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大後,才開始懂得父母的心

小時候,我們總想脫離父母的管束,去追求更有趣更美好的生活,後來我才發現,有家人在的地方才是我真正想要待的地方。

(一)

都說,待在一起太久的人不會被經常想起,只有分開了,才知道自己有多麼想念。


長大後,才開始懂得父母的心


我多久沒回家了?兩年?

以前能天天回家的時候,沒覺得能回家有什麼稀奇的,還老想著能多去外面走走,遲一點,再遲一點回家。因為我知道,不管我多晚回去,家裡的燈還為我亮著,桌上的飯菜還冒著熱氣,可我還是不懂得珍惜這一切。

那時,每當和父母爭吵,我總說:“以後我要考去外省讀大學,以後努力掙錢,留在大城市生活。”


後來,我說的那些話都成了現實,我如願的考去了外省,每隔4個多月才回家一次,工作以後更沒時間回家,只有過年才有十幾天的假期,每次忙到打電話的時間都沒有,更別說能陪伴在家人身邊了。


獨自居住,耳邊沒有父母的嘮叨聲,下班回家打開門,迎接我的也只是一室的黑暗。

我總覺得,這不是家,而只是一個冷冷清清的容身之地。


長大後,才開始懂得父母的心


(二)

身處異地,總會覺得格外孤獨,縱使心裡有無數的苦想要傾訴,卻又不得不學著堅強,因為你知道,你的倚靠在萬里外的家鄉。


下班後,拖著一身疲憊回到出租屋裡,打開門,一片黑暗,開燈,看著空蕩的出租屋,放下手中的包,將自己丟進沙發裡,愣愣的看著頭頂上的燈,腦子裡迴旋的都是上司不分青紅皂白的指責與辱罵,而毫無倚靠的自己卻只能默默承受。

許久,嘆了口氣,起身去廚房,從櫥櫃裡拿出一包方便麵,煮一壺開水把面放下去,將蓋子蓋好。兩三分鐘過去,打開蓋子,蒸汽直燻眼睛,眼淚直在眼眶打轉,終究還是忍住沒流下來。


每當難過時,家人之間似乎有心靈感應,會給你打電話,可你卻不知道,那不是感應,而是一直的牽掛。


正準備開吃泡麵時,爸就給我打了電話,我接起,還來不及開口,電話那頭聲音馬上傳來:“女兒啊,吃飯了嗎?最近工作還順利嗎?我和你媽最近挺清閒的,你要有空的話就回家玩玩?”

剛忍住的淚水還是流了下來。

靜默了一會兒,清了清嗓子,“爸,我正吃著呢,工作還挺好的,你和媽身體怎麼樣了?”

“我們挺好的,就是你媽老唸叨你。”

“爸,等我忙完這陣我就回去看你們。”

“好……”


過了兩天,我在辦公室忙著工作,媽給我打電話,她說:“女兒啊,在忙嗎?我和你說哦,前幾天你堂姐又回了一趟家,你伯母可高興了……”

停頓了一會兒,媽又說:“你爸那個人啊,整天唸叨著你,說想給你打電話,我聽得耳朵都起繭子了。”


父母的愛明確而又含蓄,父母不會直接說想你,而是互相推卸著,但又會讓你知道,她在遙遠的家鄉掛念著你。


如果說我選擇去外省工作是我人生中最後悔的決定,那麼,我選擇放下這裡的一切回父母身邊,是我做過最勇敢和最正確的決定。


我認真的想了幾天,我還是決定辭職回家。

我拿起手機,給家裡打電話,電話很快被接起。

“媽,我決定回家那邊工作。”

母親似乎有點被我的話驚到了,但她很快就歡喜的說:“好啊好啊,什麼時候回來啊?我和你爸在家等你啊。”


也許我選擇辭去高薪的工作是個錯誤的決定,但如果我選擇離開父母,那會是讓我後悔一輩子的決定。

很多時候,看起來是父母比較依賴我,恰恰相反,是我離不開父母,只是因為工作我不得不將這份依賴放在心底。


我寫這些只是想和你們說:希望我們不要因為工作而拋下父母太久,常回家看看吧,父母等我們太久了,不要讓父母守著我們長大之後,還要日日守著我們回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