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力足夠,部下真心擁戴,曾國藩為何不稱帝?專家:一切早已註定

實力足夠,部下真心擁戴,曾國藩為何不稱帝?專家:一切早已註定

湘軍圍攻南京城

曾國藩,“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諡曰文正,他做到了漢臣能做到的一切。毛主席也感嘆,“予於近人,獨服曾文正。”1864年,這是曾國藩一生中最巔峰時刻,多年的鏖戰,湘軍終於擊敗了老對手洪秀全,攻陷南京城。

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經常被提起,按理此時的曾國藩已經擁兵至少30萬,佔據著清廷半壁江山,完全可以以此為基礎稱帝,為何他甘願寄人籬下呢?事實上,早在湘軍攻下安慶後,曾國藩的威望日漸提高,而向來對漢臣頗為信任的咸豐皇帝又在此時駕崩。

實力足夠,部下真心擁戴,曾國藩為何不稱帝?專家:一切早已註定

曾國藩(中)

這一切似乎都在給曾國藩問鼎天下提供了機會。湘軍將領藉著恭賀攻克安慶之功,送了八個字,“王侯無種,帝王有真”;左宗棠更是頗有心機地說,“神所憑依,將在德矣。鼎之輕重,似可問焉!”;彭玉麟更是直接寫信稱,“今東南半壁無主,滌丈豈有意乎?”

且不說上面這些人是否真心擁戴曾國藩稱帝,但從側面說明了當時的曾國藩具備了稱帝的實力。當湘軍攻下南京城後,據說曾國藩、左宗棠、彭玉麟、鮑超四人在玄武湖有過一場密謀,探討擁戴曾國藩稱帝的可能性。

實力足夠,部下真心擁戴,曾國藩為何不稱帝?專家:一切早已註定

慶賀湘軍攻克安慶城

隨後,曾國藩率領30多名湘軍高級將領去見了曾國藩。曾國藩深知將領們的用意,於是當著大家面寫了一副對聯,“倚天照海花無數,流水高山心自知。”此事最終不了了之,湘軍將領大感惋惜。

究竟是什麼讓曾國藩不願意稱帝呢?有人說,這是曾國藩核心實力不夠。持這種說法的人認為,看似曾國藩擁有30萬大軍,實則只有12萬湘軍能使用。進一步分析,這12萬湘軍中也是派系林立,真正對曾國藩死忠的只有曾國藩麾下的5萬湘軍,而且清廷對曾國藩已經有了防備。

實力足夠,部下真心擁戴,曾國藩為何不稱帝?專家:一切早已註定

曾國藩(右二)

這都不是主要的,因為改朝換代無一不是九死一生,與劉邦、朱元璋等開國皇帝相比,曾國藩的優勢已經十分明顯了。真正決定曾國藩選擇臣服腐朽晚清政府,是源自兩個字:信仰。

作為儒家的代表性人物,曾國藩忠於儒家而非朝廷,他在《討粵匪檄》中表露了自己的心跡,“舉中國數千年禮儀人倫,《詩》、《書》典則,一旦掃地蕩荊。此豈獨我大清之變,乃開闢以來名教之奇變,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於九原,凡讀書識字者,又烏可袖手安坐,不思一為之所也。”

實力足夠,部下真心擁戴,曾國藩為何不稱帝?專家:一切早已註定

曾國藩認為太平軍就是破壞倫理綱常,這於自己接受的儒家思想有著本質的區別,是邪術,必須加以打擊。當然,曾國藩身上也充斥著儒生們愚忠、愚孝的封建倫理思想,這讓他對清廷還寄託著某種希望。不過,從更大的背景來看,曾國藩的這樣舉動,反映了儒家思想裡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人生追求。

參考資料:《曾國藩傳》、《曾文正公文集·討粵匪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