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蒋凡被除名阿里合伙人,看懂阿里独创合伙人机制

4月27日消息,今天阿里公布了淘宝天猫总裁蒋凡事件的调查处理结果。调查组认为,蒋凡在公司重要的岗位上,因个人家庭问题处理不当,引发严重舆论危机,给公司声誉造成重大影响,即日起取消阿里合伙人身份。

至于阿里巴巴合伙人,阿里巴巴2019年6月在SEC披露的报告显示,阿里巴巴当时共有38位合伙人,蒋凡是其中最年轻的一位。阿里巴巴在年报中写道,合伙人的第一条标准就是“高标准的人格和诚信”。

从蒋凡被除名阿里合伙人,看懂阿里独创合伙人机制

蒋凡的阿里7年:接班人选,升任M7不到两月

在爆出此次风波前,蒋凡在阿里巴巴的发展可谓一帆风顺。

85后的蒋凡,2006年从复旦大学计算机系毕业后,加入谷歌中国。2010年,他离职创业,创办的移动开发者服务平台友盟,在2013年被阿里巴巴以80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蒋凡也顺利进入阿里巴巴工作。在普通人眼中,当时的蒋凡已经实现财务自由。

蒋凡入职阿里巴巴后,恰逢阿里巴巴“All-in无线”战略实施,作为向移动转型的一部分,阿里巴巴对手机淘宝进行重新定位,即从购物平台到移动生活入口。蒋凡在2014年着手推进手机淘宝App的功能研发,并带领团队建构了淘宝内容体系,实现并打造集商品、交易、分享、互动、视频、直播于一体的“消费类媒体平台”。

蒋凡最近一次晋升,发生在2020年3月6日,张勇发布内部邮件,宣布阿里巴巴新一轮组织部晋升名单,此次晋升到M7/ P12的高级管理者共有9人,蒋凡位列其中。张勇在内部邮件中表示,晋升是对过去成绩的认可,更意味着面向未来的更大责任与担当。

阿里巴巴公布的第三财季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年末,淘宝移动月活跃用户首度突破8亿。

晋升到M7并不容易,据接近阿里巴巴人士透露,M7是阿里巴巴核心高管的门槛,大概只有40人左右,此次蒋凡被降成的M6,在阿里巴巴大概有200人。

从蒋凡被除名阿里合伙人,看懂阿里独创合伙人机制

除名合伙人,离开核心决策圈层

对于蒋凡而言,被除名阿里巴巴合伙人的影响更大。这可能意味着,阿里暂时收回了此前发出的接班人“入场券”。

在阿里巴巴2018全球投资者大会上,蔡崇信曾向投资人阐释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的三大特征:树立道德标准,解决接班人问题,避免关键人风险。

“接班人”将从合伙人中诞生,成为业界共识。

除了执行主席马云和执行副主席蔡崇信为永久合伙人外,其余合伙人在离开阿里巴巴集团公司或关联公司时,即需从阿里巴巴合伙人退休。

要成为阿里合伙人并不容易,候选人必须在公司服务超过5年,还需要全体合伙人中超过四分之三的同意。在阿里2019财年年报中,阿里披露了38位合伙人名单,蒋凡首次进入该名单,成为最年轻的一位合伙人。

从蒋凡被除名阿里合伙人,看懂阿里独创合伙人机制

风波之下的阿里

作为阿里巴巴核心业务的管理者,蒋凡被除名合伙人,对阿里的影响同样不小。其中之一便是接班人选可能出现调整。

外界讨论最多的便是,如果蒋凡就此脱离接班人序列,阿里能否找到一个对抗拼多多创始人黄峥的年轻人。。

其实早在2018年9月,蔡崇信就曾阐释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的三大特征:树立道德标准,解决接班人问题,避免关键人风险。蔡崇信表示,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首先为全公司树立了道德上的高标准。确保公司的操守文化,是合伙人群体最重要的责任之一,而在考察和选举合伙人的时候,道德品质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每一位新成为合伙人的公司成员,一般都要经过长达3年的考察,还需获得75%现任合伙人的支持。

而阿里的合伙人制度,是将公司的控制权在形式上归于30人左右的核心高管团队——合伙人会议,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集体领导,有利于公司内部的激励和主动性激发,相对于把公司投票权集中在某几个创始股东手中的双层股权结构,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给中小企业的反思

1在蒋凡令人唏吁的同时,我们或许需要思考一些问题。随着企业的发展,必然有进有出,必然在分配上会产生种种利益冲突。同时,实际中,存在许多隐名股东、干股等特殊股权,这些不确定因素加剧了公司运作的风险。当公司运作后,各种内部矛盾凸现,在矛盾中股东维护自身利益的依据就是股权比例和股东权利。所以,实践中许多中小投资者忽视股权比例和股东权利的调整,最后在公司内部矛盾中陷于进退两难的境地。而这种局面也把公司推向风险损失的边缘。因此,合理的股权结构是公司稳定的基石。

中小企业是否也可以运用合伙人模式呢?如何才能找到适合企业自身的合伙人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