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閱讀的方式,決定了你人生的高度

你閱讀的方式,決定了你人生的高度


你閱讀的方式,決定了你人生的高度


閱讀,是公認的低投入高回報的學習方法。我們從小就通過閱讀來獲取知識,卻僅有一小部分的人真正掌握了科學、高效的讀書方法。

他們總是能用最少的力氣、最快的速度掌握知識,從而為己所用,獲得人生的極大競爭優勢。

這些會讀書的小部分人成了“學霸”,而大多數普通人只能花他們數十倍的力氣來拼命努力。看上去真的很勤奮,但問題是,沒找對方法,在低水平上努力的勤奮,很難有高水平的回報。

在如今這個知識大爆炸的年代,科學、高效閱讀,變得尤為重要。然而,喜歡讀書的人總會有三個煩惱:

○ 第一,要適應、跟上時代,所需要的知識越來越多,個人的學習時間卻越來越少,很多人根本沒時間靜下心來讀書。

○ 第二,買書如山倒,讀書如抽絲,讀書速度實在太慢。

○ 第三,有些人書倒是讀了不少,但是讀完就忘了,也就無法在生活中運用書中的知識。

那麼,面對這三大痛點,如何破局?我在《給大忙人的高效閱讀課》這本書中,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讀書方法。

我身上有很多標籤:85 後最貴的說書人、最年輕的知識大秘、羅輯思維最早的知識策劃人、讀書怪才...... 不過,我更喜歡大家叫我“讀書人李源”。

很多人很好奇,我是如何做到讀書破萬卷,閱讀速度快又能記得住,並將書中的知識納入自己的知識體系的?其實,讀書是需要找對竅門的。

這麼多年來,無論是學校的教育,還是我從書本里無師自通的學習,以及我在研究生時師從美國教授得到的獨家閱讀訓練,都使得今天的我,在讀書這件事上信手拈來。

有時候,我看到很多人被困在一個讀書的僵局裡面,就開始想要做這樣一門課,一門能夠破解萬千讀書法門的獨到絕活,一門能夠讓你省時省力的學習方法,一門不需要太高智商也可以掌握的精進手段。

要講明白這個學習方法,就要從我自己的讀書故事開始聊起。

你閱讀的方式,決定了你人生的高度

成功的轉折點

往往是你開悟的那一刻

其實,在上高中之前,我雖然很喜歡讀書,但成績並不那麼拔尖。

轉變發生在中考失利之後。

中考分數出來後,為了躲避壓力,我去了鄉下親戚家,每天除了看書,就是到處溜達。

有一次,我在幫著親戚拆用縫合線密封的包裝。剛開始拆的時候,我還不知道技巧,只能用刀把一道道線挑開,非常麻煩。

親戚就教了我一招:只要在單行線的那面找到線頭,一拉到底,線就全開了。可見,只要掌握了方法,事情就會變得非常簡單。

後來,在翻閱清史的時候,清太祖努爾哈赤的一句話,讓我豁然開朗——“任他幾路來,我只一路去”。意思就是說:不管明朝來多少人馬,對策都是集中優勢兵力,攻其一路。憑藉著這個策略,努爾哈赤全殲了明軍。

這時候,我忽然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幾乎想大聲吶喊。

讀書不也是這樣嗎?只要找到了主線和基本規律,就如同打通了任督二脈,一通百通。

王陽明龍場悟道,情不自禁縱聲長嘯,大概也就是這種感覺吧。

不斷打磨錘鍊

讓方法更加精簡實用

悟出這個讀書思路之後,我給自己定下高中的基本戰略:先集中全部精力學好優勢科目歷史和地理,然後再逐個攻克其他科目。

結果,我的歷史和地理成績很快就上來了。接下來,我就猛攻數學和語文,再到後來,我的成績就再也沒跌出過班上前三名。

高三是很多人的煉獄,但在我的記憶裡,卻是壓力最小的一年——因為我掌握了靠譜的讀書方法。

臨近高考前,為了放鬆心態,我晚上一般都在滑冰、讀二十四史,還刷完了那一年熱播的電視劇。最終,輕鬆考入了北京師範大學,因為這裡有一流的歷史專業。

進入大學後,我有了充足的時間,便開始對高中時期的學習方法進行改良、調整和優化,慢慢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讀書方法。

通過這套方法,在大三的時候,我用了兩個多星期的時間寫了一篇論文,成為了在國內最知名的史學核心期刊《史學理論研究》上發文的第一個本科生。

本科畢業後,我被保送去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讀碩士研究生。

本來我這個方向的同學都在順理成章地往博士上讀,但我卻陷入了沉思:自己讀書究竟為了什麼?

