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說謊是成長需要,可用“TTH法則”,將“迷途羔羊”拉回正道

本文為作者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在週五的時候,忙完手頭的一些事,就在幾個寶媽群裡轉了轉,突然看到一位寶媽在群裡分享自己家兒子的“說謊戰績”:某一天,已經吃過晚飯休息了,在去上廁所的時候,發現家裡的冰箱門是開著的,而且冰箱裡原本就所剩不多的零食,明顯有被動過的痕跡。

然後就跑去問孩子“你是不是又偷吃零食了?”面對媽媽的質問,孩子趕忙回答說:“沒有啊,我沒吃。”然後又問道:“你沒吃冰箱門怎麼是開開的?”兒子答:“那我就不知道了,反正我沒碰,是不是你忘記關了。”

在面對兒子如此張口就來的謊言,這位寶媽簡直是被氣到抓狂的狀態,孩子才剛剛上小學就學會了說謊,這以後還得了?等孩子長大了還不成了滿嘴跑火車的“說謊精”了?

相信原本在父母心中的乖寶寶變得會說謊後,父母們或多或少都會有焦慮感。不要慌,有研究顯示,孩子說謊與他的品行如何無關,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個正常現象。

孩子說謊是成長需要,可用“TTH法則”,將“迷途羔羊”拉回正道

孩子說謊是成長需要

加拿大多倫多兒童研究所開展過一項測試,該測試有1200名年齡在2-16歲的孩子參加。研究人員將較小年齡段的孩子帶到一個房間裡坐下,之後研究人員在他們身後放置一個玩具。

隨後研究人員找藉口離開,並告訴孩子們在這期間不可以回頭偷看。結果隱藏攝像頭捕捉到有90%的孩子犯規。同樣研究人員發給年齡稍大的孩子每人一張背面印字的試卷,告訴他們不能翻看,結果攝像頭捕捉到有96%的孩子犯規。

最終研究結果顯示:2歲是,20%的孩子會說謊;3歲時,比例達到50%;4歲時基本是90%;12歲時,基本每個孩子都會說謊;到了16歲時,這一比例有跌落至70%。

心理學家指出,孩子在小的時候出現說謊的情況,並不能說明孩子品行有問題,更不能代表孩子長大後就是個會滿嘴跑火車的人。專家在通過對孩子的一系列觀察後發現,那些說謊能力比較好的孩子,他們的想象力以及表達能力都要相對比較強,而這也能讓他們說出來的謊言更具有真實性。

當孩子們的心智逐漸成熟、受教育的程度逐漸提高後,他們會生成正確的是非觀,也會開始去規範自己的語言以及行為等,他們也會清楚自己什麼時候可以去說出一些“善意的謊言”來。而在孩子達到這一程度之前,家長需要做的,就是去做好對孩子的監管,要學會正面的去引導孩子。


孩子說謊是成長需要,可用“TTH法則”,將“迷途羔羊”拉回正道


那麼,孩子說謊大多會有哪些原因?

第一, 最重要,同時也是最常見的:為了逃避懲罰而說謊

著名家庭治療師、心理學家蘇珊·施蒂費爾曼說:“當孩子告訴我們一些令人不想聽到的事情時,我們所作出的反應,會導致孩子與我們相處時可以多誠實。”

家長們仔細想一想,當孩子犯錯後,和你講實話是,你的態度是怎樣的呢?你是不是會因為對他們感到失望而發火?是不是甚至會破口大罵?是不是會讓孩子感覺到尷尬以及羞愧無比,甚至有點無地自容?以上種種,都表明了一點,就是——與說謊相比,說實話可能要更不好過。

家長在生活、學習中,一般都會去制定一些孩子需要去遵守的規則,而且孩子也會非常清楚一旦觸碰到這些規則後,所要面臨的懲罰是如何。所以,當孩子觸碰、違反了規則後,害怕去承擔這些後果,於是乎就會選擇以說謊的方式將錯誤的行為隱瞞掉,同時也能夠逃過犯錯所要面臨的懲罰。


孩子說謊是成長需要,可用“TTH法則”,將“迷途羔羊”拉回正道


第二, 為了討好父母,得到獎勵,選擇用說謊來迎合父母

行為主義心理學家指出,如果一個人在完成某個行為後,得到了獎勵、快樂或是其他好處,行為便會得到強化。

在生活中,我們總是免不了會看到,有些家長為了能夠讓孩子乖乖的聽話、為了讓孩子能夠認真的做作業、為了去激勵孩子好好學習等等,會對孩子使用“達成目標有獎勵”的做法,或者承諾給孩子一些其他的東西。

例如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作業,就可以看一個小時電視,否則不許看;英語考試達到90分以上,獎勵週末遊玩一次,否則在家學習;一週內不吃零食,獎勵去吃自助一次等等。為了能夠得到這些獎勵,即便有些任務沒有達成,孩子也會說謊說已經達成了。


