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城大豐放大世遺效應探尋旅遊經濟高質量發展

鹽城大豐放大世遺效應探尋旅遊經濟高質量發展

在日前召開的全區旅遊發展大會上,“世遺”成為一個高頻詞。去年7月5日,核心區位於大豐的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申遺成功不僅填補了我國濱海溼地類型遺產空白,也為我區生態旅遊增添了一張“金名片”。

如何放大世遺效應,讓“金名片”釋放“金效益”?日前,圍繞這道“必答題”進行採訪,努力從旅遊板塊的創新實踐中尋求“最優解”。

鹽城大豐放大世遺效應探尋旅遊經濟高質量發展

鹽城大豐放大世遺效應探尋旅遊經濟高質量發展

區鬥龍港旅遊度假區集團公司負責人周俊表示,放大世遺效應,必須用世界級的理念、國際化的標準,持續推進溼地保護和生態修復。他們將把鬥龍港生態廊道作為城市重要的生態體系,進行整體保護、整體規劃。按照“生態優先、以河為軸、全線謀劃”的思路,凸顯組團資源稟賦,堅持在保護中開發,在發展中保護,讓“最美城西”成為“最美風景”。梅花灣就是生態修復的成果。項目所在地原是鬥龍港裁彎取直留下的一片低窪地。建設前,由於地勢低窪,當地群眾生產生活飽受雨澇之苦。2011年,在區鎮兩級的共同努力下,接連的生態修復工程全面啟動,實現了從鹽鹼地到梅花灣的華麗轉身。

鹽城大豐放大世遺效應探尋旅遊經濟高質量發展

旅遊就是“看風景”“找樂子”。打造獨具特色的旅遊產品,形成品牌吸引力,可以讓“金名片”擁有更高“含金量”。區文化旅遊集團有限公司負責人奚曉平在全區旅遊發展大會上介紹,他們將依託世界自然遺產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的強大品牌文化,整體規劃世界自然遺產黃海溼地公園,分期建設,有序推進野鹿蕩、暗夜星空、星空森林小鎮、納潮閘海塗風光等世遺溼地風光最具代表性的核心景點建成開放,聯動5A景區中華麋鹿園,串聯海港控股集團藍色旅遊板塊,打造大豐東部沿海“百萬級”人次的旅遊增長極。最近,“世遺·探秘”特色旅遊線路重磅推出,最亮的看點就是在野鹿蕩的內部水泊自由徜徉,看海鳥飛翔,拍夕陽西下,感受暗夜星空的獨特魅力。


鹽城大豐放大世遺效應探尋旅遊經濟高質量發展

鹽城大豐放大世遺效應探尋旅遊經濟高質量發展

作為世遺入口處的草廟鎮,在特色塑造上更是不遺餘力。該鎮正在深耕“鹿”“水”兩篇大文章。圍繞科普、體驗、研學等主題,高水準開發麋鹿生態旅遊項目,形成全方位、多層次、深度化的觀鹿賞鳥度假新體驗;發揮離川東港與東沙島最近的優勢,開發東沙島潮間帶旅遊項目,更好滿足不同層次遊客的出海看海需求。而在旅遊配套上,該鎮同樣花足心思。該鎮正在開發“東方紅”漁業旅遊項目,通過對川竹村東方紅漁業大隊船隻、網具等進行升級改造,讓遊客吃漁家飯、睡漁家屋,跟漁民們一起出海佈網、下籠、抓蟹,收穫鮮活的魚蝦,實現漁旅融合。


鹽城大豐放大世遺效應探尋旅遊經濟高質量發展

特色景區和旅遊產品的打造離不開金融支撐。只有發揮政府和市場“兩隻手”的作用,創新旅遊業投融資機制,才能為旅遊產業加速發展注入更多“真金白銀”的支持。區文化旅遊集團和鬥龍港旅遊度假區集團公司圍繞目標堅毅篤行。前者將強化資本運作,充分利用文旅產業現金流的特點爭取政策性銀行貸款和商業銀行項目貸款,積極創新融資方式,實現資本增長和資產增值,力爭3-5年,實現集團規模100億總資產、20億淨資產的發展目標。後者將以新公司組建為契機,積極爭取市、區兩級的政策支持,充分研究資本市場,通過資產的再整合,確保兩年內將公司打造成AA+國企,併力爭五年主板上市。—END—素材來源 | 大豐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