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才更适合“群体免疫”?

欧美医学专家纷纷给印度“开方子”

建议立即解除隔离

试试“群体免疫”!

#心晴计划#

1.不得不说,欧美各专家的“真心”令人质疑


2月初英国政府一度实施群体免疫策略,反响却完全与预想大相庭径。

不仅被广泛批评拿公众的安危玩冒险,更是被贬“无视老年和患有基础病群体的安危”。

如今被西方抛弃的“群体免疫”,一些人不死心,专业团队拉克斯米纳拉扬却发布——印度可能更适合实施“群体免疫”策略的研究成果。

印度才更适合“群体免疫”?


更甚,他们建议印度立刻解除严格的封锁令,让新冠病毒以“可控”方式发散。同时60岁以下的人口恢复正常生活。

按照团队研究:2020年11月之前,60%的印度人将得到群体免疫力。

2.倘若印度真实施“群体免疫”,会如何?


我们都知道,印度人口密度大,保持社交距离难以奏效。

印度医疗体系落后,想要进行大规模检测和救治确实很难。

印度才更适合“群体免疫”?


虽然印度的人口结构确实更年轻,高达93.5%人口在65岁以下。综上种种,“群体免疫”后,印度死亡率真能如专家猜测将低于意大利等严重老龄化国家?


3.对于“群体免疫”,印度当地什么态度?


即使有一定免疫力,这种免疫力有多强?

庆幸的是,对于“群体免疫”的建议,印度及国际社会的反应谨慎。

据印度媒体《Telangana Today》表示,群体免疫会让该国的医疗体系崩溃,公众也会因为放任自流而疏于防护。

世卫组织流行病学家也表示,群体免疫能够在体内维持多长久也仍未可知。

印度才更适合“群体免疫”?


同时印度并没有采纳“群体免疫”建议,总理莫迪甚至宣布延长“封锁令”。

但是“封锁令”以出,因种种原因,印度民众却呼吁采纳“群体免疫”。


4.为何印度民众会希望采取“群体免疫”?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是个“坑”,而且是会“死人”的陷阱。

原来啊,封锁令后,印度群众的生活更加不堪。封锁后没有食物没有收入,饥饿往往比新冠更可怕。

“不如冒险一试群体免疫,至少还有活着的希望。”有印度群众表示。

印度才更适合“群体免疫”?


而封锁之后,农民工失业,交通停止,大部分人不得不徒步返乡。

41岁的桑贾伊·帕拉哈常年在旁遮普省府拉合尔一家汽车修理店工作,封锁前他每天可领取350卢比(约合人民币32元)的薪酬,除了生活基本所需,他把钱攒起来每月寄回老家。

封锁令后,桑贾伊就失业了。于是,他带上简单行囊匆匆踏上回家路。

两包饼干、几根黄瓜,还有从店主那里讨来的两个大矿泉水瓶装满白开水,这就是他的全部行旅。

不停的走啊走,为了节约粮食,他甚至不敢过多停歇,终于在三个白天两个夜晚他回到了150公里之远的乡下家中。

印度才更适合“群体免疫”?


返乡的人群中,而和桑贾伊一样情况的人,太多了。

有坏消息传来,一名39岁的男子在德里至中央邦的300公里跋涉中死亡,生前他曾向同伴抱怨“胸痛”。

而在古吉拉特邦到拉贾斯坦邦途中,又有4人在黑夜中被一辆卡车撞死。

在前不久,4月18日,一名12岁的女童工杰姆洛·马克达姆在徒步三天后,因过度劳累和脱水不幸死亡。


5.也许群体免疫,更有活着的希望吧!


为何呢?

个人认为,被逼无奈啊。

印度才更适合“群体免疫”?


除了回家难之外,印度本身就是呼吸道疾病盛行的国家。据印度国家健康档案显示,每年大约有350万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ARI)报道案例。

而且在印度吃不上饭的人太多了。

众所周知,印度13亿人口中有1.9亿贫困人口,疫情来了,没有工作他们吃什么?

印度才更适合“群体免疫”?


幸运的,附近有垃圾场可以捡垃圾吃。大部分情况是,他们几乎每天都要忍受饥饿。

印度才更适合“群体免疫”?


看看前段被爆出的视频——“隔离营民众隔着门拼命伸手抢夺食物”,你就知道这情况有多糟糕。

还别提,印度人居住模式,那简直就是“叠沙丁鱼”。

走都没地方下脚,还谈何隔离?

印度才更适合“群体免疫”?


印度才更适合“群体免疫”?


在印度最大的达哈维贫民窟,613公顷的棚户区生活着150万人,平均1400人共享一个卫生间。

在西孟加拉国邦的一座村庄,7名回乡的村民居住在树上,当地没有可供隔离的独立房间。


6.当然,封锁的好处也有

哪怕病毒肆虐,印度人依旧乐观。

一对夫妇为新生的婴儿取名“消毒液”(Sanitiser),还有一些父母为孩子取名“冠病”(Corona)“封锁”(Lockdown)等。

印度才更适合“群体免疫”?


更为高兴的是,印度最神圣的恒河水,水质更清澈了。印度当地甚至表示目前恒河水已达饮用水标准了。

而常年被雾霾笼罩的喜马拉雅山脉,也在三十多年来首次露出“真身”。

印度才更适合“群体免疫”?


不可否认,因“封锁令”,印度的环境越来越好,“好兆头”也越来越多。

(我是十里阿铺,一个只会纸上谈兵却热爱写写、无所事事的闲人,更多观点分享,期待您的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