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片相機知識:35mm膠片和全畫幅相機有什麼關係?

最近跟朋友聊了一個話題,什麼叫35mm膠片,跟全畫幅是不是一樣的?對於這個問題,我想下面這個角度來回答,帶你先看看什麼叫膠片,然後在看看是不是一個東西。

膠片相機知識:35mm膠片和全畫幅相機有什麼關係?

銀鹽膠片是比較容易做出大尺寸的影像,不過,通常能拍攝這種超大影像尺寸的設備,相機就會更大,從而讓攜帶變得非常的不方便。在早期的輸出方式上,還是以將膠片直接貼附在相紙上,進行等倍輸出,以樣片印相輸出為主,所以,能輸出和影像尺寸同大小的相機就變成了主流。

膠片相機知識:35mm膠片和全畫幅相機有什麼關係?

自從在1925年“Leica”相機上市後,印相輸出技術逐漸成熟和普及,影像尺寸也有了從大型到小型化的趨勢。然而影像的尺寸太小,卻衍生出分辨率、畫質等的問題。

膠片相機知識:35mm膠片和全畫幅相機有什麼關係?

雖然有比35mm還小的尺寸存在,不過成像細膩度的缺點,好似曇花一現,沒多久就消失了。

為什麼膠片畫幅是35mm?

(1)原本是電影用膠片

35mm膠片是在35mm寬度的膠片上,拍攝影像尺寸為24×36mm的照片。原來是用電影用的膠片。由於電影膠片是垂直方向送片,1格約為24×18mm大小,所以,1925年推出的Leica相機,是將2格併為1格使用。事實上在這之前,也有使用35mm電影膠片的相機,但因為Leica是行業裡的優秀的代表,所以35mm相機(俗稱135相機)從此正式進入大眾的視野之中。

膠片相機知識:35mm膠片和全畫幅相機有什麼關係?

35mm的膠片規格雖然有著近百年的歷史,卻仍然能在主流的數碼市場下佔有一席之地,在現代技術革新如此激烈的發展下,有些攝影師在還是在堅持使用這類相機,非常的難得。

膠片相機知識:35mm膠片和全畫幅相機有什麼關係?

(2)齒孔

35mm的膠片是裝入膠片暗盒的遮光桶內使用,沿著膠片兩邊的邊緣,設計有稱為“齒孔”的洞列,這原本是電影膠片所留下來的,35mm全尺寸大小( 24×36mm,數碼相機全畫幅也是這個尺寸,是一樣的)膠片上,每1格剛好有8個孔,拍照上片時,只要進8個齒孔後停止,及剛好能捲進1格膠片。為計算齒孔,使用1種鏈齒軸裝置。

膠片相機知識:35mm膠片和全畫幅相機有什麼關係?

8個齒孔轉一圈就能送出1格膠片,6個齒孔款式的相機就要轉四分之三圈的膠片,也可用在其他較大的相機上,使用方法有許多,但我也見過無鏈齒軸裝置的相機,是使用不會造成膠片曝光的紅外線,對著齒孔部分發射紅外線,然後通過反射光及穿透光來輸片。

膠片相機知識:35mm膠片和全畫幅相機有什麼關係?

(3)自動裝填、自動上片、自動退卷裝置

35mm的膠片裝填方法是將膠片前端塞入上片軸的開口內。先拉出一些膠片,再確認齒孔已套入鏈齒軸的齒柱上,這些動作對新手而言,的確存在一定的難度。在1980年左右,自動裝填技術出現後,只要將膠片前面塞進人片軸,然後蓋上蓋子,就可以自動上片。幾乎所有的相機都使用這種馬達式自動上片裝置。

全景照相時代的結束,進入全數字自動化的時代。這些自動化技術的發達,也可以證明在此之前的規格已傳承80年之久。

數碼相機的影像尺寸

數碼相機的影像大小和膠片完全不同。數碼相機的影像傳感器是矽晶結構的半導體,要生產出巨型尺寸的影像傳感器,花費是相當的大,就從全畫幅和C畫幅相機的價格上都能看出來,有些參數幾乎相差不大,但CMOS的尺寸存在區別,價格就翻倍增長。

膠片相機知識:35mm膠片和全畫幅相機有什麼關係?

同樣的道理,要製造大尺寸的影像傳感器,成本的控制是最主要的因素。特別是小型的數碼相機,看著便宜,但是CMOS的尺寸很小。數碼單反相機應用銀鹽相機的原理,能得到較大的影像尺寸,但要達到35mm畫幅的效果,目前在成本上,仍然無法降下來。所以,現在市面上是以35mm一半大小的C畫幅相機居多。

膠片相機知識:35mm膠片和全畫幅相機有什麼關係?

以佳能為例,最為常見的就是6D、6D2、5D2、5D3、5D4等,這幾個是較為常見的全畫幅,而C畫幅就更多,很容易就盤點出幾十款,在這裡就不一一地介紹了,所以,相機的售價與CMOS有關,CMOS影響相機的成本,這是當前無法改變的局面。

現在你應該瞭解了35mm與全畫幅是一樣的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