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童癖真的罪無可赦嗎?《頭痛欲裂》:戀童癖的內心獨白

鮑毓明疑性侵養女案曝光、少女時被侵犯的女作家林奕含自縊身亡三週年···

最近,一系列熱點事件的發生,讓“戀童癖”這個詞重回了大眾的視野。

但其實公眾對這個群體的認知程度仍然很低,除了“噁心”、“禽獸”外很難給出更多的看法。

為什麼會有“戀童癖”存在?“戀童癖”犯罪對受害者造成的傷害究竟有多大?

瞭解更深層次的原因,才能真正降低不幸的發生。

戀童癖真的罪無可赦嗎?《頭痛欲裂》:戀童癖的內心獨白

影視作品中的“戀童癖”們

1、揭露“戀童癖”罪惡的《素媛》、《熔爐》

《熔爐》講述的是一位美術老師,新入職到一所聾啞人學校。結果發現,這所學校從校長到老師,都對該校的聾啞學生實施欺凌,甚至性侵。為了拯救這群孩子們,這位老師不斷曝光、起訴,辛苦奔走,卻因為弱勢地位、沒有法律依據等原因,無疾而終。

這部影片根據真實事件改編,上映後,因其撕開了韓國兒童性侵的骯髒內幕,引起了極大的社會反響。《熔爐》促成了韓國國會對於性暴力犯罪處罰的法律修訂,因此被稱為“改變國家的電影”。

戀童癖真的罪無可赦嗎?《頭痛欲裂》:戀童癖的內心獨白

和《熔爐》相同,《素媛》也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

故事講述了一個善良可愛的小女孩,在一次上學的途中,為一位猥瑣大叔撐傘,卻被無情摧殘。悲劇發生後,無良媒體的大肆渲染、鄰居的流言蜚語,讓小女孩的一家遭受了巨大的傷害。

影片中,小女孩身心受創後,艱難的治癒之路,讓無數人動容,也讓更多人看清了“戀童癖”罪犯的醜惡。

《素媛》這部電影促使了韓國成立《性侵兒童慣犯化學閹割》法案,使之成為亞洲首個推行化學閹割的國家。

戀童癖真的罪無可赦嗎?《頭痛欲裂》:戀童癖的內心獨白

2、用愛情當遮羞布的《洛麗塔》

在《洛麗塔》中,有戀童癖傾向的男主亨伯特不惜一切代價,佔有養女洛麗塔。他用華麗的辭藻,將自己的變態心理描繪成了“一片痴情”,騙取了很多人的同情。

“洛麗塔,我的生命之光,我的慾念之火。我的罪惡,我的靈魂。洛麗塔。舌尖向上,分三步,從上顎往下輕輕落在牙齒上。洛,麗,塔”——亨伯特

在《洛麗塔》中,作者將亨伯特的“痴情”描寫得過於真切,讓不少人都被他的個人魅力所折服。

亨伯特以“愛情”之名,行苟且之事。即使受到再猛烈的批判,也照樣不缺少為之辯護的人。然而,亨伯特的本質就是一個自私、虛偽、善於偽裝的惡棍。

戀童癖真的罪無可赦嗎?《頭痛欲裂》:戀童癖的內心獨白

3、為“戀童癖”站臺的《這個殺手不太冷》

《這個殺手不太冷》是一個“英雄救美”的故事:里昂(讓·雷諾飾)是名孤獨的職業殺手,在鄰居家的小姑娘馬蒂爾受到生命威脅時,里昂收留、救助了她。在相處的時光裡,里昂教小女孩使槍,小女孩教他法語,兩人關係日趨親密,感情越發不可控制。

這部電影在影評網站豆瓣上高達9.4分,被無數人奉為經典。

戀童癖真的罪無可赦嗎?《頭痛欲裂》:戀童癖的內心獨白

我不否認這部電影的藝術價值,一部藝術作品也不能簡單的以道德標準去粗暴審判。

但是,我們必須知道,其中被美化的“戀童”傾向,為“戀童癖”犯罪提供了完美辯護。

《這個殺手不太冷》最初上映時,就曾因涉嫌戀童而被一度禁演。後來導演呂克·貝松為了受眾,才剪掉了片中多處“性暗示”鏡頭。

呂克·貝松本身也有“戀童”的傾向,片中小姑娘“蒂爾達”的原型就是他的第一任妻子——當時只有15歲的麥溫。

戀童癖真的罪無可赦嗎?《頭痛欲裂》:戀童癖的內心獨白

惡魔在人間

1、煙臺上市公司高管鮑毓明被曝性侵養女長達4年。根據其養女自述:“第一次被性侵時剛滿14週歲”。

在鮑某明的說辭中,他把自己與養女的關係,比作《洛麗塔》中的男女主。他試圖用這部文學作品的影響力,為自己贏得原諒和同情。可是,《洛麗塔》中的男主就值得原諒嗎?

