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廁所也能知尿酸高?如何通過身體異常情況避免痛風急性發作?

患上痛風的患者常常會問同樣的問題:“醫生,如何在痛風到來之前有所察覺?”

在體內尿酸超標時,尿酸鹽沉積在關節部位,即將發生急性痛風之前,身體會出現哪些變化呢?今天就綜合講述一下,身體的變化會暗示尿酸超標或痛風將在深夜來臨。在此之前痛風患者可以採用的措施。

上廁所也能知尿酸高?如何通過身體異常情況避免痛風急性發作?

▲痛風發作在身體上有信號

上廁所時哪些異常提醒尿酸升高?

根據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中國高尿酸血癥與痛風診療指南(2019)》指出,高尿酸血癥診斷標準為非同日、2次空腹血尿酸>420μmol/L(成年人,不分男性、女性)。與以往男性超過416umol/L和女性超過357umol/L的標準不同,無論男女,在血尿酸超過420,就要引起重視。那麼,在沒有查血尿酸時,上廁所也能觀察到尿酸可以已經升高的情況。

尿液顏色異常:正常人的尿液,因為含有無機鹽、尿黃素、少量的尿膽素和尿紅質、尿酸等新陳代謝的排洩物,所以尿液呈淡黃色;如果尿酸偏高,那麼小便顏色會變得比較渾濁,呈偏暗黃色;如果在沒有飲用茶水、咖啡等飲品的情況下,尿液出現像茶水、洗肉水或血尿等棕褐色、褐色的情況,而且出現泡沫且長久不能消失的情況,就可能是腎臟、泌尿系統等出現問題,也就是尿酸鹽結晶對腎和輸尿管造成堵塞。

排尿不通暢:正常人體內的尿酸池平均為1200mg,而人體每天產生的尿酸量約為750mg,尿酸排出的量約為600mg。通常情況下,大約2/3的尿酸經腎臟排洩,其餘1/3的尿酸在腸道分解排出。當尿酸隨血液循環進入腎小球時,幾乎全部都由腎小球負責過濾,大部分被近端腎小管吸收,然後由遠曲小管分泌出而隨尿排洩。如果腎小球和腎小管功能出現排洩障礙,尿酸鹽就容易沉積在腎臟,出現排尿不通暢、排尿的量和次數發生了增減。

上廁所也能知尿酸高?如何通過身體異常情況避免痛風急性發作?

▲小便顏色顯示可能的疾病

身體出現哪些異常提醒尿酸升高?

有些患者通過檢查發現血尿酸持續性或波動性增高,但是沒有其它明顯症狀。但是根據新的指南指出,無症狀高尿酸血癥患者,在做肌骨超聲檢查時,能夠發現尿酸鈉結晶晶體沉積和(或)痛風性骨侵蝕。如果沒有做過肌骨超聲檢查或關節液檢查,尿酸鹽沉積很難被發現,但是身體會出現一些特別的情況。

關節處有疙瘩:當高尿酸血癥持續數年,即將發展為痛風,可能午夜起病出現關節劇烈疼痛而驚醒時,在身體的雙足、雙手處會出現不明的小疙瘩,按壓或者正常情況會出現刺痛感。這便是尿酸鹽沉積於關節軟骨處,形成結晶。如果在白細胞吞噬的情況下,就會發生炎症反應,出現急性痛風。所以,在關節處出現不明疙瘩就要注意做好降尿酸的準備,此時的結晶可以通過藥物治療溶解稀釋並排出體外。

身體出現浮腫:人體的尿酸過高首先影響的是腎,腎臟承擔聚集體內的代謝物和異物排出體外的功能,同時承擔著從中再吸收必要物質的作用。高尿酸會導致滯留在腎臟的尿酸結晶形成結石或直接影響腎功能。當腎出現問題,無形中對身體的新陳代謝功能起到減弱的作用,讓體內“垃圾”無法排出以外。一般來說,浮腫會出現在四肢關節,在胸腹部不明顯。如果發現身體出現浮腫的情況,一定要在查血尿酸的同時檢查肝功能和腎功能。

上廁所也能知尿酸高?如何通過身體異常情況避免痛風急性發作?

▲尿酸鹽沉積在關節有表現

痛風發作前哪些異常提醒及時就醫?