孩子說謊是成長需要,可用“TTH法則”,將“迷途羔羊”拉回正道


第三, 父母的一些說謊行為被孩子看到所模仿

幾乎所有的家長都會去要求孩子要做到“絕對誠實”,但是在要求孩子做到誠實的時候,我們作為家長,自身卻是在謊話說的不亦樂乎。例如當打算在週末帶孩子去遊樂園時,但是突然接到公司的通知要求加班,於是當給領導打電話以病為由請假時被孩子聽到。我們都知道孩子是天生的模仿家,而他們所能模仿的第一對象就是他們的父母。所以,當他們聽到父母說謊,或者說話不算數時,都會被模仿下來。

心理學家阿爾伯特·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中指出:個體通過觀察他人行為而習得新的相似的反應,就是模仿

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中,他們的價值觀還沒有形成,所有的一切都還在模仿、學習階段,而只有離他們最近的父母,才是他們經常會去模仿的對象。

就像美國黑人作家詹姆斯·A鮑德溫所說:“孩子們從來不會好好聽從長輩的教導,但他們永遠都在模仿長輩。不得不說,孩子往往就是父母行為的一面鏡子,映射出父母習慣上的缺點與不足。”


孩子說謊是成長需要,可用“TTH法則”,將“迷途羔羊”拉回正道


第四, 由於家長的故意考驗,從而孩子們會說出更多的謊話來

其實很多時候,當孩子出現說謊的那一刻,父母就已經知道孩子在說謊了。然而已經知道了真相的父母卻要裝作不知情的去考驗孩子,打算讓孩子主動地說出來,如果說謊就會遭受一番“摧殘”。

而這樣的行為不但起不到任何的作用,反而會致使孩子去說更多的謊言。這是因為家長的行為讓孩子感受到謊言被揭發後的恐懼、羞恥、害怕、緊張、焦慮等情緒。

例如我們在文章開頭說的那位寶媽一樣,規定好晚飯過後不能在吃零食,但等到晚上出來上洗手間時發現了冰箱門被打開,零食被偷吃後,卻還在明知故問的去問孩子,因為以往類似的經驗告訴他如果說實話就會迎來不好的結果,所以孩子會下意識的以說謊的方式來躲避責罵。


孩子說謊是成長需要,可用“TTH法則”,將“迷途羔羊”拉回正道

用“TTH法則”,將“迷途羔羊”拉回正道

▲T(Trap):少一些套路,多一點真誠

還拿文章開頭偷吃零食來舉例,當家長髮現了孩子有偷吃零食的行為時,不應該再去用反問的語氣去問孩子,這隻會誘導孩子去說更多的謊言來,而應該做的則是去委婉一點,告訴孩子你已經知道了真相如何:“你看看,吃就吃唄,冰箱門倒是記得關上啊,還有你去照照鏡子,嘴角吃的都是,另外,我們之前不是商量好的晚飯後不能吃零食的嗎?如果你想吃的話可以來和媽媽說啊,媽媽會根據你最近的表現給你的。”

當家長對孩子進行反問時,其初衷是為了檢測孩子是否能夠誠實的面對問題,但是,這樣的方式往往都會以失敗告終,然後家長就會為孩子的不誠實感覺到惱火,而直接去和孩子表明的話,則完全可以避免事態的進一步發展。

孩子說謊是成長需要,可用“TTH法則”,將“迷途羔羊”拉回正道

▲T(Time out):按下暫停鍵,讓自己冷靜下來先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時,都會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而當帶著情緒去處理問題時,我們往往會被情緒帶著走,嚴重會影響到大腦的思路以及判斷,此外還會影響到親子間的關係,進而導致家庭氛圍變得緊張沉悶。所以,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一定要注意,學會平復自己的情緒,讓自己能夠冷靜下來。

當家長髮現孩子說謊是,首先要做的不是去責問孩子,而是先去做一些其他的事情來分散注意力,以此來達到讓自己冷靜的目的,等情緒緩和下來了之後,然後再去和孩子討論關於說謊的問題。當父母怒氣衝衝的面對孩子,和心平氣和的面對孩子,兩種方式所帶來的效果會截然不同,往往後者要更好一些。這是因為你的心平氣和給孩子帶來更多的是安全感。


孩子說謊是成長需要,可用“TTH法則”,將“迷途羔羊”拉回正道

▲H(Honoring honesty):創造以及尊重誠實的家庭氛圍

父母答應孩子的事,要說到做到,避免會出現出爾反爾的情況。例如原本答應了孩子週末要去野炊,結果因為某些原因而爽約了,但無論是出於什麼原因,在孩子眼中,這就是父母不守信的行為。隨後在他們的內心中會認為,爸爸媽媽都說謊了,那我也能說謊。

說謊這件事的本身雖然不好,但父母也應該能夠用一種平等的態度去和孩子完成溝通,而不是將姿態放在特別高的位置上,對孩子就像是審犯人一樣。我們更應該去為孩子營造出相互理解、尊重,能夠彼此坦誠相待的溝通分為來。

如父母有不妥的地方,更應該放下所謂的面子,主動去向孩子承認錯誤,當孩子看到父母的這種變現後,自然也會正視自己的錯誤,主動承認,並且會積極地去改正。

說謊並不是什麼洪水猛獸,在面對孩子說謊這件事時,家長要先保持一顆平常心,不要急於去給孩子貼上諸如“說謊精”等的標籤,而是要先弄清楚孩子說謊的具體原因,發現問題,然後陪著孩子一起去將問題解決掉,說謊也就會不攻自破了。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