後來機緣巧合,我遇到了一個合適的換道機會,毫不猶豫地進入了初創期的“羅輯思維”,成了一名知識策劃和撰稿人。因為工作需要,我經常要在幾天內獲取幾百本書的核心理念和精髓,然後以此為基礎寫好一篇稿子,可謂現學現賣。

在羅輯思維工作的幾年,是對我讀書方法的錘鍊。經過實戰的優化,我的讀書方法變得越來越簡單,也越來越務實、高效。

最終,經過十多年的磨礪,這一套方法變得越來越成熟,已經無往而不利。

你閱讀的方式,決定了你人生的高度

所謂大道至簡

讀書也要抓本質

這套讀書方法,我稱之為“極簡精讀法”。要理解這套方法,需要從兩個方面來解釋。

1.什麼是極簡

很多人讀書會覺得沒時間看書,其實只是不會懂得精簡。一個人真正要讀的書,其實並不多。所以,你必須要學會選書。

道德經有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也就是說,市面上所有的書就是“萬物”。面對琳琅滿目的圖書,若要選出自己最需要的書,我們就必須得深入地理解知識的生產方式,悟出這個“道”。而真正會讀書的人,知道怎麼從萬物中找到三,然後再順著三找到二,最終找到“道”。

比如,當下很多暢銷書的套路都是主打概念,只要概念夠好,書的內容不要太差,肯定就能暢銷。所以,讀這類書,瞭解這個概念,以及支撐這個概念的一個論據,就可以了。

再比如,書店裡的書千千萬萬,其實借鑑和參照的往往是為數不多的經典書籍。從古至今,套路和需求永遠沒有變,變的只是包裝和形式。

人的一生時間有限,我們不可能看完所有的好書,只需要有選擇性地看一些關乎“道”的書就可以了。就好比,看武俠小說,你沒必要看完所有的武俠小說,看完古龍和金庸就足夠了。

這裡的這個“道”,就是知識的生產規律,就是提綱挈領的開山之作,就是某個領域的集大成者。

讀一本“道”,就相當於讀了某個領域所有的書。也就相當於拆包裝的時候,找到了那根主線,輕鬆一拉,就能打開包裝,完全不用一道道地拆開縫線。一通百通,萬物同理。

用這一招,可以幫你過濾掉99% 沒有必要閱讀的書,只讀自己最需要的好書。

2.什麼是精讀

我們吃柚子的時候,基本都是剝了皮吃果肉的,沒有人會連皮帶肉一起吃。讀書也一樣,大部分的內容都是可以略過的,只要記住精要就可以。

很多人看完書就忘,是因為你不會找到並記住精要。一本書的內容的精要往往只是一個結論、一個故事、一個方法,甚至只有一句話,大部分的內容都是為了論證、說明、鋪墊精要而存在的。

所以,你讀書的時候,只要掌握方法,迅速找到並記住精要,就可以了。

記住一句話、一個結論、一個方法或者一個故事,然後記住幾個支撐觀點的核心論據,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非常容易。為了方便以後隨時查閱調用、鞏固記憶,你可以根據我的建議,做一個簡潔的讀書筆記。

如此,你就真正吃透了這本書,完全可以把書扔了,和他人談笑風生也不會露怯。因為對你來說,它只是藥渣,藥效已經被你全部吸收了,完全融入了你的身體(知識體系),成為了你的一部分。

這樣一來,讀書就不用再擔心記不住了,你的讀書效率也可以提升百倍。

極簡精讀法是一種神奇的讀書方法,不但威力無窮,而且越用越順手,越用越強大。

它可以根治當代讀書的三大痛點。一旦你掌握了這種方法,就能夠高效閱讀,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讓書上的知識為我所用,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真正的高手,都有一套心法秘籍;

關於閱讀,其實我也有自己的「套路」;

如果你想和我一樣,遠離低效閱讀,

快速構建個人知識體系,

那不妨從這本

《給大忙人的高效閱讀》開始


你閱讀的方式,決定了你人生的高度



你閱讀的方式,決定了你人生的高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