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定壯雞的由來,你不知道的全在這裡。

傳說很久很久以前,有一隻鳳凰飛了十萬八千里來到了武定獅子山,便再也不願離開獅子山,一時間引得百鳥朝鳳,蔚為壯觀。

後來久居於此的雄獅與鳳凰展開了獅鳳之爭,苦鬥了三天三夜,共五百個回合,鳳凰逐漸不支,聰明的彝族獵手阿塞加入了戰鬥,救了鳳凰,鳳凰為了答謝獵手拿出了兩個蛋給他,蛋孵化出來的小生命毛色華麗、體態豐盈。它們相互繁衍,從此鳳凰的後代——“武定壯雞”代替了彝家寨子普通的雞,在彝家寨子繁衍生息。

武定壯雞的由來,你不知道的全在這裡。

除了這個美麗的傳說外,武定壯雞之所以出名,是因為武定先民很早就對雞有閹割的習慣,閹割過的雞無論公母,育肥後個個都是體軀強大、羽毛光豔美麗,肉質比一般的雞要細嫩、鮮美。據瞭解,壯雞一般在春天孵化,夏天閹割,冬天上市。

武定壯雞的由來,你不知道的全在這裡。

武定縣各族農民在長期飼養過程中,由優良品種"九斤黃"培育出來的一種良種雞。武定壯雞一般在春天孵化,夏天閹割,冬季上市。其中尤以閹母雞最受消費者歡迎,不但出肉率高,而且肉質特別肥美鮮嫩。

武定壯雞是在羅婺大地(武定)特有的地理、氣候、生物、泉水等自然條件下,經過長期自然和人工選育形成的特色禽類。是一個生產性能優良,遺傳性能穩定,深得市場青睞的地方優良品種;武定雞吃的飼料以玉米、豆粕和米糠為主料,自然放養,在野外吃螞蟻、甲蟲、啄黃芪葉、黨參葉等多種名貴中藥材,喝彝山苗嶺的泉水。而且武定壯雞,養滿一年後才上市出售,常常是供不應求。武定壯雞從明朝洪武年間起一直作為歷代君王、大臣的貢品,早已被收錄入《雲南省畜禽品種志》,據《新纂雲南通志》載:“武定雞為全省優著,明末即馳名全滇。”是“滇菜進京”的主打品種之一。

武定壯雞的由來,你不知道的全在這裡。

武定雞的外型特徵較為明顯,即高腳昂頭、腿毛一二,按體形有大種雞和小種雞;按肉、骨顏色可分為烏骨雞和白肉雞;按毛色可分為紅麻花、黑麻花和白麻花以及醬麻花。據《本草綱目》記載,烏骨雞具有較好的藥用價值,武定雞大多為烏骨雞,烏骨雞的肉和骨呈褐色。武定先民很早就對雞有閹割的習慣,不但閹割公雞,也閹割母雞。閹割雞育肥後體軀強大、羽毛光豔美麗,肉質更加細嫩、鮮美(武定的閹母雞、閹公雞實乃武定雞中的精品——武定壯雞)。武定壯雞肌肉富含氨基酸、穀氨酸、活性蛋白酶等人體所需的稀缺元素,可以軟化脈搏、促進血液流通、優化腸胃等功效,達到促進消化、美容養顏、延年益壽之目的。

武定壯雞的由來,你不知道的全在這裡。

武定壯雞的外型俊俏,個個都是高腳昂頭。壯雞按體形有大種雞和小種雞;按肉、骨顏色可分為烏骨雞和白肉雞;按毛色可分為紅麻花、黑麻花和白麻花以及醬麻花。在武定,壯雞吃的飼料以玉米、豆粕和米糠為主料,自然放養,在野外吃螞蟻、甲蟲、啄黃芪葉、黨參葉等多種名貴中藥材,喝彝山苗嶺的泉水。因此,武定壯雞肌肉富含氨基酸、穀氨酸、活性蛋白酶等人體所需的稀缺元素。早在2013年,經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認定,“武定壯雞”榮獲中國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武定壯雞的由來,你不知道的全在這裡。


武定壯雞的由來,你不知道的全在這裡。

武定壯雞成為彝家傳統美食源於800年前的一次偶然發現。一個專門學閹割家禽的彝族小夥子“索維”很想學師傅的手藝,可師傅不教他。借師傅外出,索維悄悄把鄰居家的雞抓來閹了。那些無辜被閹割的雞當中還有大部分是母雞。不久,寨子裡的雞都長出了紅紅的雞冠和豐盈的羽毛,但是母雞們卻都不會下蛋了!這使人們不安和恐慌,人們找到畢摩(彝族祭司),認為這是上天要懲罰山寨,一致同意將那些不會下蛋、長著公雞羽毛的母雞給殺掉,消彌上天的懲罰。按照彝族的祭祀傳統,祭祀後要將祭品吃掉。當人們將祭祀的母雞送入口中的時候,所有的人都驚呼起來!他們發現這些被認為不祥的母雞竟然是從來不曾品味過的絕世美味,看到寨子的人們沉浸在無比的幸福中,索維心裡暗自高興。後來索維將事情的真相告訴了師傅。師傅相信了索維,並將真相告訴了寨子裡的鄉親們。真相大白了,人們歡呼雀躍,閹母雞從此成為了彝族人民傳統的美食。

武定壯雞的由來,你不知道的全在這裡。

武定壯雞名聲越來越大。明朝年間,一代藥王李時珍就將武定壯雞作為唯一的滋補家禽載入《本草綱目》,武定壯雞的美味以一種不可阻擋的傳奇色彩傳遍九洲,連京城裡的皇帝也知道武定壯雞。當地土司為了取悅皇帝,要求當地彝民都要養殖武定壯雞,並且挑選最好的進貢給當朝皇帝。明朝中期,靖南兵變,建文皇帝被燕王朱棣趕出京城,建文皇帝朱允文流落滇西,聽說有個叫武定的地方因為進貢武定壯雞與皇家早有淵源,同時山靈水秀,於是為躲避追擊便逃難到武定落髮為僧。

武定壯雞的由來,你不知道的全在這裡。

隨著時光的流逝,武定成就的多少名人商賈,文治武功都已被人淡忘,只有武定壯雞伴隨著那許多迷人的故事和美麗的傳說,至今仍然被人津津樂道,它的美味依然使眾多美食家趨之若鶩,難以忘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