在鮑毓明的事件中:

一邊是中興通訊獨立董事、傑瑞集團副總裁,手握一定的權力和資源;

另一邊是隻有14歲的少女,親生母親毫不關心,隨意將她寄養在他人家中。

鮑毓明利用這種不對等的關係,主動去誘導一個小女孩“愛上自己”,甚至是發生關係。很明顯,小女孩沒有更多的選擇餘地。

戀童癖真的罪無可赦嗎?《頭痛欲裂》:戀童癖的內心獨白

2、作家林奕含在年少時,被她的補習老師性侵多年,導致很早就罹患了抑鬱症和精神病,16歲開始接受心理治療,曾自殺3次未果。

最後於2017年4月27日,自縊身亡。

戀童癖真的罪無可赦嗎?《頭痛欲裂》:戀童癖的內心獨白

她以自身經歷為原型,創作了小說《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其中是這樣描寫補習老師的:

他們擁有著狼狽不堪的內容,卻用修辭和言語為自己構建了精美的形式;他們做的是天下間最齷齪的事情,卻可以用最浪漫多情的語言為自己辯解。

可是,即使這位老師如此醜陋,林奕含卻因為無法接受痛苦的現實,逼迫自己去“愛上”他,使醜惡的現實合理化。

在這個過程中,林奕含徹底否定了過去的自己,試圖說服自己“愛上”施害者,以免於遭受更深的苦痛。但是她說服不了,最終人生信仰崩塌,選擇了自殺。

“我想出唯一的解決之道了,我不能只喜歡老師,我要愛上他。你愛的人要對你做什麼都可以,不是嗎?思想是一種多麼偉大的東西!我是從前的我的贗品。我要愛老師,否則我太痛苦了。”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

戀童癖真的罪無可赦嗎?《頭痛欲裂》:戀童癖的內心獨白

“戀童癖”的原罪和無奈

1、性侵未成年人就是犯罪!

“戀童癖”罪犯最常用的逃罪藉口就是:我們是真心相愛,都是你情我願的事情,怎麼能算錯呢?

可是,對於一個未成年人來說,不管是早慧也好、敏感也罷,她(他)很有可能因為崇拜和關心而產生愛慕,對親近的年長者產生迷戀和悸動,這是青春期的正常反應。

而利用她(他)們還沒有成熟的情感辨識能力,對她(他)們進行誘導,就是惡!

作為一個有基本道德觀的成年人,應該懂得如何去拒絕,更有義務去拒絕!如果再多點責任感的話,應該教她(他)如何去認識自己的情感,告訴她(他)未來人生還有很多選擇。

“如果一個小孩想嘗試與你調情,你該裝作沒看見,而不是鼓勵她。”——《水果硬糖》

戀童癖真的罪無可赦嗎?《頭痛欲裂》:戀童癖的內心獨白

這不僅是道德問題,在法律層面,這就是一種犯罪。中國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教授羅翔老師針對這一點有詳細的法律解釋。

戀童癖真的罪無可赦嗎?《頭痛欲裂》:戀童癖的內心獨白

2、“戀童癖”其實是一種生理疾病

在冷門電影《頭痛欲裂》中,導演從不一樣的角度,講述了一個備受爭議的話題:

如果一個戀童癖,能夠剋制住自己的慾望,從不去傷害任何兒童。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對待他們?

電影中,一個事業有成的26歲男青年“馬庫斯”,他生活習慣良好,可他有一個不為人知的秘密,他是一個戀童癖。他對隔壁新搬來的小男孩有著特殊的感情,為了能見到小男孩費盡心思。

他為自己感到噁心,卻控制不了內心的慾望。萬幸的是,他從來沒有侵犯過亞瑟。

最後,馬庫斯的秘密被發現,他選擇了自殺。

戀童癖真的罪無可赦嗎?《頭痛欲裂》:戀童癖的內心獨白

曾經有一位網友,講述了他身邊真實“戀童癖”患者的故事:

這位患者在成長中,漸漸發現了自己會對兒童產生邪惡的想法。但是他接受的教育告訴他,這種想法是罪惡的。

在生活中,他會避開與任何小孩的接觸,更不會與他們單獨相處;就算在網絡上發現關於兒童的不良信息,他也會舉報。

但是他心中的慾望,一直在折磨著他。最後,他選擇了化學閹割,來結束這場痛苦。

“戀童癖”本身不等同於犯罪,它是一種疾病,它的成因至今也沒有廣泛認可的結論,目前沒有任何方法治癒。

這是一個我們不能忽視的群體,他們有與生俱來的慾望,一部分人選擇放任自己,另一部分人選擇剋制自己。

可即使在沒有犯罪的一部分人中,他們的腦子裡也充滿了令人不齒的邪念。他們隨時都能接觸到兒童,一旦與兒童接近,就會產生難以控制的變態欲。他們的內心,道德和慾望在拉扯,他們不知道自己會在哪一個瞬間,敗給自己最原始的慾念。他們痛苦不堪,卻無處發洩;他們無意侵害,卻又難以控制。

在現實中,我們應該如何防備他們?他們的出路又在哪裡?

這是我們全社會都需要去思考的命題。


關注 「三兒大爺影娛」,專注影視作品深度解析,讓你瞭解更多有價值、有意思的影視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