。


一天,他們來到提迦國,經過毗舍羅家,見房舍上有白光升騰,難提尊者便對跟隨的徒弟們說:“這戶人家有聖人。他閉口不說話,是真正的大乘法器;他也不行走街道鬧市,了知接觸汙穢是非會汙染心靈。”


話音剛落,這家長者出來施禮,問道:“尊者有什麼需要嗎?”八祖回答:“我來尋求一位待者。”長者說:“我有一個兒子,名叫伏馱蜜多,已經五十歲了,從來沒有開口說過話,沒有下足踩過路。”八祖說:“如你所說,那真是我弟子。”


伏馱密多一聽,馬上過來向八祖頂禮,還開口說了一偈語:“父母生的不是我本來,我本來是什麼?我的行為不同於諸佛,這樣做又是為誰?。”


  八祖說:“你說的話語是心交付的,和親生父母不相干;可比你的行為,象道那樣和萬物一體,佛心也是這樣;去探求有形狀的,就不同於佛行,去尋求相識的,那個不是你的本來,合一的也是背離了。”


伏馱密多聽了這段偈頌,便走了七步。


八祖說:“此子以前曾經遇到佛出世,慈悲願力廣大。顧念父母恩情難捨,就一直待在家裡,不肯說話也不出門。”


長者就讓伏馱蜜多出家,八祖給他出家受戒,又告訴他:“我現在把如來的正法眼藏交付給你,你要好好護持不要斷絕了”,於是說偈:“虛空沒有內外之分,心法也是這樣的。連虛空,心法也瞭然湮滅,本來面目就露出來了。”,伏馱蜜多尊者接受了八祖的囑咐以後,就以偈稱讚道:“我師禪祖中,當得為第八。法化眾無量,悉獲阿羅漢。”,


這個時候佛陀難提尊者展現出神變又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就圓寂了,眾人給尊者造了寶塔葬了全身,這個時候即景王十年寅年。


原文


八祖佛陀難提尊者


  迦摩羅國人也。姓瞿曇氏。頂有肉髻。辯捷無礙。初遇婆須蜜。出家受教。既而領徒行化。至提伽國毗舍羅家。見舍上有白光上騰。謂其徒曰。此家有聖人。口無言說。真大乘器。不行四衢。知觸穢耳。言訖。長者出致禮。問。何所須。祖曰。我求侍者。長者曰。我有一子。名伏馱蜜多。年已五十。口未曾言。足未曾履。祖曰。如汝所說。真吾弟子。伏?聞之。遽起禮拜。而說偈曰。父母非我親。誰是最親者。諸佛非我道。誰為最道者。祖以偈答曰。汝言與心親。父母非可比。汝行與道合。諸佛心即是。外求有相佛。與汝不相似。欲識汝本心。非合亦非離。伏?聞偈已。便行七步。祖曰。此子昔曾值佛。悲願廣大。慮父母愛情難捨。故不言不履耳。長者遂舍令出家。祖尋授具戒。復告之曰。我今以如來正法眼藏付囑於汝。勿令斷絕。乃說偈曰。虛空無內外。心法亦如此。若了虛空故。是達真如理。伏?承師付囑。以偈贊曰。我師禪祖中。當得為第八。法化眾無量。悉獲阿羅漢。爾時佛陀難提即現神變。卻複本座。儼然寂滅。眾興寶塔。葬其全身。即景王十二年丙寅歲也。


感恩轉發,功德無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