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停漲,奇葩都現形了

最近的幾個房地產業的搞笑新聞真是應了那句話:

潮水退了,才發現誰在裸泳

近日,湖南長沙有個小區被曝光大量鋪設植草磚代替綠化,所謂“人工湖”更是塑膠製作而成的,塑膠湖就算了,還要在上面鋪條橋,而對此開發商只表示從未表示要建真湖。

房價停漲,奇葩都現形了

房價停漲,奇葩都現形了

嗯,好像他們確實沒說要建真湖,賣樓的時候只說了是景觀湖,塑膠湖也是景觀湖,好像沒什麼毛病。

這可真把我給逗樂了。

中國文字的博大精深被這麼用老祖宗都要被氣活了,更有甚者雲南昆明有個盤蓋了31層卻賣到了33層,那“不存在”的兩層難道是在天橋底?還有更厲害的,該小區三樓以上朝西面是一片墓園,一線江景一線海景倒是很常見,一線墓景我還真是第一次見。

房價停漲,奇葩都現形了

但更為惡劣的是工程質量問題,前段時間貴陽市觀山湖區美的置業廣場地下停車場出現塌方事故,該事故造成8人遇難2人受傷。除此重大事故之外近兩年各個開發商大大小小的質量問題也是層出不窮。

近兩年的這些鬧劇讓人不難發現:樓市一停漲,什麼牛鬼蛇神都來了

由於利潤空間下降,買房的會發現現房少了,期房多了,也正是因為預售制這種空口無憑的承諾才導致瞭如今亂象叢生的現況,開發商給銷售畫個餅,銷售再給消費者畫個餅,一來二去你以為你買到的是蔥油餅,沒想到開發商賣的只是普通的餅,還有可能這餅還缺了個角。

表面上看大家都覺得是銷售忽悠人,實際上銷售也是被忽悠的,所以究根結底問題還是出現在預售制上,雖然取消預售制的聲音不絕於耳,但取消預售制豈是那麼容易的?

預售制盤根錯節的利益關係

國家近年來的房地產調控政策往上限制了開發商的利潤空間,往下限制了開發商的資金來源。

所以開發商的“高槓杆、高週轉、高負債”發展模式受到了制約,為了保持高利潤就開始在建築成本上打轉,從而導致了諸多質量問題;而因為受到融資限制就開始更多采用“先賣樓再蓋樓”的方式來解決資金來源問題。

行業內魚龍混雜

近十年受到房地產業超高利潤率的吸引,不斷有企業湧入,據統計目前已有超10萬家地產企業,其中不乏受超高利潤誘惑來拼一槍的,這類企業槓桿比例非常高現金流吃緊,十分依賴週轉率,因此在目前地產業的調控下,最後能剩個20%就應該很不錯了。

高壓環境下的隱藏風險

受地產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影響,很多開發商會選擇最便宜的預售制來解決資金問題,做的成續命,做不成跑路;

對於消費者來說 這將會是隱藏的一顆大雷,但對於很多開發商來說這就相當於是最後的救命稻草,所以一旦取消預售制有可能會短時間內大量地產企業被淘汰,給消費者造成的損失也是不可估量的,這也就是為什麼預售制一直沒有取消的原因之一。

作為消費者如何避雷

1. 在開發商的選擇上儘量避免中小開發商,地段特別好的另說;選擇大品牌開發商也要注重質量。

2. 儘量選擇現房,實在不行不要迷戀新房,看得見摸得著的二手房更加靠譜,一方面現在的新房都是期房佔多,後期出現質量問題等容易陷入無限扯皮的環節,不要以為鬧事就能得到解決,業主鬥不過開放商是家常便飯。另一方面期房幾乎都是口頭承諾,即使是白紙黑字也可能出現塑膠“景觀湖”這種情況出現。

房地產業搶錢的時代已經結束了,早認清事實就少受罪,在這方面資管界投資者已經做出了示範,在以前剛兌環境下閉著眼睛一年無風險8%收益率不在話下,去年打破剛兌還跟以前一樣閉著眼投資,如今陸陸續續的已經開始為自己的行為買單,所以說不是我唱衰房地產,而是消費者該好好學習投資了,至少你得知道你買的是馬還是騾子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