對於經歷過痛風急性發作的患者而言,在出現關節紅腫熱痛前,常常能事先感覺到身體的變化,而且可以及時服用相關藥物阻止痛風發作。一般來說,醫生並不支持患者僅在發作前服藥而平時不持續服藥降尿酸。但是要準確預防痛風發作,我們還是需要了解一下及時就醫的相關情況。

易發作的時機:一般來說,痛風發作的前兆首先是在某些特定的誘發因素出現的情況下,比如大量飲酒之後,大量使用高嘌呤食物尤其海鮮、內臟、火鍋、串串、燒烤後,長期暴食、偏食後,精神長期處於高壓狀態,工作持續忙碌反覆加班後,長時間蒸桑拿和洗浴後,穿很緊的鞋後,慢跑、快跑、劇烈運動流汗至全身溼透後,以及手術、開始降尿酸治療及服用利尿劑後都容易發作,所以一旦出現以上場景,就要注意。

易發作的預感:一般來說,痛風急性發作前,發作的關節部位比如右腳第一蹠趾關節,會首先出現腫或感覺要腫起來的情況,或者會有針扎出現隱隱作痛的感覺;如果沒有輕微的腫痛感覺,但是也會感覺到發作的關節部位會出現與平常不同的異樣;此外,全身也會出現不舒服的情況,如身體微微發熱、全身痠痛不適、軟弱無力、食慾減退、畏寒等情況。疫情期間,門診痛風病人有不少出現發熱情況,通常都需要做核酸檢測和肺部CT,再進行相關治療。

上廁所也能知尿酸高?如何通過身體異常情況避免痛風急性發作?

▲午夜發作眾人皆醉我獨醒

急性痛風期的典型表現與治療方案

急性痛風經常在半夜或一大早突然發作,有超過50%~70%的病人首次發作的部位在腳大拇趾的第一個關節 (第一蹠趾間關節),有時候也發生在其他關節,如足背、踝、膝、腕、肘、手指間關節都可能發生,首次發作與軀幹各關節者,如髖、盆骨、脊柱、肩更為罕見,首次痛風發作侵犯兩個以上關節的也十分少見,更不會出現遊走性關節炎發作的現象。

急性期的表現:急性痛風常午夜起病,一般會因為關節疼痛而半夜精心,典型的是突然發作下肢遠端單一關節紅腫熱痛和活動功能障礙,最常見的為拇蹠及第一蹠趾關節,其次易發的關節包括踝、膝、腕、指和肘等;急性期可有發熱,血白細胞和血沉增高增快;初次發作常呈自限性,一般經1~2天或1周後自行緩解,會出現瘙癢和脫屑的症狀;關節液內檢查可有尿酸鹽結晶,但血尿酸檢查未必出現尿酸過高的情況。

急性期的治療:

  • 儘早使用小劑量秋水仙鹼或MSAID(足量、短療程),對上述藥物不耐受、療效不佳或存在禁忌的患者,可全身應用糖皮質激素;
  • 累及多關節、大關節或合併全身症狀的患者,可首選全身糖皮質激素治療;
  • 發作累及1~2個大關節時,有條件者可抽吸關節液後,關節腔糖皮質激素治療;
  • 疼痛VAS≥7分,或≥2個大關節受累,或多關節炎,或一種藥物療效差的患者,可聯合兩種抗炎鎮痛藥物,如小劑量秋水仙鹼與NSAID或小劑量秋水仙鹼與全身糖皮質激素聯用;
  • 有消化道出血風險或需長期使用小劑量阿司匹林患者,建議優先考慮選擇性COX-2抑制劑;
  • 疼痛反覆發作、常規藥物無法控制的難治性痛風患者,可考慮使用IL-1或TNF-α拮抗劑。


上廁所也能知尿酸高?如何通過身體異常情況避免痛風急性發作?

▲痛風發作藥物治療是關鍵

痛風一般發作時間在午夜,部分患者會因為太疼而不安,一大早跑到醫院,這種做法完全正確。現在像西部痛風風溼醫院也開展了夜診服務,可以及時就醫。但是也有患者不去醫院,對疾病的發作毫不在乎,因為他們認為只需要忍受幾天,疼痛就會消失。但是我建議,首先把握住痛風發作前的信號,防患於未然,可以服用相關藥物阻止痛風發作;其次如果痛風發作,及時確診和治療,避免下次發作和出現其他併發症。

#健康科普大賽# #清風計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