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天,在横平竖直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这个春天,在横平竖直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在认识《峄山碑》之前,我对篆书以及中国书法的认知几乎空白,尽管平常也喜欢写写抄抄。而让我对篆书有了从0—1这个认识过程还得感谢一个人,一个最可爱的人。

那是疫情禁足期间的时候,某日看见童书妈妈三川玲的一篇文章,关于大侠老师的德国婆婆,点开后眼前一亮,79岁老太太好学,乐观,智慧,而触动我的是她积极乐观的心态。

这种人生态度恰好是我们那边很多逝去老伴后孤独寂寞消极度日的老太太们所不具备或者说没勇气去拥有的。因为约定成俗的生活方式,所以看到老太太后一度解开了我心中的愁郁(我和曾先生都剩下奶奶)。

就这样认识了大侠老师,并且一口气浏览了她所有的文章。便从此与篆书结下了这段不解之缘。

这个春天,在横平竖直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这个春天,在横平竖直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依然记得第一次大侠老师的篆书课,在一片爽朗的江湖笑中,她一直是以亲爱的们来称呼我们,接地气的语调以及总能化繁为简的讲解。那不正是以平民的方式给予人以渔,而不是以灌输式的教吗?曾经我总是说中国欠孩子们一个像樊登一样的爸爸,原来,还欠孩子们一个像大侠一样的老师。

从第一天的长横,直竖、胖圆开始,视频中,老师写的横、平、竖、直,线条圆润流畅,纸张洁白整齐,看着舒服极啦。于是乎,起早摸黑卷起袖子撸起字来。描长长的横,拉直直的竖,画胖胖的圆,任凭手抖,腰酸背疼依旧不亦乐乎的写大字。

逆锋起笔,看似简单,如果没有反复的练习,把握适当的力度以及练习中不断的迭代,很难写到前呼后应的长横。并且,握笔,姿势,都能影响到不一样的横,或者弯弯曲曲的竖。画圆好像是最轻松的,可是后来的练字过程中发现,圆结合横竖的特点,又加上了弧的特点,那才是真的技术。中锋行笔控制不好的话,回笔的时候会刹不住车。

这个春天,在横平竖直中遇见更好的自己这个春天,在横平竖直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有了第一天打卡的欣喜和忐忑,接下来的打卡日让我这个从不喜欢在任何群里多说话的中年阿姨,也开始侃侃而谈了。

从毛笔的选择到兼毫,狼毫,羊毫。从字帖图片到热心师姐发来的篆书的卡片;从才貌双全的美术老师化身为群宝级的书法知识真人版百科;从混血儿美妞坚持写中国大字到跟随长辈们积极参与写横平竖直的娃娃们,还有那一边哄神兽们一边坚持再晚也写大字的的超级宝妈们,从此遇上了一群有着裂变级别学习能力的优秀女神们。

素未谋面,却可以在同一个温暖的空间,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这个春天,在横平竖直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写字的过程,有时候为了拉一个长长的竖得屏住呼吸,手腕不能左右摆动,真的练字如练人。

因为下午要看店的缘故,我还准备了两套装备,一套家里写,一套店里练,有时候店里小姑娘们看见我写的字也忍不住科普一下,就这么间接,又多了几个了解篆书的人;以前老是回家就看手机的曾先生从刚开始吐槽我三分钟热度到后来回来也写几个字,就连我那老父亲偶尔也拿起笔在我写过的纸上画起来。

现在,这是什么字?

好像成了我们晚上打开聊天话题的匣子。

这个春天,在横平竖直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这个春天,在横平竖直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第19天的时候,师姐们已经开始通临《峄山碑》了,并且个个大字圆润,线条流畅,看着感觉好好,但是就是看不见自己的进步,于是乎有两天写的大字自己都摇头,后来大侠老师和师姐们出招找一找自己第一天写的,果然,刻意练习真的不是空谈。

写大字无关乎其他,悦己而已,把之前的格子纸换成了毛边纸,毛笔也被新的“”大白云”替代了,那么找对方法,调整好心态后,八仙归位,画圆,顿笔、回笔,就这么在安排好工作后,耗时一下午,通临完《峄山碑》,从“皇帝立国,维初在昔……”,到“刻此乐石,以箸经纪……”

这个春天,在横平竖直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通临过程中是最能全面了解不足之处的,比如有些字势太过机械,不圆润;比如弧画时我总不能好好把握左边;比如我总写不好“皇”字上部分。大侠老师带领我们从中国书法的金字塔底端开始撬,正因为很多不足,才更想深入,愈深入愈有劲。

篆书2班即将结束为期一个月的共学时光,天下无不散的宴席,被记录下来的总能成为美好的记忆,被记忆的总会成为最难忘的。好在,我还可以跟大侠老师学画画,那个骨子里有着手残党情节的我。

这个春天,在横平竖直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第一次通临峄山碑

孔子说过:“”无友不如己者”。人生,在最好的年纪,让我们都可以遇见优秀的人,她像灯塔,指引着你,走向积极向上的节奏。风雨兼程之后,可以遇见更好的自己。

自豪!这种久违的感觉真好!

2020最艰难的时刻,幸好有篆书陪我渡过!

从零开始|我和孩子一起写篆书

不负春光,我与篆书有个约会

一见钟情遇上她,我的画风完全变了....

当美术老师遇上大侠老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愿我们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篆书学习第45天!

写画时光

这个春天,在横平竖直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主创:枭帆(大侠)

亲子育儿导师,原上海电视台资深媒体人,中德自然教育推动人。

定居德国养儿育女13年,已经出版创意育儿畅销书《妈妈请在童年这样爱我》《遇见孩子就是遇见更好的自己》《走出家门就是最好的旅行》

新浪微博育儿大V@德国小兄妹,公众号《德国育儿》,也是德国写画时光妈妈成长俱乐部创始人,开设课程有画画,写作,个人IP成长,壕妈训练营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